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初心使命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01-16

中国石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部门人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党和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内部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和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的召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印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审计监督体系、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审计监督合力、坚持科技强审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审计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石化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打造世界一流的战略部署,将党和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守审计工作的功能定位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2013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三道防线》中明确内部审计是独立于“业务与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相关职能”之外的第三道防线。2018年3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内部审计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第一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来源于独立性,失去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就成了无源之水。

为维护审计独立性,应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严格执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建立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审计发现问题制度,为审计工作创造独立客观的审计环境。坚持“上审下”和“提级监督”原则,由上级审计部门组织实施下级审计部门不便或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审计监督任务,提高审计监督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坚持“无盲区”原则。对审计部门充分授权,保证审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信息量,使其站在全局的高度,冷静思考、独立审视、做到国有资本走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从职责流程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职责是监督、评价、建议,而不是管理控制,也不是追责问责(追责问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专责)。审计部门既要避免向前越位,参与到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等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陷入为业务部门背书的误区;也要避免向后越位,在追责问责上投入过多精力,勉强地去做费力劳心而做不好的工作。审计人员是处于冷线作业的一个群体,是独立于流程之外的监督评价者,而不是流程之中的参与实施者。

牢固树立价值创造的理念。审计工作的初心是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审计人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价值。一是揭示风险,防未病。审计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作“诊断”,要善于识别和揭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提出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暴露问题,治已病。要坚持依法依规依纪审计,原原本本地对标法规制度条文,清晰明确地描述问题事实,大胆揭露各种违法违规违纪问题,促进规章制度、体制机制和内控体系不断完善,挽回损失,堵塞漏洞,不断提升企业依法依规治企水平。三是牢牢把握经济效益这一根本宗旨,聚焦集团公司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聚焦化解重大风险,聚焦减少损失浪费,聚焦促进增收节支,聚焦提升管理水平,重点关注重大经营管理风险和经济效益流失点,体现审计工作的独特作用和特殊价值。不仅要关注合规性审查、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还要揭示合规但不合理的问题,以及程序完整、手续齐全但结果不合理或不对结果负责等问题,深挖细究问题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原因,形成有分量的审计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价值。

树立正确的审计业绩观。审计发现问题很重要,督促追责也很重要,但查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建议,最终推进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一是不能简单地以审计发现问题的金额大小和发现问题数量的多少来论英雄,不能把审计人员的主要精力引向只关注数量不关注“含金量”的误区。要从推进问题整改、挽回经济损失、堵塞管理漏洞和规范管理,以及审计建议的可行性、被采纳的情况等多角度评价审计工作业绩。二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贯彻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重要精神。要实事求是地研判和定性审计发现的问题,既不轻易放过问题,也不无限夸大问题,更不为美化审计成效而拼凑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充分发挥容错机制的作用,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巩固和促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优化完善审计质量管控体系

通过做实做透审前调查、实行专业主审制、加强过程督导、充分征求意见、严格审计报告审核等措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做实做透审前调查。一是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审前培训,增加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审计实施阶段打下基础。二是要充分收集审计相关资料。收集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向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收集相关资料,向被审计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三是要充分利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ERP等业务信息系统、天眼查等外部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在线审前调查。四是要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认真研读和分析研究,发现异常情况,找出问题疑点和重要线索。五是要开展现场审前调查,通过单独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补充收集“活”资料,进而调整优化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改革单一主审制,实行专业主审制。长期沿袭下来的单一主审制难以发挥把控审计质量的作用,客观上需要对审计组进行改造,分解落实质量控制责任。一是在审计组内部按专业平行设置多个专业审计小组,小组长即为专业主审,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审前调查、方案编制、问题把关等工作。二是由专业主审根据小组内每位组员的审前调查情况,汇总编制小组专业审计方案。三是专业主审对本小组发现的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把关,确保审计发现问题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加强过程督导,改革事后文本审理机制。一是关口前移,改革目前以现场审计实施完毕后形成的审计报告初稿进行的文本审理的做法,向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事中督导转变。在发现重大问题或重大风险的第一时间,审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研究把关,指导审计人员把问题查深查透。二是推行审计周报制度。审计组每周向审计部门报告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或核实的重要问题线索等情况,重大的问题或风险事件要立即报告,以使审计部门及时把控和指导审计项目。

充分沟通,提高问题定性的准确性。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充分收集证据、查深查透重要问题的基础上,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准确定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问题定性不准确。一是现场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充分交流、反复沟通,精准透视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决策过程和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后果。二是现场审计结束后,就审计整体情况特别是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当面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交换意见,并取得书面确认;同时要当面与被审计对象充分沟通、交换意见,并取得书面确认。

坚持集体讨论、集中审查,把好审计报告出口关。一是审计过程中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把准审计方向,严控审计进度,对于重大问题要集中力量查深查透,对无实质性影响的问题要果断舍弃。二是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最核心的产品,要通过集中审查把好审计报告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要从审前调查的深度、聚焦主要矛盾情况、重大问题查深查透情况、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审计报告的文字逻辑性等方面对审计报告进行立体考评。

强力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巡视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这一重要论述同样适用于审计工作,要把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第一,坚持“三不放过”的问题整改原则。严格按照“整改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具体不放过、整改效果未显现不放过”的原则落实问题整改工作。一是整改责任未明确不放过,针对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明确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明确整改不到位或不及时整改的责任。二是整改措施不具体不放过,问题整改措施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明确整改标准、整改时限、整改验收等要素。三是整改效果未显现不放过,从问题整改挽回损失的情况、修订制度与优化流程的情况、堵塞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的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整改效果是否显现。

第二,厘清问题整改的三个责任。被审计单位对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履行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既要整改具体问题,又要举一反三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专业职能部门、事业部(专业公司)对整改本专业领域审计发现的问题履行管理责任,按照由此及彼的原则,从管理角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各级审计部门对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履行监督责任,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和提醒相关管理部门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检查。

第三,从机制上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一是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管理和问题推送机制。审计部门要及时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台账,要把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全部问题纳入台账,并定期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归类,推送给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专业管理部门。二是建立问题整改协调联动机制和整改过程跟踪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问题整改协调会议,推动问题彻底整改。审计部门要专人专岗跟踪被审计单位落实问题整改进程。三是建立问题整改复审机制和整改销号机制。审计部门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逐项审核整改证据,原则上应现场检查核实整改效果,已整改到位的问题可予销号。

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审计部门要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以更好适应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把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摆在首要位置。培训学习是建设高素质审计队伍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能力,应对新挑战。一是集中办班培训。对企业审计处长、集团公司兼职审计专家、审计业务骨干等开展分专业、分层级的集中培训;积极支持审计人员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权威培训机构组织的外部培训班,让审计人员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二是组织审计大讲堂。组织审计骨干人员上讲堂、从业务管理部门请专家上讲堂、从外部机构请老师上讲堂通过建立审计大讲堂机制,促进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水平。三是推行跟班学习制度。所有审计人员都应该坚持每年到一线跟班学习,零距离感知一线的各种业务运行机理与真实状况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加深对各类业务运行管理的认知度,以利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避免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

第二,改善审计队伍人员结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审计的主要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调整为“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为重点”。中国石化现有审计队伍的专业背景大多以财务会计为主,迫切需要吸纳更多工程投资、市场营销、物资采购、企管法律等专业的人才加入到审计队伍,改善审计队伍的人员结构,以适应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扩展的新要求。

第三,建立兼职审计专家库。为解决审计人员数量有限、专业阅历有限、知识水平有限与中国石化产业链长、业务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矛盾,组建兼职审计专家库非常迫切。集团公司审计部已组建了涵盖安全环保、风险内控、信息技术等8个专业的462名兼职审计专家库。各企业也要组建本企业的兼职审计专家库,在每个审计组中加入至少2~3名兼职审计专家,弥补审计力量和专业结构的不足,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度和精准度。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一再强调要走科技强审之路,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审计部门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远程在线审计,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第一,为审计部门全口径开通信息系统查询权限。集团公司各类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业务已全面信息化,各种信息系统实时记录储存了海量信息数据,如果审计人员游离于各类信息系统之外,就很难履行好监督职责。为审计部门全口径开通各类信息系统查询权限,是提升审计查证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促使传统审计向信息化审计转型的迫切需要。

第二,建立强大的审计信息数据库。知识管理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来审计实践中零散的、无序的数据予以梳理、沉淀、显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以审计典型案例库、审计条法库、查证指引库、审计发现问题库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数据库,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加快改造审计信息系统。一是扩展现有系统功能模块。在优化现有审计预警等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开发建设审计全流程业务管理、企业画像、条件定制分析、模型预测等功能模块。二是建设大数据审计平台。依托中国石化各种信息系统和庞大的数据资源,推动打破各类信息系统壁垒,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建设智能化的大数据审计平台。通过大数据审计平台,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等各类数据的自动比对和关联分析;实现由少量纸质样本抽查向海量电子数据全样本审计转型、由单一审计向综合审计转型、由事后审计向实时监督转型,最终实现传统审计向大数据审计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部门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