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唤醒到敬畏: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逻辑

2020-01-16陈松友卢亮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敬畏法规党员干部

陈松友,卢亮亮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缘起与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①明确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意义。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体现党的统一意志、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依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专门规章制度②。党内法规体现了党内规矩和党的纪律建设的全部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制度利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七个层次构成了党内法规制度的主体,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骨干法规,按照自下而上的层级逐层递进,效力不断增强,直至党章在党内法规中的根本大法地位和最高效力。另外,决议、决定、通知、意见、说明这五类规范性文件作为党内法规制度的必要补充,也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得到更新、丰富和发展。2012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印发《关于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决定分两个阶段全面清理新中国成立至2012 年6 月期间中央出台的共约2.3 万部党内文件。至2014 年年底,党中央完成了新中国成立至2012 年6 月期间中央出台的全部文件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78件,废止322 件,宣布失效369 件,继续有效的487件,其中42件需适时进行修改③。与此同时,2012年5 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发布实施,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制度规范;2013 年11 月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2013—2017 年)》;2016 年12 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构建“1+4”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2018年2 月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 年)》;2019 年9 月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以及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近年,党内法规制定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制定和修订了180 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④。党内法规体系制度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调整了与国家法律之间的管治关系和衔接问题,着重体现了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管党治党特点,为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⑤做出了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随着一部部党内法规出炉,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举措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贯彻执行,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性、制度性和执行力,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制度最终靠人。实践证明,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已经成为关系政党运转和推动国家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源泉,是影响政党执政目标和政治诉求的一个关键因素。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党内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执行力,这维系着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力。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支撑,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是无魂之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没有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党内法规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制度利器,效力如何,如何获得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党员干部如何树立严格执规理念、形成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以及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构建路径等,这些问题涉及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关系执政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大问题,对于政治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政治认同作为政治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本身由政治和认同两个词语组成,因而有着深厚的词源含义;同时,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对这一议题有广泛关注,因而有着强大的外延关联。尤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将政治认同列为高度关注的基础性问题之一,这也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回避的概念和过程——因为从理论和现实来看,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构筑起对党和人民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表示的是党员和党组织对党内规章制度的态度和行动,这也可以解释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涉及党的重大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党员和党组织认可、接受和执行。具体来看,也即能不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履行党员义务和行使党员权利,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向前进。

二、唤醒: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集中表现为对党内规章制度及其他应当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的事项的高度认同。从实际来看,绝大多数同志都能在入党之初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来要求自己,具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几项前提条件,同时还具备“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除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等诸项特质,以及必须履行的党员义务和享有的党员权利。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⑥,政治认同的发生受个体的先天差异、社会实践复杂性和时代发展的影响,总会发生弱化现象,与党的政治要求和纪律规定拉开或大或小的距离,导致“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⑦。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来看,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处分了一批党员干部,又挽救了一批党员干部,更教育和警醒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不能等党员违了法再查党员违纪,要先查党员违纪以确保党员不违法”,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⑧。实现“管住大多数”的管党治党目标,在“四种形态”之前,就需要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首先要唤醒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和纪律规矩这个问题本身意义的重新领悟,具体而微地树立起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之心。

信念只有使一个观念在强力和活泼型方面接近于一个印象,才能产生这个作用⑨。唤醒理论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既有警觉状态的含义,又有叫醒、使之觉醒的动态指向,强调个体受到刺激而产生知觉的反应,包括生理唤醒与心理唤醒、正性唤醒与负性唤醒、柔性唤醒与强制唤醒等。因此,唤醒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就是使这种政治认同在强力和活泼性方面接近于印象,“印象总能激动心灵,并且激动的程度最高”⑩,从而树立起对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信仰和信念。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一般人偏好中等唤醒水平,导致最佳唤醒,过高和过低都将导致不好的表现⑪。从现实来看,人对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有一个倒U 形曲线,是随着刺激的重复程度和历时长短而展开的,刺激越少、时间越短或者刺激越多、时间越长,刺激所带来的唤醒效果就差;刺激适量、时间适度,刺激所带来的唤醒效果就较好。刺激程度和时间长短必须拿捏恰当,适度原则很关键,就如同给人治病,用药剂量不够或者剂量太大,都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还要根据党员干部的个体情况开展相应时间和程度的唤醒工作。因此,把握好唤醒度是党内法规政治认同成效高低的关键,这就需要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做好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防止出现过犹不及和刺激不够的现象。

从生理唤醒与心理唤醒、正性唤醒与负性唤醒、柔性唤醒与强制唤醒等方面入手,唤醒广大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需要从发掘个体内在能动性特质和开展集中党性教育两个方面同向发力、统一发力、互相借力。其实,辩证地来看,生理唤醒与心理唤醒、正性唤醒与负性唤醒交叉融合地出现在个体能动性和党性教育的总过程中。

第一,从党员干部的内在能动性方面唤醒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家庭背景、经济基础、教育经历、个人成长、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个人所形成的政治认同也会有所不同。然而,我们所讲的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并不是扩大这种差异,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之上谋求更大程度的信仰认同和组织认同。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有赖切身的经历和对比,这种经历和对比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既有正性的,也有负性的;既有柔性的,也有强制的。既然是唤醒,那么就强调党员个体头脑和意识流中已经存在我们要唤醒的先期植入的客观存在,抑或存在的内心情感和外部状态,否则不能称之为唤醒,只能称之为灌输或植入。党员干部在入党之前进行的集中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部门的综合考察,奠定了实施唤醒的政治认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本职工作的历练,不骄傲不自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通过遵守以党的政治纪律为核心的全部纪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与党同呼吸、共命运、齐进退;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既不能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组织之上;通过社会实践的影响,感知经济社会发展所经受的各种风险挑战,懂得执政为民之本;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在思想和政治上坚定理论自觉和头脑清醒,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而非糊涂者;通过“三进三问三同”等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下沉到基层,深悟民生之多艰,责任之重大,坚定为民情怀……通过经常性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从社会实践和组织生活中得到切身体验的认识,进而将切身体验这种生理唤醒转化为反思、内省的过程,从而调动起个体自身的内在能动性进而传递为心理唤醒,完成转化,获得对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从而完成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唤醒任务。

第二,从开展集中党性教育方面唤醒对党内法规政治认同。延安整风掀起了全党范围内开展集中党性教育的伟大开端,这一伟大创举成为提高共产党员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经典实践形式。通过集中党性教育来唤醒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是坚持和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陆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具体来看,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党性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着全体党员干部勤于学、敏于思,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使思想、能力、行动跟得上党中央要求和时代前进步伐。实践证明,从理论学习、思想洗礼、干事创业、为民服务到清正廉洁,集中的党性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唤醒党员干部对严格遵守党内法规的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而且能够培育和树立起由之带来的信念和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此外,参加集中党性教育活动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纪律要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随心所欲的事情。因此,开展集中党性教育活动一靠唤醒,二靠灌输,两者的结合互动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近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动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新颁布的各类党内法规都会进行集中的专题教育培训,从而唤醒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意识,并且将最新成果灌输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之中,从而实现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召开各级廉政建设会议,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腐败堕落者”现身说法,或者公布贪官忏悔书;既向先进典型学习,又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发挥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实践的教育、警示、震慑作用。坚持运用党内集中教育这个重要抓手,通过理论创新、教育形式创新以及立足具体情况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出集中教育的作用,为我党的长期执政打牢思想理论的根基⑫。

三、敬与畏: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辩证关系

“敬畏”关系本身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两者虽有不同的概念和定位,但决不是截然分开的。分析资料显示,何所敬与因何而畏这两种现象是互相涵盖的,说的是满足这两种现象的结构性质是同一个存在者,同一存在者的两面性表现亦即如此。敬中有畏,畏中有敬,缺一不可,又敬又畏才能不偏不倚地引导政治认同,因而对两者的分析就不存在割裂开来的问题。一方面,敬畏什么?强调一个“敬”字。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强调的是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对于党的规章制度的一种认知、情感和评价,表现为对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员权利和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应该是思慕、欣赏、渴求、追寻。另一方面,敬畏什么?强调一个“畏”字。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只有对党组织有虔诚之心,对党纪国法怀戒惧之意,才能做到行有所止。海德格尔曾把畏这种现象称为一种基本现身情态⑬。中国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严格的政治纪律,在党的组织和纪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党员,每个党员都必须把敬畏党内法规作为一种基本的“现身情态”,加强组织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个体在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结构上的不同,导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对敬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是从古至今,无数王朝政权消亡在历史的烟云雨雾之中,能够千古留名少之又少的王朝和仁人志士,他们都恪守着“敬畏之心”这个亘古不变的处世之道。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⑭,韩愈道“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⑮,朱熹也有云“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⑯……敬畏二字,一个具有中国辩证智慧的词语,道出了人类面对崇高事物抑或权威、庄严之事所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面对大自然,面对芸芸众生,面对科学真理,面对人民群众,面对道德规范,面对规章制度,人们是既敬重又恐惧,既惊奇又自重,既满怀期待又不敢懈怠。“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常怀敬畏之心,人生就有了方向,行为脚步就有了规范,就能够自觉用法规制度约束自己。

中国共产党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所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是要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靠的是什么?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权力有一颗敬畏之心。毛泽东强调:“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⑰邓小平也告诫全党:“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⑱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谨慎看待人民给予的执政地位和权力,“执政地位”是岗位,“权力”是工具,我们是手握权力站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这是立党立国的宗旨所在。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那样最终会吞下自酿的苦果。因此,对党内法规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党纪国法,敬畏权力和人民,万不可随心所欲乱了章法。

首先,敬畏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首的党内法规制度。“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⑲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把党章摆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要求全党同志既要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又要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将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课、必修课、常修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摆正党章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的地位,维护以党章为首的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作用。除这一层意思外,还要敬畏由之体现和散发出来的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其实,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不仅是刚性的制度规定和纪律要求,而且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当下社会发展阶段的具体阐释,带有温度和情感,体现的是共产党人进行自身规定和纪律约束的政治本色。“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⑳马克思把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解放的理想目标,不仅表达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㉑的这样一个联合体,还系统阐发了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客观条件、主体力量和发展道路等问题。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和到来肯定是一条漫漫长路,但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的强大感召力就如同一座灯塔,不仅照亮共产主义大道,也照亮了我们的人生大道。

其次,敬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政治属性和组织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本质特征,是党的性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且客观而完整地体现在党内法规制度之中。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㉒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异于其他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比较力量来源。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党内规章制度来规定党的组织行动和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则,来维护党中央权威,这支队伍就要垮掉;如果没有令行禁止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执政纲领就不能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执政基础就不会牢固。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需要刚性的政治纪律和严密的组织制度来保证,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政治要求和纪律规矩要心有敬畏。只要进了党组织,就不能随心所欲、无所畏惧、肆无忌惮。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㉓。这就更加突出了加强以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核心的纪律建设,对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规范作用。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始终对党保有一份忠诚、一份责任、一份敬畏。认真学习党内法规的各项政治规定和纪律要求,尤其是把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作为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制度利器,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学规、守规、用规,使之转化为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再次,敬畏以顽强意志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党的自我革命行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刀尖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的态度惩治腐败,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一成就彰显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毅力,令世人瞩目,赢得了党内外的一致钦佩和赞誉。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是政党肌体上的毒瘤,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会必然爆发,给党和国家带来无法弥补、无法扭转的损失和灾害。因此,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关系着执政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因此,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讲:“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㉔显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动真格,而不是一阵风!严肃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各种行为,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生死存亡的高度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其实,拿下贪官污吏不是目的,解决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把党锻造得更加团结统一才是根本指向。惩治和预防腐败,革除自身病症,防止党的堕落腐化分裂,将是一条长征路。

最后,敬畏历史、权力和人民。“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㉕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与时代共命运;只有把握好历史,才能与历史同步伐,也才能赢得未来。因此,对历史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就要从过去之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获得启迪和思想。与此同时,还要对历史中的权力和人民这两个关键要素给予适当的估量和敬畏:没有人民,就没有权力,就没有政权;有了人民的支持,也就拥有了权力,政权才有根基,才会牢稳。历史的客观性就体现在这里,不偏不倚,历朝历代的兴衰存亡告诉后来者,“只有敬畏权力和人民,才能拥有历史”,以此规范着每一个历史后来者和时代中人。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走来,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力来源于人民,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就是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而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时代、敬畏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四、唤醒与敬畏共存:螺旋式递进如何实现

纵览世界各国政党的执政史,无一例外都是有纪律规定和规矩要求的,有了纪律规定和规矩要求而没有认真执行的,这样的政党也难以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政党,更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㉗。因此,唤醒的是理想和信念,敬畏的是纪律和规矩。政治认同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和情感倾向所决定的政治立场,既有理性因素在其中,又不能完全依据理性思考来计算,是在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理想信念与共同使命合力作用之下转化而成的,需要经过“输入—转化—输出”这样一个长期且多重塑造的过程。因此,在“唤醒与敬畏”这一“双叶轮”螺旋式推动之下,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内法规制度,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起尊崇之心、产生自觉动力,达成恒久的政治认同目标。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根本在于党内法规制度得到了全党的高度认同、层层落实和有效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唤醒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政治认同是基础,培养党员干部的敬畏之心是核心,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既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又要对党内法规、组织纪律、监督问责有所敬畏,在权力和人民面前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在唤醒与敬畏共存之间培养党员干部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把一些重大的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讲清楚,帮助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分清是非界限、抵制错误思想,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让每一名共产党人都成为“真人”和“诚人”。

然而,道理讲明白了,人人都能听懂,但是能够领悟透彻,且不折不扣做到的,毕竟是少数人。人本身所拥有的惰性和自利性,以及受到知识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完整性、不完全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实现只能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递进过程。首先,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对刚刚学习的知识理论和体验过的经验教训往往会感受深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新鲜度和深刻度都会降低,从而影响到实践运用的效果。根据此理,遗忘曲线依然适用于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实现规律,这就需要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党员干部定期定时达到一定的调训率、参训率和人均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学时数,做好学习考核和组织检查。其次,学习和体验深度的不同也会产生政治认同度的不同,尤其体现在党员干部用心程度和专注度的差异方面。例如:长期规律性的学习和浅尝辄止的学习效果不一样,参加革命二十年和参加革命两年的人生阅历和感知也存在差异,到农田劳作一整天和体验式的十几分钟也是不能等同的。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基本理论教育、专业能力和知识培训、党性锻炼的深度,完善党内法规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才能为培养、考察、识别党员干部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完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再对其进行说教式的党性教育工作,就存在较大的困难,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且收到成效的。这就需要做到针对性的教育设计,尤其可适当增加现场教学和劳动实践类的党内法规教育课程,拉长战线,做长期考量和计划。例如:各类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员群体开展模块化教学,就是开展党内法规教育的创新举措。最后,正性唤醒和负性唤醒、“敬”和“畏”在每个人不同人生阶段发挥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正确使用这些教育手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现实层面的问题就决定了唤醒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影响因素较多,“敬畏”党内法规的内心情感和外部行为要达成平衡和统一,还有很大难度,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挑战依然严峻,这都是我们必须跟上新时代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

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虽然是一个集合化的概念,但政治认同的构建却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㉙。如何辩证看待“集体化”和“个体化”的概念和过程,需要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员的义务权利进行分析。目前,由9000 多万名共产党员组成的先锋队,既强调了党员个体化的要求和素质,也阐明了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所具有的统一性和集体性。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成就了党的伟大事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㉚。因此,先锋队政党的治理逻辑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实现是“集体化”和“个体化”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般而言,政治认同不可能是固定的形态,它始终是一种动态的过程㉛。一个政党,能否争取到群众,意味着能否赢得天下,获得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力,这是政党谋求的首要政治目标;而能否得到群众的持久拥护,便是政党合法性的不竭动力。政党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其党员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持久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面临着党内法规制度的政治认同问题,虽然经历波折,但是依然没有改变全党对初心和使命的不倦追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不懈努力,这是我党历史发展的主脉。例如从1921 年党的一大拥有党员人数57 人,到新中国成立时的448 万人,虽然这28年间党员数量的增长在1927 年和1937 年有两个低谷,但是没有阻碍党员数量较快增长的大趋势。党员数量的增长指标,说明党的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政治认同度较高;两个低谷,尤其是1927 年大革命失败,党员人数骤减,除有一部分牺牲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党员叛党、脱党,这部分人对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认同度降低,毫无敬畏感,纪律的刚性起不到威慑作用。这也是党的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动因。因此,政党绩效和利益诉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党的事业发展顺利,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卓有成效,党内法规就能得到广泛的政治认同;相反,政治认同度就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无愧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

从少数认同到多数认同,或者出现反复,这都是政治认同中不能回避的动态过程,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久久为功的毅力,探索和遵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规律。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具有严格的标准和特殊的逻辑,这对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始终是党的最高政治要求,而绝不允许党内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非组织活动。党内分裂型力量的形成,挑战了政党的政治底线,这是任何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都不能允许和接受的。科学、完备、系统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维护政治权威,增强政治认同的制度基础,确保党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鉴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注重从组织纪律性的视角分析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本文则遵循党性教育的规律和路径来分析唤醒和敬畏两种教育手段在党内法规政治认同逻辑中的辩证关系和作用。这种视角的转变,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影响政治认同的诸多因素,找到一种全新有效的角度来提升政治认同的效果。因此,不仅需要强调利益诱因和纪律刚性,而且更加注重情感因素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规律在政治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培育党员干部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是增强其对党内法规政治认同的内因,虽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但是一旦形成便具有恒久的政治认同效果,这也是党性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虽然强调党员干部在党内法规政治认同逻辑中的自我精神,但是没有否认和轻视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党员干部教育培养中的底线思维和刚性原则,这对于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育激励和纪律处分始终是两种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尤为重要是的,用唤醒和敬畏两种教育手段塑造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政治认同,不是一种冷冰冰的控制手段,而是一种带有情感和温度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营造一种思慕、欣赏、渴求、追寻的党内政治氛围。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不器”,方能成就更大的人生格局。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㉜。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全党同志只有保持对初心和使命的唤醒状态,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才能在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中,锻造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注释:

①⑥⑦㉘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②《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

③《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完毕——中央党内法规制度完成全面“体检”》,《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8日。

④《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3 部党内法规答记者问》,《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

⑤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6月26日。

⑧《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

⑨⑩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135、135页。

⑪孙时进、王金丽:《心理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⑫陈松友、张鹏:《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⑬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90页。

⑭《论语·季氏》。

⑮韩愈:《贺太阳不亏状》。

⑯《朱子语类》卷十二《持守》。

⑰《毛泽东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80页。

⑱《邓小平文选》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71页。

⑲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㉒㉓《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5、131页。

㉔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

㉕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9页。

㉗《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11页。

㉙㉛桑玉成、梁海森:《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复旦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

猜你喜欢

敬畏法规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一些敬畏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