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周边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2020-01-16艾子涵李自伟

关键词:餐具经营者流动

闫 茜,艾子涵,闫 铭,李自伟,张 杨

(1.河北北方学院 农林科技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当前,高校频繁发生的饮食安全事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已经引起国家、省、市和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校周边流动人口密集,饮食需求量大,在校学生饮食安全意识薄弱,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劣质饮食辨别能力较差,经常误食不干净或有问题的食品诱发肠胃疾病,甚至导致食物中毒,这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高校周边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有关部门对高校周边饮食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学生的饮食安全认知能力,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周边存在的饮食安全问题

通过日常观察和实地走访高校周边发现,流动摊点的卫生环境和餐饮设施条件差、餐具不清洁以及进货渠道混乱是造成高校周边饮食安全隐患的主因。

(一)流动摊点较多

高教区附近的流动摊贩比比皆是。很多流动摊贩无证经营,没有任何饮食卫生安全手续,出售价格低廉的小食品。经调查,大多数学生每天都要去流动摊点或小饭店就餐,甚至有些学生用流动摊贩和小饭店的饮食代替了正餐,只有40.5%的学生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高校大学生抵制饮食诱惑能力差,自控力偏低,追求饮食的美味而忽略健康保障。近两年来,外卖行业迅猛发展,为高校周边流动摊点、小饭店和饮食经营者带来了巨大商机。

(二)卫生环境及餐饮设施条件较差

高校周边一些小饭店卫生环境较差,饮食经营者分发饭菜时没有卫生防护,在加工食品时不戴口罩,卫生条件差,苍蝇乱飞,面粉蔬菜肆意摆放,剩饭剩菜被随意倒入简易垃圾桶中,散发着酸臭味。学生在如此餐饮环境下就餐很可能感染疾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校园周边饮食经营店厨房条件简陋,食材保存不当,功能分区不明,操作间面积小,接待能力低[1],餐饮设施条件较差。

(三)餐具清洁不净

流动摊点、小饭店和饮食经营者使用的餐具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利用的餐具,这类餐具清洗并不干净,没有进行彻底消毒杀菌,细菌肆意泛滥,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另一种是一次性的餐具,大多数一次性餐具中含有大量滑石粉或碳酸钙等无机矿物填充料,其中也有少数用废塑料或废纸制作的餐具,环保和饮食卫生均不过关,如金属氧化物、硅酸盐、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使用后会引发胆结石等疾病;一次性餐具如果遇高温会出现化学反应,分解出本身带有的碳化钙、氯化氢和聚苯乙烯类等有毒物质,侵入到食物之中,用这样的餐具吃饭就相当于慢性服毒,长期使用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伤害,影响身体健康。

(四)进货渠道混乱

小饭店的进货渠道分为配送和自购两种形式。有的是原材料售货员直接送货给饮食经营者,有个别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添加剂添加过量的产品和假冒伪劣原材料,这样的原材料质量没有安全保障。然而,饮食经营者在进货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食品质量难以保证。地沟油、劣质调料和农药含量超标蔬菜等制作加工成的食品必然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五)安全意识薄弱

高校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饮食安全意识薄弱,容易贪图价格便宜去购买廉价食品,商家投其所好,生产销售劣质食品容易获取利润,这也是流动摊贩和小饭店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流动摊贩卖的小吃品种繁多,但是一些产品的包装上面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QS质量认证标志等。学生们只是看包装表面,并不重视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质量标识等内在安全保障。

学生饮食安全意识薄弱,小商贩唯利是图,导致饮食安全事故频繁出现。

二、高校周边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查阅相关资料和详细汇总分析,高校周边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有以下3方面原因。

(一)饮食经营者自身素质偏低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和饮食经营者大多数是附近农村的村民或城市无职业的人员。他们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素质有待提高[2]。大部分流动摊贩和饮食经营者在营业前并未接受专业检查和培训,如餐饮从业人员没有去防疫站办理最基本的健康证,没有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办《餐饮经营许可证》等。同时,部分饮食经营者在加工食品时操作不规范,未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造成病原体交叉感染,危害学生身体健康。这是高校周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市民采取打投诉电话反映的方式解决问题,大多情况下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各部门之间职能界限不清,相互推脱责任,监管方式单一化,执法力量不足以及执法人员技术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一些高校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如河北北方学院南校区,地处张家口市经开区沙岭子镇,位置偏远,增加了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责任分工不明确;执法人员积极性差、执法工作互相推脱等情况是有关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三)学校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学校在重视提高学生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身体健康。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是教育基础,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高校有义务有责任重视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食品经营者素质偏低、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和学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多方因素导致了高校周边的饮食安全问题,要想根除,需多方共同努力。

三、解决高校周边饮食安全隐患的建议

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饮食安全问题,高校学生、餐饮业经营者、学校和管理部门4方都应作为责任主体,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学生自身要提高饮食安全意识

首先,学生要学会识别“垃圾”食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不买校园周边和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购买时,仔细查看商品标签,标签中必须标注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批准文号、保质期、执行标准、配料表和净含量等内容;查看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不盲目追从广告宣传。其次,发现生活中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二)经营者要提高饮食安全责任

经营者要提高守法经营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自我规范意识,积极去有关部门办理相关证件,如从业资格证和健康证等。不能唯利是图,轻视相关法律法规[3]。经营者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杜绝使用地沟油、劣质调料、农药含量超标蔬菜和添加剂含量超标食品,积极使用安全健康的食品原材料,将各种食品材料分类放置,残渣剩饭要集中处理,并进行消毒杀菌。

(三)高校成立饮食经营者自治会

为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议学校成立高校饮食经营者自治会。根据自律自治的原则,制定内部饮食经营者的合作规章制度[4],通过相应的制度使饮食经营者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各个饮食经营者之间相互监督、密切合作和共同发展,规范奖惩,进而促进流动摊贩、小饭店和饮食经营者与高校的合作,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餐饮氛围。

(四)学校加强饮食安全教育

首先,学校引导学生规范饮食。学校要教育学生识别正规食品,向学生宣传油炸类、腌制类和膨化类等“垃圾”食品的危害并引导学生规范饮食。其次,要加强消费安全教育。一方面,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和消费常识等内容,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饮食经营者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再次,学校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让食品监管执法人员走进校园,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指导师生科学饮食和健康消费,形成人人讲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最后,学校要鼓励学生在食堂就餐。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材料来源正规,食堂餐具每天进行消毒处理,管理更严格,操作也更规范,更有安全保障。

(五)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大法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新闻和网络等媒体宣传与饮食有关的卫生知识、消费常识及法律法规等内容。其次,要加强统一监督管理。对校园周边饮食经营者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对无证经营者依法取缔;不定期督导检查饮食安全卫生情况,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再次,应该细化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饮食经营管理制度、采购和销售环节按规定履行查验制度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制度,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对不合格食品建立退市制度或下架制度,杜绝劣质食品流入校园周边。

高校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对此,学生要提高自身饮食安全意识;高校要重视饮食安全并加强引导教育;周边流动摊点和饮食经营者要强化饮食安全责任意识;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周边饮食更加安全,为培养社会有用之才建立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餐具经营者流动
《经营者》征稿启事
流动的光
餐具叮咚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有趣的西式餐具
计算营业额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压机——精明采石场经营者的不二选择
不用自带餐具
老人脑力与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