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王哥庄

2020-01-16王泽佩

商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崂山农家馒头

王泽佩

年轻的王哥庄释放着自己的活力,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体味到了乡村的变化与魅力。

《舌尖上的中国3》中,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渔村的居民在冬天晒起了甜晒鱼,准备做甜晒鲅鱼饺子。夕阳映照着海面,渔船缓缓归港,层层叠叠的红瓦房排列在山海之间,旖旎的渔村风光,祥和安静。

王哥庄街道东部及南部濒临黄海,西北与城阳区惜福镇相连,除了甜晒鲅鱼,还有茶叶、王哥庄大馒头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眷顾着这片土地。

近些年,为了振兴乡村经济,不少物质、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会选择以旅游业为突破口。2019年,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54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9%。乡村旅游产业的逐步振兴,让王哥庄的村民有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不仅带动了民宿、农家宴、王哥庄大馒头、干海产品或者旅游周边的产业,而且使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从作坊到产业的王哥庄馒头

提起王哥庄的美食,最先想到的就是王哥庄馒头。从几户家庭自己做馒头,到王哥庄面塑走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国际舞台,大馒头的发展仿佛是王哥庄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专供粉、山泉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这15字是王哥庄大馒头的秘诀,家家户户也有自己的秘制配方。所以,你在王哥庄不同的馒头店买到的馒头可能都不是一个味道,深受欢迎的奶香馒头经常早早就销售一空。

在车流如梭的公路边,有一间200平方米的房子,一天能卖出2000斤馒头,门前几个硕大的字写着“阿明馒头店”,这里就是李海青的店。店里的馒头各式各样,花色不同,口味也不同,原味、奶香、南瓜味……

一大早,后厨的机器已经开始运转,现代化的设备和面、压面,几个工作人员手里摆弄着红的、绿的面团,普普通通的面团变身一个漂亮的花朵可能只需十几分钟,这手艺便是王哥庄花样馒头的精髓。店里不时有电话响起,是打来订过寿的花样馒头的人。

“在崂山,过生日的老人一半以上都买寿桃馒头。”李海青说。现在,花样馒头不再只是老一辈人过年的专利,年轻人给老人祝寿会买寿桃,结婚时买龙凤馒头,新生儿过百岁也会买小老虎馒头。“八九年前,我刚开始做花样馒头的时候,没人看好我干这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花样馒头,从简单到复杂的款式,我现在掌握了有上百种吧。”李海青说。

一开始,李海青开了一个小作坊卖馒头同时也照顾着家人,如今,年营业额能达到四五百万元,21年来,李海青见证了王哥庄馒头的发展。此外,她也算是王哥庄妇女创业的带头者之一,并且教会了很多人做普通馒头和花样馒头。

“以前村里的人除了采茶之外,很多人没有别的事做,一年只能赚个两三万元,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做馒头的手艺,随着王哥庄大馒头逐渐知名,村民的收入水平翻倍不少。”李海青说。现在,李海青的馒头店依然会教人做馒头,有时是学生们来研学体验,有时也免费教一些残障人士,帮助他们学会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技艺。

见过不少小吃一条街、酒吧一条街,馒头一条街你见过吗?“何家馒头一条街是我们街道馒头业户发展的示范街区,村民们基本上都是自主创业,因为乡村旅游的大环境好,为业户们的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王哥庄街道宣传文体旅游中心旅游特产负责人刘素素说。

截止到2019年底,王哥庄街道大馒头加工商户有160余家,全年共使用面粉11780余吨,生产王哥庄大馒头16500余吨,产值超过1.1亿元,解决了当地3000多人就业。

农家宴“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常去崂山游玩的人一定听说过青山渔村,其地处崂山南线,梦幻的海湾和梯田吸引着游客,同时也是游客游崂山南线时,解决午餐的絕佳之处。

冲一壶崂山绿茶,点上一盘炸山参,喝一碗南瓜海蜇头,开海的时候再点上几只大螃蟹,美味的农产品丰富了农家宴的餐桌。21户二层小洋楼里,有13户开了农家宴。海鲜和野菜是最畅销的菜品,一人花费200元就可以在这山海间住上一晚,还能吃到一日三餐的农家宴中各式各样的山野菜。开海时节,还有新鲜的鱼、虾、蟹。团队餐也不差,60元、80元、100元标准的团餐都能达到12菜一汤,时令对的时候,80~100元的团餐每人还能吃到一只螃蟹。

57岁的刘世正是土生土长的青山渔村村民,2015年,崂山风景区旅游商会太清分会成立,他任职会长,随着对农家宴的观察和了解,刘世正发现了问题,“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说,“我们这接团队游客居多,通常一个团队20~100人,一家店肯定接待不了,我们就开始考虑实行农家宴联合经营合作社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有加入的农家宴统一价格、菜品、质量、数量,明码标价、文明服务,拒绝以假当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

青山渔村农家宴联营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村里的13家农家宴都加入了,每次接待团队游客我们都轮着来,今天这5家,明天另外5家。这几年,衬里的农家宴经营收入都在不断的提高。”

崂山风景区旅游商会太清分会还支出资金将村里的电线下地,布置了灯箱亮化环境,这些付出使得村里农家宴由原本一年收入为5~6万元,达到如今年收入10万元。

除了青山渔村,太清范围内还有黄山村、返岭村、长岭村,海蜇、茶叶、海参都是太清的特产,形成了知名的“海蜇宴”品牌。整个太清100多家农家宴,商会也正在逐步引导有能力的农家宴向高品质民宿转型。

在王哥庄另一头的解家河村,不管走到哪,所有的农家宴都挂着玥竹山庄的招牌。初来乍到会以为这是同一家老板开的,其实这是解家河村打造的统一农家宴连锁品牌,并实行统一建议价格,避免了漫天要价。

农村就要有农村的玩法

农村就要有农村的玩法,自己动手做馒头、做豆腐、采茶、睡热炕头等这样体验度极高的玩法是最能融入和感知乡村文化的。二月二生态观光农场是王哥庄较早开始运营这种综合游玩度假场所的,但二月二农场副总经理李国良却认为,进入旅游圈是歪打正着。

二月二农场从2011年农历二月二正式开门纳客,农场前身是村办的砖厂。“说实话,做这个农场之前并没有想策划做旅游项目,只是觉得王哥庄的馒头非常有名,所以我们先做了二月二馒头房,占地2000多平方米,在当时,包括到现在为止,都属于王哥庄规模比较大的一家”,李国良回忆说,“整个农场占地将近100亩地,除了馒头房,还有大片土地都是闲置,通过去台湾考察,王文俊觉得应该把空地利用起来做旅游项目,而后就有了如今二月二农场的雏形。”

回忆起农场建成初期,李国良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是2011年成立之初,我记得农场除了馒头房和几间体验教室之外,是_片荒芜,到处堆着建筑材料、沙子。当时我带着几个家庭在农场玩,孩子们就在一堆沙子上面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当时我就想,现在的孩子就是缺少一个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活动场所,我们也算是歪打正着地挖掘了这个市场。”

“在旅游方面到底应该怎么做和做什么,我们动了一番脑筋。”李国良说。挖掘在地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重要的一点,形成特色才能吸引客人。二月二农场依托王哥庄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研发了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手工体验,制作王哥庄大馒头、海水豆腐、崂山凉粉、崂山剪纸,以及崂山茶的采摘和茶艺。“我们农场从一开始只有三四个体验项目,发展至今已经多达40多个。”李国良说,如今,还开设了主题游,农场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节庆推出主题活动,并挂牌成立青岛市崂山区中小学生学农实践基地、青岛市研学基地之一。

一个地方的居民生活是否幸福,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地就业机会、经济水平是否繁荣的一种折射。二月二农场这种形式的旅游场所在10年前可以算是王哥庄首家,为王哥庄的全域旅游发展增添了全新的业态,农场里员工40多人中,有三分之二是王哥庄本地人,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一到旺季,王哥庄车水马龙,有时甚至一餐难求、一房难求。年轻的王哥庄仍然在释放着自己的活力,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体味到了乡村的变化与魅力。

猜你喜欢

崂山农家馒头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馒头办”没了吧?
登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