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路径
2020-01-16王瑞萍
王瑞萍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社会各个层面也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在我国,明确要求小学教育不能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美术学科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所以,学校要重视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由于之前教师采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方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以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路径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美术;实践;多媒体;审美能力
当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课堂上全程都采用单一的语言叙述方式,不注重课上的互动问答,学生整堂课都在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传统式的美术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会对美术的学习形成刻板乏味的印象,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会放弃对美术的学习,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美的艺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美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重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美,尤其在小学生阶段,学生对外部的一切反应都源于兴趣点,所以,在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时候,要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进行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走近大自然》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或周末与家长一起走近大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观察落下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奇形怪状的石头、不同品种的树木等,让学生在自然中发现并感悟自己觉得美的东西,并进行收集。在正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到的物品,展示并讲解,学生认为美的地方,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分享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美的事物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添加美的元素,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美”的作品。在学生都做好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放进展览柜中,不仅能供学生随时参观,而且能美化班级环境。通过美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明白美源自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采用多媒体电子设备教学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电子设备进行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影响,从而做出反应,而多媒体信息化电子设备所呈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力都很强。所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3课《风筝的魅力》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查找各式各样风筝的图片,或播放与风筝相关的艺术纪录片,让学生进行赏析。教师还可以找与风筝相关的情境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点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美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不是光靠听和背就能学好的。采用传统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不但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还会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对学生学好美术和提高审美能力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小学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变幻无穷的形象》的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喜欢“肆意乱画”的特点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让学生在上面用一根线条随便画,在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自己画的每一个空白处都像什么,之后再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此时要细心全面地观察每一名学生的画,在看到有学生想象不出来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都画好自己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按照顺序进行展览,这样做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融入艺术作品的学习
艺术作品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打磨后出现的,所以,在美术的学习中融入艺术作品的赏析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判断,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和魅力,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正确感知,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从而促进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艺术作品,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学生要敢于评价
学习美术的过程也是一个批判的过程,学生要敢于评价,在碰撞中产生不一样的审美火花。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敢于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赏析中思考,并加以判断,给出相应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感知美的能力。通过观察与思考,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造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让学生提高美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设计文化衫》的教学时,正式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文化衫,发给学生,并将学生随机分组进行比赛,每组要一起探讨一个主题,一起完成文化衫的设计,在每组完成文化衫的设计后,教师可以让每组都说一说自己组的主题与含义,并展示自己组的文化衫,教师再给一定的时间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赏析,并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的作品好在哪,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在学生评价后,可以展开辩论,最后全班同学投票,哪个小组获得的票数多,即为获胜组。教师在看到学生勇于评价时,要先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的评价,教师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相关竞赛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提出教学问题
美术能够将人们的思想感情完美呈现,通过作品展现出浓厚的艺术气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内心情感,将自身想法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恐龙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多个类型恐龙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说出恐龙的名称,并说出恐龙外形的特点以及自己喜爱这种恐龙的原因,最后,将其画在纸上。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激发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接下来的美术创作打下良好基础,使课堂教学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恐龙独特的美,进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充分展现出审美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总之,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審美能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单一将美育理解为在美术教育中融入艺术欣赏,而要切实将美育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美术教学体验中,在培养学生相关的美术技能时,让学生能感悟美和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祁杰.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求知导刊,2019,(45).
[2]殷芳慧.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3]许建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
[4]张莉.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