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视域下“校园贷”中大学生维权问题的研究
2020-01-16张瑜
●张 瑜
一、大学生维权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开展对“校园贷”中大学生维权问题的研究,本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了208份调查问卷,重点整理了以下部分数据: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约占66%的人对“校园贷”相关情况缺乏了解,仍有一部分人在遭到网络借贷平台侵害时选择默默忍受,约占40%的人才会选择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权。由此本文总结出三点“校园贷”中大学生维权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维权意识薄弱
第一,“校园贷”本身就存在违法性,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导致对“校园贷”中存在的违法现象和对自身的侵害的认识不足,在遭受网络借贷平台非法侵害时,往往难以产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更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权,追究网络借贷平台的责任。第二,许多“校园贷”网络借贷平台利用了大学生金融知识缺乏的弱点,对大学生实行欺诈,打着低利率的名义,实则通过管理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加收利息,砍头息、逾期利息等也使欠债利滚利,最后成为变相的高利贷,使大学生最后欠下巨额债务,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财产权益。第三,大学生在遭受侵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还担心隐私泄露和舆论压力的问题,最终总是放弃维权,让实施侵害行为的借贷平台逃脱法律的惩罚。
(二)我国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一,目前对“校园贷”的法律规制大部分都属于地方性的规定,而缺少高位阶法律规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法律权威性和效力有限,难以发挥最佳作用。
第二,由于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和大学生的救济不够完善,导致大学生直接提起本应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刑事诉讼,而刑法相关罪名立案门槛较高且标准不一,达不到定罪量刑标准仍难以对网络借贷平台实施惩罚,最终造成法律法规发挥效力有限。
第三,缺少专门的制度规范。“校园贷”对大学生的侵害现象频繁发生,仅靠目前的法律法规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对“校园贷”的管理也未形成制度化。
(三)司法中维权难度高
第一,就目前“校园贷”大多采用的维权途径来看,已有的途径主要包括双方协商和解、相关部门或者组织进行调解,向监管部门投诉、根据已经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以及诉讼。但是以上的各种维权途径在实践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发挥的作用有限,而目前我国缺少合适的维权途径,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寻求方便、快捷的途径依法维权。
第二,由于诉讼手段复杂,如借款标的额太少难以达到立案标准、诉讼费用较高使许多大学生无力承担、诉讼程序复杂且大学生对诉讼过程缺乏了解、电子证据难以搜集等,给大学生造成沉重的维权压力,导致大学生容易妥协和逃避,难以积极主张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第三,在“校园贷”中,网络借贷平台与大学生常常发生利益纠纷,而这些纠纷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可能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后果。当前我国又没有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使得许多纠纷都单纯依靠诉讼手段来解决,难以高效、合理解决大学生遇到的纠纷。
二、对大学生维权的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维权意识
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加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比如“校园贷”合同中规定的利率超过36%的部分无效,网络借贷平台在催收还款时采取暴力、胁迫等方式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许多网络借贷平台以管理费、逾期费等各种名目提高利率而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等,让大学生对“校园贷”中的法律风险和金融陷阱有更清楚的认识。
第二,学校老师或者家长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理念,树立理性消费、量力而为消费的意识,减少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等不合理消费行为。可以定期开展消费陷阱挖掘、消费心理探究等培训讲座,增强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避免因大学生过度或盲目消费等欠下巨额债务,导致最终无法偿还而引起法律纠纷。
第三,进行大学生自我保护宣传教育,普及大学生如何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纠正大学生怕麻烦、不敢说的心理,鼓励他们遇到侵害勇敢的去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维权主动性,使实施侵害行为的借贷平台获得应有的惩治。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提高立法等级,从对“校园贷”的地方性规定中总结高度概括性、最具普适性的内容加入到高位阶法律条款里,应用到“校园贷”法律规制中。发挥高位阶立法的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更大范围的对“校园贷”中侵害大学生权益的行为进行法治保障,从法律方面给大学生最大、最有效力的保护。
第二,对“校园贷”中网络借贷平台进行专门的立法规范,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使法律中的法条内容细化,提高其实用性,对“校园贷”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提供明确的指引作用。除了出台部分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等,还需要综合运用民法、行政法等法律规制,避免刑法作为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效力。在刑法法律规制方面,对刑法中涉及“校园贷”中犯罪的罪名做出更为具体的划分,增加关于“校园贷”对大学生构成犯罪的内容,比如增加暴力催收的罪名和具体处罚规定,对网络借贷平台在催还债款过程中对大学生实行的故意伤害、恐吓胁迫等违法行为实行相应的处罚,最大限度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非法侵犯。并且降低入罪门槛,提高量刑标准,加大对侵害大学生人身权益的网络借贷平台的处罚,加大对大学生权益的保护力度。
第三,进行专门的制度规范以补充法律法规在“校园贷”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推行宽限期制度。考虑到大学生经济来源和偿还能力等因素,需要给大学生一定的还款宽限期,而不是一味催逼还款,给大学生造成巨大负担。这也是对网络借贷平台非法征收逾期费等高额费用和暴力催收等非法行为的限制,可以有效减少对大学生权益侵害的发生;二是实行违约后处理制度。如果网络借贷平台与大学生的借贷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大学生一旦违约,可能会面临较高违约金的赔偿,易对大学生造成身心损害。所以应当采取一定措施对大学生进行逾期还款救济,在大学生不能偿还到期债款,且在给予宽限期之后仍不能偿还的,可以经过两者协商或者有关部门或组织调解,适当给大学生降低贷款利率。或者通知其父母,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比如约定大学生按期还贷、财产抵押等,从而减轻大学生还贷和赔偿违约金的压力,减少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催收行为的发生;三是实施贷款限额制度。大学生由于消费理念不同和缺少理财能力等因素,容易过度消费导致欠债过多,无法还清贷款,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校园贷款实行必要的限额,网络借贷平台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及时提醒大学生需要还贷的数额,避免利息越滚越大。我国在制度方面规定具体限制数额和标准,将会减轻大学生的还贷压力,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权益。
(三)大学生维权方式
第一,建立多种维权途径,拓宽大学生维权渠道,充分发挥多个机关在大学生维权中的作用。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选择报警,公安机关需对借贷平台的违法行为进行侦查;同时通知相关行政机关、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的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调查,并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两者搜集的证据提供司法机关审查,帮助分析案件事实并对大学生遭到的侵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综合运用民事、刑事等手段对违法网络借贷平台实施处罚。通过各部门协调运作,构建多元化的权益救济程序,同时为大学生寻求更方便、快捷的法律维权途径。
第二,通过对诉讼程序的优化解决诉讼手段复杂等难题。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权益,及时化解“校园贷”纠纷、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提高诉讼效率,可以通过小额诉讼程序予以救济。虽然法律规定小额诉讼处理的必须是简单的民事案件,且涉及人身关系的诉讼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但是由于“校园贷”的案件相对特殊,大学生又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因此可以给“校园贷”相关案件审理开辟专门的救济通道,比如特别规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完善司法救济机制;二是适当减少大学生需要承担的诉讼费用以减轻大学生的诉讼压力,派出法律援助律师对大学生实行法律援助以减免大学生需要承担的聘请律师的费用;三是简化复杂的诉讼程序,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权利救济;四是实行证据保留制,由网络借贷平台、相关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调查取证并进行证据保留,减轻大学生搜集证据的难度;五是出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且双方交易地位不平等的考虑,在诉讼过程中也对大学生实施一定的倾斜性保护。如将诉讼各个环节明确告知大学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
第三,建立一些纠纷解决机制来有效地解决“校园贷”中借贷平台与大学生的纠纷。一是预防性纠纷解决机制。在“校园贷”相关案件中,对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保护要有较为明确的界定,除了注重事后救济,要想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权益,还应该从源头入手,建立预防性的解决机制,及时处理双方的争议焦点,避免纠纷的发生,也直接减少对大学生造成的侵害后果;二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设立专门的“校园贷”纠纷投诉机构,替代诉讼手段解决纠纷。通过为大学生提供投诉处理渠道,能够及时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对纠纷的事实进行了解,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双方自主解决纠纷的积极性,促进纠纷更好的解决,更可节约司法资源。在无法解决纠纷时,才采用诉讼手段,由法院得出最终判决结果;三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探索在线争议解决网站、监管部门在线调解,还有其他在实践中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方式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在处理网络借贷平台和大学生关系的过程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解决纠纷问题,保护大学生权益。
三、结语
在“校园贷”中网络借贷平台侵害大学生权益频繁发生和大学生难以通过维权途径保护自己权益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大学生维权方式等,建立长效的大学生权利救济机制,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