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艺术中视听语言的审美表达

2020-01-17汪超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7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影视效果

汪超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艺术中的视听语言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与表达效果。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的艺术传达以及二者之间的巧妙融合,都深刻影响着影视作品的艺术呈现效果。影视作品中,视觉与听觉效果的巧妙呈现能有效表达作品的审美意义。

一、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

影视作品中所运用的视听语言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不同的传播媒介有其自身所需的语言媒介形式,视听语言的结合则是影视作品进行信息传达的重要形式。影视艺术中的视听语言包括一系列为呈现相关影视作品所需要用到画面、声音、色彩等。视听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影视视听语言有文学的、诗意的追求;影视艺术擅长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外化语言,进行影视艺术的审美构建;影视艺术在充分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审美表达时,其视听语言具有一定的审美真实感,容易与观众产生身心方面的审美连结,以实现所需的审美效果。

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文学性、诗意化的追求体现在作品中人物语言、解说词等内容之上。不同类型的影视艺术作品,有不同的文化意蕴追求。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会采取不同体裁的语言进行文化意境的渲染与烘托。同时,在强调语言的文学性、诗意化的基础上,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语言也具有准确、精炼的特征。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该纪录片中以精炼且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对不同地区的中华美食的地理位置、特点、背景、做法以及与该美食相关的人物故事等进行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解说。精彩的解说词与生动的影视画面相结合,共同营造出极具中国韵味的诗意化的影视视听效果,切实推动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表达。该纪录片不仅调动了人们的食欲,同时也调动了中国观众的美食自豪感,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

影视艺术作品在进行审美表达的同时也擅长运用多样化的外化语言进行视听语言的构建。影视艺术中的外化视听语言包括灯光、布景、人物服化道等内容。多样化的外化语言能够帮助影视作品营造出相应的时代意蕴、独特的民族韵味,还能构造出影视作品所需的社会文化氛围。以作品《一秒钟》为例,该部影视作品充分运用“文革”年代的服饰、台词、采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物件,并取景大西北荒漠营造出特定的时代气息,进行作品的审美构建。

影视艺术作品的视听语言同时还具有审美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恰恰是来自生活的真实,这种审美真实性能够调动观众真切的生活感受。观众能够从影视作品中所人物角色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之中体会到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审美表达,感受作品所叙事的时代的风貌、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进行反思、加工、回馈。影视作品中的审美表达离不开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与人们的当今或者过往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运用特定的服化道、营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影视画面,呈现相关的音像,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能够通过影视艺术表达中的审美真实感与观众构建紧密的情感联结,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达效果。

二、视觉语言的艺术传达

影视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是视听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系统。影视艺术作品之中的镜头组合、色彩搭配,以及影视技术作品在拍摄与制作的过程中所运用与呈现的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都是影视艺术作品运用视觉语言进行艺术传达的方式。

镜头是影视艺术作品中视觉语言的重要传达媒介,一系列镜头通过组合剪切、拼凑最终能够组合成特定的情节。导演通过制造分镜头剧本、根据剧本拍摄、组合相关的镜头、进行后期的剪辑与制作等步骤一步步完成影视作品。影视艺术作品的镜头主要包括构图、景深、景别、运动、角度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镜头是影视作品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审美表达的重要视觉语言,镜头也是影视艺术作品中表现一切视听语言的重要艺术传达手段。在镜头所包括的主要要素中,景别指的是镜头中各个物体之间形成的空间关系,包括近景、中景、远景三个类别。导演在拍摄相关影像片段时,常通过运用近景镜头以集中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等细节,以达到强化人物情感的艺术呈现效果。中景则往往应用于拍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场景。中景能够有效捕捉到多个人物的表情、肢体等内容。远景则常用以捕捉整体场景以运用环境烘托相关的气氛。此外,特写与全景是特殊的拍摄镜头,有特殊的表达效果,具有突出相关细节、情节与烘托氛围的重要艺术效果。

其次,构图在影视艺术中也有重要的艺术表达作用。规则构图与不规则构图共同作用于镜头中的视觉表达,二者的结合运用与互相转换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构图表达出作品中不同的艺术效果与审美特征。此外,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有利于影视艺术作品实现一定的画外联想效果,展现出影视艺术的张力。

同时,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语言,在影视作品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影视艺术作品通过镜头色彩的选取与应用,能够对观众的视觉审美进行有针对性地冲击。例如,暖色调给人以热烈感,浅色调给人以静谧感、平静感,深色调则有一定的压抑感。色彩的选取与应用能够切实调动观众的内心情感,以配合作品主题、内容达到良好的审美表达效果。例如,《我的我的祖国》以红色为基调,热烈、雄伟,传递出一种热烈、自豪的爱国之情。

另外,光线与剪辑的运用也在影视艺术的制作中起着重要的视觉传达作用。光与影的对比、反差,剪辑过程中对一系列镜头的组合与对蒙太奇、长镜头等剪辑技巧的运用都深刻影响着影视艺术中视觉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听觉语言的艺术传播

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听觉语言艺术的传播主要体现在音乐的选取、音乐效果运用以及人物语言之上。影视艺术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会根据作品的主题、情感、情节的发展等为影视作品搭配相应的背景音乐及插曲以达到烘托人物角色心情与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不同的影视镜头往往会搭配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律动、鼓点等都是影响影视艺术中听觉语言传达的重要因素。选取正确旋律和节奏的音乐,是有效推动影视艺术作品听觉语言审美表达的重要内容。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采取多样化的民族乐器,根据相关情节选用的音乐。结合情节发展、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等,选择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切实加强了该部纪录片中听觉语言的审美表达。

此外,音乐效果的运用也是影视艺术中听觉语言艺术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音乐的音量,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强调效果,从而推进听觉语言的审美表达。例如,在营造紧张的话景氛围时,通过加强音乐的鼓点和节奏的变化能够有效烘托紧张的气氛,增强影视作品的表达效果。

除此之外,人物语言作为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是影视艺术作品中听觉艺术传达的中心内容。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对白、旁白、独白等重要的语言要素是影视作品中听觉语言的重要表达途径。通过精准呈现人物角色的对白、将独白与旁白巧妙融合等方式,影视艺术作品能够塑造更为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切实推动情节发展,有效实现影视艺术的审美表达。

四、结束语

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巧妙融合,切实推动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审美表达。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是影视艺术作品制作过程中两大核心要素,二者的融合与运用能够切实提高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张力,实现编创者所期望达到的审美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影视效果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