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地
2020-01-16李静
李静
[摘 要]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有重要作用。然而,情感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的长远发展。本文在对留守儿童心理误区、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对策,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农村和城市双需的大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还将进一步扩大。那么,一个棘手的课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
一、小学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给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边境县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与一二线城市无法相比。因此,人们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們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二、小学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解决对策
通过几年的研究,我针对小学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摸索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对留守儿童做到心中有数,对研究有益处。每位留守儿童一个档案袋,那里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足迹,由于家长有的是阶段性的外出打工,所以就有的这学期是留守,下一学期不是的例子,或者新增的留守儿童,我们都会及时地建立档案,认真收集材料,对留守儿童的动态掌握要做到心中有数。
2.实施帮扶制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做到经常了解情况,找他们谈心,经常进行家访,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困难。为此,我们学校还与心理咨询医疗室的王老师达成共识,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因为王老师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让学生在这里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使留守儿童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3.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
树立典型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大力宣传优秀留守学生榜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更多的留守学生向他们学习。如我校的留守儿童张同学,曾被评为省级十佳道德楷模,她的事迹曾在报纸上报道过,这是身边最好的典型,我们利用班会让各班读她的事迹报告和报纸上的报道。用身边的典型感染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净化他们的心灵。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各班充分利用好每周星期三第五节的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把各种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防患于未然。我们深深的知道只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介绍,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游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告诉我们:“这种游戏很有实效性,对孩子心理扭曲的前期阶段,帮助非常大,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这种游戏形式学生都喜欢,他们毕竟还小喜欢玩,抓住这一特点,就更容易开展了。而且这种游戏是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可以搞,一样可以发现其中的缘由,随时可以解决问题,非常实用。要是真正的、严重的心理疾病,就需要看医生了,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就学校而言做这种辅导游戏就可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从那以后,我每学期都坚持做团体心理辅导游戏,至少一次,必要时可以多做几次。游戏结束之后要及时记录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稍微严重的就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医疗室的老师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这样的途径我们已经成功转化了很多的学生,更可喜的是我不仅在游戏中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心理扭曲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参与游戏的非留守儿童也有同类的问题,也帮助解决了,真是一举两得。当我们意识到这个游戏的重要性之后,我就从咨询师给我们介绍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中,开始进行修改,演变成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心理辅导游戏,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推广。
5.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
让学生感到当家长外出打工时,也有父母在身边,感受爱的存在。让教师把好每个“留守儿童”的脉,从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如给生病的同学买药吃,并亲自送到家中交给父母或“临时监护人”;把在教育平台上看到的《心理访谈》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把在网上查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问题学生”身上;听说哪位学生的家长回来了,我就马上去家访,不管是多远,都要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家中向家长全面地汇报孩子的近况,并了解他们在外打工的情况和对孩子的期望,更远的就利用现代的通讯工具进行联系。这些“临时家长”们做得比真正的家长还要好,让学生感觉到父母打工走了,我还有父母疼爱我们,还有爱存在。这些老师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6.让学生学会感恩
(1)感恩国家、党和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写了许多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可以改变成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感恩父亲。父亲是一个家庭的大山,有山就有了依靠,所以要教育学生感恩自己的父亲。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向学校提出建议开展“父亲节现场作文大赛”,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盎然。班级内的初选就热火朝天,竞争激烈,选派的优秀选手都是班级的佼佼者,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以留守儿童为主选拔参赛选手,让他们用自己手里的笔记录下自己与父亲的爱。
(3)感恩母亲。在母亲节,班级举办大型的以“母亲节”为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形式有绘画、手抄报、短信、日记、征文等。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种或几种形式参加活动。在收集的作品中,我倍加关注留守儿童的作品,件件印象深刻。从中了解到他们对母爱的渴望,也让他们了解母亲选择外出打工的真正原因,理解母亲,从远方默默地为母亲祈祷,每年都能平安归来。
(4)感恩老师。“隔代教育”基本属于“溺爱教育”,当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之后,孩子教育问题的重任,实际上就落在了老师的肩上,我们既是学生的老师,还要扮演好“临时家长”。教师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学校举办了一次以“教师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优秀作品收录到校刊教师节专刊中。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人一起行动起来,攻克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