APP下载

以集团化促进幼小初高教育衔接研究

2020-01-17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集团化学段教研

周 丽 萍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教育改革从中国恢复高考后就未曾停止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课堂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等,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策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现行的教育制度模式下,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集团化办学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不断扶持,教师队伍层级结构不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得到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范围逐渐加大,全体教育战线工作者都在为每个孩子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然而,除东南沿海等教育普遍发达的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区域教育有“高峰”,但无“高原”的发展阶段,区域间、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当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整体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黑龙江省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持迎难而上、拼搏奋进,2019年全域通过了国检验收,成为全国第20个整体通过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并于2020年启动部署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优质均衡是基本均衡的延续和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上台阶、抓引领、促内涵、贴民心的重大工程,是义务教育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需要政府落实责任、统筹规划设计、深化改革创新、配齐配强师资、有效督导评估等一系列举措的保障。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强市、强区,前提和基础是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当前,黑龙江省“有学上”问题已基本解决,“上好学”需求更加凸显。我们必须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对此,推广教育集团化办学无疑是进一步促进幼小初高教育衔接融合、提高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二、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内涵和各地的探索

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指以名校为核心,通过输出学校品牌、管理模式、课程资源和互派教师等措施带动相对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新建学校共同发展,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是实现优质教育增量的一种办学模式,此模式是在20世纪末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集团化办学最大的优势是便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1],其因聚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而广受关注,20多年来,集团化办学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

集团化办学在浙江、江苏、广东、上海、湖北等地区已经探索多年,这些地区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办学体系和实施策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办学成效,并成为教育部及全国各地力推的教改重要方向之一。其中,杭州市的集团化办学就走在了全国前列,该市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开展教育集团化改革实践探索,从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到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再到推行“全域优质发展下的‘名校+’模式”,完成了1.0到3.0的跨越,“新名校集团”已成为杭州教育的金名片。而上海教育集团的发展则是以均瑶、协和、平和等六大教育集团主导、全域覆盖的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大城市择校热、学区房炒作的现实难题。此外,滁州市向组建的教育集团放权赋能,在学校发展、教师评聘、职务晋升、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彰显出滁州教育集团的办学特色[3]。可见,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模式创新、解决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满足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一个新路径。

近年来,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提升教育质量”。黑龙江省制定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要求。目前,全省集团化办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有通过成立二部的方式,对新建学校实行委托管理;有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办学,高中学校校长负责全面管理;还有相对松散型的教育共同体联盟式发展等多种形式。以大庆市为例,其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教育实力较强、改革探索较多,在幼小初高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其教育部门制定了《大庆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三年提升计划》,并在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探索集团化办学、加大教育投入、加快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品质、促进优质均衡等方面进行了整体部署,为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教育教学方面,通过集团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幼小、小初、初高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和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让胡路区对集团化办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辖区内教育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实施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以四所省级示范高中为龙头,采取“1+N”组建方式,由一所优质高中学校为总校,若干所初中、小学、幼儿园为成员校,成立“大庆第一中学、大庆铁人中学、大庆中学、大庆外国语学校”四大名校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做大做强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发展集群,在学校教育教学、名师打造、特色发展、艺体活动、党团建设等方面加强共建,横向间开展教学教研、教师交流、活动共建等务实举措,把优质均衡发展理念贯穿于成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激发改革活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面发展。

三、集团化办学对学段间衔接的作用

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均衡、共享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缩小基础教育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集团化办学的资源优势可有效缓解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衔接过程中的“痛点”,对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具有更加直接的促进作用。

1.体制机制整合,衔接更具整体性。本着合作包容、追求卓越、共享发展的宗旨建立起的区域教育集团,基本形式由一所高中校牵头,若干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组成,形成以共同进步为中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范程序为纽带的运行模式,建立以核心校监督、学期轮值学校主导、活动承办学校落实的运行机制,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合作,涉及教学、管理、德育、现代技术、师生多元发展等各个领域,使幼小初高各学段成为一个发展整体。各集团牵头校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成员校统一步调、统一制度,按总体目标要求,认真研究落实,凝聚发展合力。集团对各成员校负责,为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阶段负责,在教学设计、活动组织、教育方式、人才培养、师资配备等方面,打破各学段之间各自为战的壁垒,从体制上形成学校结成团队伙伴、共谋学校发展,教师结成工作伙伴、促进专业提升,学生结成学习伙伴、相互学习成长的整体发展格局,这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保证了基础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理念方法贯通,衔接更具连续性。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学段学生的特点不同,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也各异。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施教,但也存在学生在升入下一个学段时面临转型和适应的问题。实行集团化办学,在一个集团内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各学段的特点入手,就学生的学业素养要求进行详细解读,从而使每一学段所衔接的前一学段在教育培养方案上的内容更加明确,以便为教育教学工作制定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规划,也可以在学生基础教育全周期进行融汇贯通,从而有效克服学生转段的不适应或适应期较长的问题,切实做到横向需求互助,个体亮点辐射,纵向发展提升。

3.交流协作顺畅,衔接更具协调性。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原有单位之间的界线,使学段之间由分段负责变为整体联动,利用各成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内部进行多平台架构、多层次交流与多层面学习,做到管理、教学、德育等层面多样化协调发展。校际间可以经常性地开展管理互查、教师论坛、选课互鉴,实现管理智慧共享;可以经常性地组织教学研讨、教研观摩,推进教科研一体化发展,实现教学素养的提升。此外,还可多层面开展研学旅行、文艺活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实现境界视野的提升。总之,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学段之间的深度融合确保了幼小初高的自然衔接、顺畅衔接和有效衔接。

四、集团化条件下学段间衔接的具体措施

集团化办学更多地是一种手段、一种制度工具,其为学段间衔接不仅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障,还提供了顺畅便利的衔接条件。为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做好幼小初高学段间衔接,需进一步细化措施,使集团化与学段衔接相得益彰。

1.打造融合的管理团队。组织中的管理主体主要是由管理者组成,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4]。打造一支顾大局、执行有力、融合一致的管理团队是提升集团内各学校办学水平、实现学段间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标准化管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的顶层设计、合理的评估机制是形成工作合力的关键。集团化办学要从传统的“人治”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需制定章程草案、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规章制度,同时要健全完善行政管理、议事协商、融合发展的运行体系。此外,还要统一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岗位目标管理,促进优质资源均衡辐射。二是要扁平化管理。开展集团化办学,势必给集团内的牵头、轮值学校造成管理任务增加的情况,为避免给各学校领导层造成较大的管理压力和负担,需要精简管理机构,下移管理重心,理顺工作运行机制,培养、提升各成员校自身的决断力、责任感和配合度,实现责权明晰和各成员校的有序运转,切实提高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效率。三是要服务化管理。围绕教学教研等重点任务,探索集团内管理干部交流模式,建立统一的培训培养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集团总校与各成员校之间实行中层以上优秀管理干部双向任职或挂职,从组织架构、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设计,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定期组织干部团队基于管理问题开展学习交流,通过名校引领,轮岗培养,完善各层次管理干部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优化管理模式,共建品牌内核,共享品牌效应,打造优秀的干部团队。

2.建立教师培育机制。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差别所在,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吸纳人才,构筑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人才高地。一是要加大名师和骨干教师交流培养力度。集团总校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成员校选派优秀教师到集团总校跟岗学习,可从教学科研、经验辐射、理论学习等方面对其进行专业化培养;通过制定集团教师发展梯队建设培养方案和集团内导师聘任制、名师考评制、骨干教师培养制、新教师岗位历练制等制度建设,逐步打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级指导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梯队教师发展团队,形成科学合理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二是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和名校长交流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交流、培养、选拔,完善学校干部梯队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构建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热爱教育事业、遵循教育规律的复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优青管理团队。同时,对富有管理经验的校长(副校长)实行挂职锻炼,交流到其他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帮扶,带动教育管理干部能力水平的提升。三是建立完善考核评价等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各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完善集团各级各类学校质量评定奖励办法,在推行毕业班学科优秀教师、班主任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面对集团内一线教师,分学科、分领域的考核奖惩激励办法。

3.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各集团学校要深度研究改革问题,注重教学教研,加强人才交流,实施项目化推进,开展活动共建,推进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突出教学教研引领。要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发挥集团内特级教师、省市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构建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团队,通过共享教案、研磨课例、观摩学习、一体教研、打造学科科研团队等方式,定期开展各类特色教学教研活动,尤其是不同学段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加强教学研讨、教学交流,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解决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推进教育集团学科教师备课方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艺术体育活动的全方位改革,以提升学段之间衔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探索项目化运作模式。以“小切口”入手,分层、分段、分类设置各种交流合作项目,着力在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艺体活动等方面实施项目化运作,实施“渐进式”运行,从而促进一体化发展。研究创建名师互动、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站等项目化运作小组,开展项目化培训学习,定期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弥补不足,促进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细化发展。三是开展信息化教学交流。在信息时代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同时,必须衔接好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操作的关系,确保育人质量的提升,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实现最佳融合。建立数字化资源平台,开发网络资源库,满足资源使用需求,研究实施移动式办公管理,增强学习交流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开发个性化教育资源,让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资源菜单,从而有更多的资源选择。

4.共享共建一体化发展。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着力凝练先进办学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确定新目标,做实做好深化教育改革的文章,使之转化为集团全体成员的共同行动。一是共享教学资源。集团总校及成员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体育馆等场地设备以及教案、课件、教研成果、学科教学资料等各类教学资源均可以向成员校师生开放,以共享教育教学设施和成果。二是统筹教学教研。建立集团教研中心,成立学科指导小组,由各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学科指导小组,进行学科沟通交流。将智慧教育与常规教学充分融合,发挥大数据在网络教研、异地教研等新型教研中的作用,统筹安排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和进度。集团内学校联合开展教学研讨与课题研究,可经常开展联合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三是同步教学管理。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集团各校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各成员校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在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学监测、教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实行同步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研共享。每学期大型考试可实行同步检测、统一质量分析、集中反馈评价。要重点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各学段教材在培养目标上的分布点和差异性,从而在教学管理中做到“瞻前顾后”,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学段的自然衔接。

5.开展活动交流合作。实现幼小初高紧密衔接,要坚守和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学习、运动、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立足自身特色,不断深化幼小初高课程衔接研究,打通幼小初高一体化成长路径,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开展实体活动交流。多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是促进学段衔接的有效形式,可以让学生最直观感受活动意义,增强体验感与活动成效。可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社团展示、校园开放日;高中教师每学期至少为初中学生开展一次中考专题讲座、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指导活动;初中教师每学期至少为小学学生开展一次小初衔接教育活动;小学教师每学期至少为幼儿园学生开展一次幼小衔接活动。二是加深文化理念交流。以活动交流为载体,引导各校构建符合校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研讨,深度挖掘办学目标,总结提炼各校文化内涵发展的核心精神,构建教育集团共同的价值取向,汇聚各种文化符号和标签,从而形成各教育集团的文化理念脉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交流。与国内知名的教育评价机构及教育媒体建立活动沟通协作机制,通过预先评判、多维考察、实地参与等形式,指导学校完善发展活动理念和人文特色,形成集团化发展的灵魂和品牌。通过多形式活动的交流,加强各学段理念、方法、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幼小初高学段间的有效衔接。

五、以集团化手段促进学段间衔接需注意的问题

1.集团化办学宗旨要明确。集团化办学是校际联合,目的是让更多的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但实际上,集团内各学校的实际发展难以做到完全意义上的齐头并进,尤其是部分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扭转。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容易给群众造成混淆,无法分辨集团内各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否达到“名校标准”,以至于被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作为提高房价的噱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化办学的公信力,不利于学段间的衔接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研究建立有效可行的评价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多部门督促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确保区域基础教育在正常化轨道上运行。

2.集团化办学形式要适度有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集团化办学不是生硬地“配对”,也不是简单地“合并”,而是学校发展内涵的优势互补;不是开连锁超市,也不是复制和克隆,而是学校发展特色的竞相迸发,核心是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因此,在发展集团化的过程中要控制好集团的大小,限定边际,防止优质资源被稀释。此外,要鼓励各成员校在集团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吸纳和传承总校的优势,又要结合自身生源和地域等特点培育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实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形成百花齐放的区域化教育新局面。

3.集团化办学机制要顺畅有力。集团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运行机制是否完善、人力资源是否充足、办学资金是否有保障。集团无法做到事无巨细管理各成员校的各类事务,因此要在改革过程中注重提升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科学顺畅的管理运行机制。地方党委、政府要列支专项资金支持,保证其可以正常发展运转;同时要合理分配优质资源、优化学区布局;还要定期引进优秀年轻师资,打造教师队伍的接续力量,并探寻适合集团化办学的人员编制、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政策和条件支持,切实为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幼小初高教育衔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集团化学段教研
双轮驱动型军工企业集团化协同营销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及其优化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