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美术资源引入中职美术课堂的途径探究

2020-01-16伍培林福建省福州环保职业中专学校

环球首映 2020年11期
关键词:剪纸民间美术

伍培林 福建省福州环保职业中专学校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数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历史更替、时代发展的长流中积淀了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其中蕴藏着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慢慢演化成风格迥异的地方艺术形式,促成了我国民族传统非物质遗产的弘扬和进步。福建省东部地区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包括土木建筑、柘荣剪纸、福清光饼、做糍粑、畲族服饰、画蒲扇、银雕、竹编、提线木偶戏、高甲戏等等繁多的民间艺术品类,这些艺术资源深切反映了闽东地区广大百姓日常丰富的乡间生活,是广大民众勤劳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系统中一枚珍贵宝藏。民间美术资源在中职美术课堂的引入,给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一、民间美术资源渗透至美术授课中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渗入,使课本上有限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盈,给学生带来熟悉的生活体验,例如,将福安光饼这种民间美术资源渗透到授课中,这种民间艺术文化比普通绘画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充分唤起美术学习的热情,获得新奇的学习体验。

(二)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突破了课本的束缚和局限,学生了解和掌握更丰富的美术资源,对于自身美术见识、艺术视野的拓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引入光饼、做糍粑等美术资源,学生便掌握了更多的饮食文化;引入画蒲扇、风俗画等资源,学生对于民间绘画艺术有所认知。

(三)推进了美术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过去对于美术教学缺乏足够重视,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相对滞后。而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为美术教学赋予了更深刻的教育价值,学生们掌握了更多的美术知识,美术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以大程度增强,推进了美术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四)实现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学生们对于失传很久的民间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印象,掌握了传统的技艺,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保护与传承。像竹编、木偶等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弘扬和发展,而引入这些资源到美术教学中,为文化的传承储备了更多人才。

二、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中职美术教学中的途径

(一)选择与知识点贴近的民间资源,充盈教学内容

应深刻掌握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选择与新授知识点贴近的民间美术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入并讲解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产生的背景和传统技艺,学生们逐渐领略到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与传统机械化遵循课本内容讲授进行比较,使单调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加强他们对美术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剪纸技法与审美的内容时,教师便指出了福安剪纸和其它地区的剪纸的不同之处,并拿出福安剪纸和漳州剪纸排放在一起,要求学生们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说出剪纸手法、工艺、折叠方式和风格的差异点,学生们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虽然都称作剪纸,但是造型、风格都是有一定差别的,福安剪纸的风格深厚、古朴和粗犷,除了窗花、墙化、喜花、寿花等,所剪出的都是生活范畴的物品,一片叶、一条鱼、一只虾等,而且表现手法比较夸张、抽象。而漳州剪纸风格柔美、细腻、剔透、纤巧,所剪内容都是以图形呈现对生活充满美好理想和愿望的一种生活图景,表现的手法较为生动、真实、细腻、雅致。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我们以生活中的剪纸为导引鼓励他们自主认知重要内容,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他们不仅努力学习课本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更多的书本之外的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中职美术课堂,增强了中职生对美术浓厚兴趣。

(二)设计民间美术资源鉴赏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品鉴力

美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品鉴力、审美力的培养,教师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设计出艺术鉴赏的情境,这样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教学实施中,指点学生如何正确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下,学生们逐渐领悟到民间美术的艺术内涵,提升了自身的品鉴力。我们应把授课主讲权交予熟知民间美术的中职生,这些学生将固有的民间美术相关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大家都能了解到更多的民间艺术文化,领略到民间美术的艺术真谛,真正实现学有所获。

例如,在讲授编织技艺造型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便将民间竹编编织技术引入进来,将大量竹编制品的图片和视频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还要求学生将身边的竹编成品带到课堂中与大家共同欣赏,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竹编工艺产生的背景、编织工艺、技巧等相关知识,并用多媒体播放了其它地区(浙江、四川、云南)等地竹编工艺,了解这些地区竹编在技法、用途、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之处,继而全面掌握竹编工艺的艺术资源,在学习本课编织纸条的过程中,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纸条换成竹条是不是可行,不可行的原因都有哪几方面,学生逐渐认识到美术工艺的选材、技法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将其蕴含的民族工艺和艺术美全然地展现给世人,并牢固刻印在众人的内心深处,从而促进了鉴赏力的有效提升。

(三)保证民间资源的开放性空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民间资源的传播创造开放性的空间,教师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的同时,不仅是为了好奇和观赏,更实际的意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这些民间艺术的制作工艺,在分享民间美术资源的同时,更能挖掘出这些美术资源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情感。

例如,进行手工课程——画团扇的授课时,教师便引导学生说说团扇和我们熟悉的蒲扇有什么区别,说出这两种扇子的画面分别以什么图案为主,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动手制作,可以画团扇亦可以画蒲扇,首先,在形状上团扇包括圆形、椭圆形、长方形、花瓣形等,而蒲扇则为卵圆形,可以用剪刀将手中的白纸剪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四边用软铁丝作框架胶水粘上即可,随后便可以在扇面上自由绘制图案,如果制作的是团扇,则指点学生在上面画花鸟、风景、侍女图,而蒲扇的上面则画简笔画、脸谱、人物等图案,接下来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制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制作扇面之外,有的学生还给扇子安上了手柄,有的用宣纸制作成扇面,这样画出来的效果更显得古色古香,体现了民间美术工艺的古典美。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细致入微地制作各种扇子,逐渐掌握了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工艺和基本特点,推进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增强。

(四)依托自然环境建构室外课堂,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传统模式主导的美术课堂,只是浅层次地传授给学生教材里的重要基础内容之后,依照课本中的示范插图要求学生随着教师指点临摹。虽然一些学生绘画的效果非常不错,但是作品里却没有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而珍稀乡土资源的引入活化了美术教学课堂,建构起与学生现实生活完全接近、最本色的本土学习环境,以身边的真情实景为模板进行写生,学生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继而激发起创作的灵感。

例如,在进行人文民俗风景写生的教学时,教师便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了实的调查和现场写生,参观游览了当地闻名的建筑古迹和自然景观,西湖公园西门外西禅寺佛家文化、古田县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永定县的土楼群中,组织学生展开素描、风景写生等绘画活动。学生们被身边喜闻乐见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所吸引,内心生成无尽的期许,很快进入到写生写景的状态,同时作品中也渗透进自己内心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也是对乡土资源浓浓情谊的尽情抒发,这样的室外课堂使乡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也都赋予了真情实感,每幅画都形成了自己的灵魂,整堂课妙趣横生、生机盎然,拓展了美术教学的更多资源。

(五)领悟民间美术的真、善、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学生在欣赏、模仿制作这些民间艺术作品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将情感赋予到作品本身,学生在感受艺术意境的同时,也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真、善、美。比如,闽东的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福鼎、福安地区的“饼花”民间艺术,凭其实用价值、民族技艺的卓越已升级为地域文化的一大坚挺的品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民族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作为学习和传承民族艺术文化重任的各个学校,都应加强民间美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民间美术文化的资源库,将民俗美术知识编入到教材中,并设置民俗美术培训的专门课程,实现民族文化与中职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拓展施教的更大效应。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组织的民俗美术文化的相关比赛,学生们通过各类比赛获得更入心的创作体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渐提升自身作品的实质和艺术内涵,与时代发展脚步完全契合,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三、结语

总之,美术一线教育者必须秉承高尚的民族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有效引用我国民间美术资源到中职美术实际教学之中,使民俗文化慢慢浸润到中职生的内心深处,为优秀中华品德的塑造夯实稳固的根基。由此,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到教育领域,实现民俗文化与中职教育的高效融合,培养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艺术素养、民族精神、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保障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剪纸民间美术
剪纸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