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创新分析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

2020-01-16黄姣姣重庆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流传类节目诗词

黄姣姣 重庆师范大学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把经典诗词与当下流行音乐进行创新融合,不但使之具有文化价值,同时兼具审美价值,观众能够从诗词和音乐中领悟中华文化内涵。在增强受众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创新了央视文化类节目形态,诞生了文化类节目的新经典。《经典咏流传》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以及传播模式等方面达到了文化类节目创新的新高度,本文就其创新进行分析,探讨其给国内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节目形式创新——“和诗以歌”创新文化传承形式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传唱经典,实现了经典与流行的融合创新。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为“旧诗作”谱写出了“新旋律”。在演绎中,除了以音乐元素为主体,还融入了舞蹈、戏曲、表演、书法等艺术形式,创新了以往诗词类文化节目的形式,使得央视的文化类节目形式实现新的突破,同时也创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

例如,在《登鹳雀楼》的演唱中,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使得为大众从小便熟读的诗歌,赋予了新的特点,给观众新的审美体验。在演唱此曲目时,不仅将中文与英文,还综合国内外乐器,创新旋律。同样在世界名曲《梁祝》的演绎中,88岁巫漪丽,与节目现场实时对传,联合演绎了《梁祝》这一爱情经典诗篇。“西洋乐器中国情”是巫漪丽一脉相承的理念,她从流行与经典的碰撞,中西文化的碰撞合中创作出了新的时代经典。

纵观央视的文化类节目,从最初的《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最后到《经典咏流传》央视的文化类节目,实现了从“写”到“读”再到“唱”的突破,和诗以歌,通过形式创新,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再次传播和发展,也创新了经典文化的传承形式。

二、节目内涵创新——“歌以咏志”传唱传统精神内涵

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到:“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经典诗词的经典之处在于其跨越时空,达到了精神传承的目的,现代人依旧可通过文字来深切感受到诗词背后的生命故事。《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除了将内容定位于传统诗词本身之外,还着力发掘诗词背后的精神内核,延续与传承优秀的中国优秀传统精神内涵。

例如,在节目中,邀请了贵州山区的支教教师梁俊和山里的许多贫困学子,由他们共同演绎的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苔》这首诗歌传递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传统精神内涵,这种精神跨越三百年,在这群孩子和老师的身上得以体现与传承,不仅使得节目具有人文关怀,还在体现了节目作为主流媒体的担当与责任,体现电视节目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滚滚长江东逝水》 《竹石》等久远的经典作品中也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在向观众们传承着诗意之美。

《经典咏流传》作为一档诗词音乐文化类综艺节目,它不仅传唱是经典诗词文化,而且传递中国优秀传统精神精悍。用经典诗词,流行曲谱歌以咏志,传递承经典。

三、节目传播模式创新——“多元传播”彰显时代文化语境

在新媒体的文化语境下,观众的审美心理与观看习惯都发生了改变,《经典咏流传》为了适应不同群体观众的审美习惯,采用了的多元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模式。该节目自开播以来,除了每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定期播出外,还在央视网、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等流媒体视频网站同步播出,以满足不同时段要求的观众观看。为了扩大传唱范围,节目还和音频网站合作,推出每一首经典歌曲的音频版,在酷我音乐、酷狗音乐、QQ 音乐等平台传播。这种多平台的融媒体跨屏传播模式,无疑最大限度地适应了目前受众多屏消费的信息接收习惯。

因此《经典咏流传》的创新不仅仅是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也充分的体现在媒体融合和互联网技术文化语境下的多元传播模式上。不仅扩宽了经典文化传播的路径,而且也创新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

四、结语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创造性地使诗乐相融合,这种有时代感的结合,使得经典诗词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重新谱写出艺术的火花。将古典诗词的艺术风格和流行音乐的语言特点进行融合创新,在一次次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我们与时俱进的当代语境的审美风格,独具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流传类节目诗词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之页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