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仪三:要记得住乡愁,就得留下这些城和这些人

2020-01-16

南方周末 2020-01-16
关键词:周庄古城苏州

古城守卫者,同济大学教授、博导阮仪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同龄人还识不全字的时候,阮仪三就被父亲牵着去苏州的名园漫步,一路欣赏楼台花池,领略狮子林、怡园里那些百年匾额楹联的意趣,似懂非懂地接受着文学启蒙,更多是陶醉于美景和家中兄弟的艳羡。苏州解放后,他求学、从军,离家渐远。

直到1957年夏,在同济大学读一年级的阮仪三,跟随陈从周教授勘探调查苏州古宅和古园,自此,故乡成为他一生守护的阵地。

“跟随董鉴泓先生,学习宏观的城市规划,跟随陈从周先生,在园林古建筑里头跑。”带着老师们的嘱托,阮仪三开始用现代城市规划的手段保护古城古建筑。阮仪三遵从老师陈从周的研究方式,要保护的不只是建筑,还有里面的人和文化。

江南园林越是美得浑然天成,越是脆弱。当中国城市化进入大发展时期,1980年代以来,阮仪三以“刀下留平遥”的奔走呼号,开始了他在城市规划领域开疆拓土的悲壮事业。

从城市规划到房屋建制,皆有古秩可循

阮仪三办公室里有一幅对联:“挽狂澜于既倒,救文物于危难。”这是对这位“古城卫士”的形象写照。

1981年为保平遥,他带着12名学生昼夜奋战一个月。又独自背着图纸资料和行李,走了7里路到平遥火车站,连夜乘车从太原到北京。他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下着雨,到北京见相关负责人时,“我完全像个叫花子一样,一身的泥浆”。

近四十年来,阮仪三一直照拂着平遥古城,他在平遥开设了工作室,数月半载都去看看。这样的工作室也开在了苏州平江路和周庄。

2000年,苏州市为促进旅游,打算从周庄的西北侧造一条贯通古镇的公路。阮仪三得知后愤懑:“这条路把周庄的古镇格局给破坏了!”他认为,对于水乡来说,保持一条水路进出是很有意义的。他不惜以死相逼:“开路的话,我就躺到马路上去,让汽车把我轧死算数。”

他保护了六座江南水乡古镇,同里有居家宅园的恬适,乌镇是家家枕河的水阁房,西塘“满镇萦廊骑满墙”的廊棚,“这些都是与水共生的生态城镇典范,从水乡物产、水利灌溉、取水用水、工艺生产到交通运输,都形成一整套自我调节的生态水环境。”

他举了“沈厅”的例子,“大宅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路上只留一扇小门,贵客坐船到了主人家,大门打开,佣人站在两边迎客。”

同是水乡,乌镇的水阁房枕河而眠。“水阁房指的是房子架在水上,唐诗中有写到‘君到姑苏见,家家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而西塘一条沿河的长廊把整个镇子都遮起来了。这样一来晴天不会被晒到,雨天也不会被淋湿,景色都映照水中。”

同里则有走三桥的习惯。河道中,有吉利桥、长庆桥、太平桥围成一个圈,当地居民结婚时,花轿从这里过,图个吉利;老人六十岁、七十岁时,一定要走一圈;小孩儿满月,也要走一圈,这就是民间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这些因建筑生成的文化就是历史的遗产,有很丰富的底蕴。问题是,你要用真正的历史态度来对待它,去伪存真,慧眼识真经。”阮仪三说。

更有人情味的新式传统建筑正在复兴

“乡愁乡愁,有乡才有愁。”眼见历史建筑被摩天大楼覆盖,许多珍贵的事物悄然失落在快速的发展背后。

《黄帝宅经》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以江南的传统“家宅”为例,从前房屋不仅仅是有瓦遮掩的居住物,还是人们第一个开始学习共处、承担社会责任的开放式场所。“主屋排列的中轴线上,左右顺次按长幼亲疏分主院、次院,儿辈、孙辈形成一种有序的家庭关系,结成‘合院有序、修身齐家的伦理根基。”这些宅院、住屋建在一起就连成了街巷、胡同、里弄。而巷里、胡同就形成了和睦乡亲的邻里乡党,也有了青梅竹马、远邻近悦,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一种遵循古秩建造的新式园林民居在苏州、扬州兴起,弥补了现代建筑所产生的人际生疏,也为传统的再生提供了更多可能。“小小的扬州古城里,改造旧房建新房蔚然成风,这新房不是指现代化的洋房,而是传统古典的私家园林。9.1平方公里面积中有两百多座古典私家园林,扬州古城变成一个洋溢着诗书琴画的古城。很多传统的艺术门类慢慢地兴起了,古城里有20家做古琴的店铺和作坊,甚至出现了多家古建修建公司和古建运作设计公司。”

苏州古城里的私家造园经苏州市园林与绿化管理局认定,共有108家被授予“苏州园林”的铭牌。早前,苏州就有9座名园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园林之城,名副其实。

阮仪三把保护的重任寄望于更多的后辈。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每年组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志愿者工作营”,正是一种教育孵化。“工作营的使命是用自己的劳动来参加古建筑、古城市的修复。三天跟老工匠在古建筑现场学习,一天上课游学,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亲身接触传统的工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阮仪三看来,依照“新旧分开,修旧如故”的规划理念,每个年代都应当留下属于当时的建筑痕迹。“我们现在保护古城,更重要的目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建筑精华。”这些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来。

“我理解时代变了,我们进化了。但我不想忘记开端,因为一个持久的建筑必须有根。”阮仪三说。

“保到地球没有了”

迄今为止,经阮仪三的手保存下114座历史城市和261个古村落。

1990年代为了保护福州的三坊七巷,他顶住各方压力,央视《实话实说》那期栏目直播的标题就是“阮教授的战斗”;他在苏州、扬州等江南一带做的古典园林保护,一律严防死守,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在他高人雅士的表象之下,藏着坚忍风骨。

实地工作中的阻力,也令他意识到,再好的规划都会受环境的束缚,“想做成这件事,最大的难度是你怎么教育当地群众和干部,因为最终要由他们来付诸实践。”阮仪三回同济开了个培训班,“关键的人物都弄到同济大学来培训,我免费给他们上课。两个月回去,下半年再来两个月,一批一批,学员来自江南水乡的周庄、同里、乌镇……我还亲自带队组织这江南六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乌镇)的镇长到法国,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为他们讲课。他们取到了‘真经,一起力保古镇成为水乡的典范。”

人们都愿意相信这位城市遗产保护的“行动派”,据说,在平江路和周庄古镇,包括他做过规划的其他一些地方,想动一砖一瓦,都要经过阮仪三签字同意。

当被问到这是否带来压力时,阮仪三摇头,“我的责任,就是留住这些建筑的实体。”至于能够留多久,有自己的孙辈和学生们继承,“我们希望一代一代往下传,平遥、平江路、周庄能一直保下去,这些历史遗存是我们滋长新文化、新建筑的土壤和温床。保到什么时候为止? 保到地球没有了。”

猜你喜欢

周庄古城苏州
古城西南两座桥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落日之下的画卷
可圈可点
周庄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