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0-01-16王大红古绍彬
王大红 , 王 瑶 , 古绍彬
(1.河南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河南 洛阳 471023 ; 2.巩义第三中等专业学校 , 河南 巩义 451252 ; 3.河南科技大学 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河南 洛阳 471023)
0 前言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将原料转化成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该课程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特点[1]。河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多年对教学体系的建设,已建立一支以博士、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如何培养出能够胜任现代企业需求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对发酵工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是我们总结在讲授这门课所得到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和同行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期待提高发酵工程教学水平。
1 理论教学
1.1 选择优秀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工业菌种筛选与选育、发酵培养基的制备与优化、灭菌工程、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发酵产品的下游技术等内容[2]。目前,国内有很多版本的发酵工程教材,经过仔细筛选,2018年,选用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和堵国成教授主编,201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该教材不仅仅包括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还包括了大量的编者研究成果实例。该教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在讲授内容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避免与生物工程设备、生化分离工程知识点的重复,对发酵设备和下游工艺部分不讲或者少讲,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发酵工程的上游和中游的知识点上。在讲授这些内容的同时,给大家推荐一些国外关于发酵方面的著名期刊,如Nature Biotechnology、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更新学习内容;同时结合自己在读博士和科研期间的所见所闻,以举例的形式对问题予以讲解。
1.2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多年的教学,根据发酵工程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法并进行实践。
1.2.1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主流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课堂上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性被抑制,学生缺少主动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消极情绪。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根据多年教学摸索和总结,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每节课的课后老师提出案例,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答案,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就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每组学生在课堂上均需讨论与发言,发言的结果记入小组的平时成绩中,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学校的电子数据库中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学习了如何去查阅文献的基本技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例如:在介绍醋的发酵工艺和特点时候,让大家分别查阅国内相关几大名醋的发酵工艺和各自的特点,在课上加以讨论,使大家掌握了固态和液态发酵方式的特点和产品的特点。
1.2.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利用互联网上的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是近年来的热点,如雨课堂、学习通等。在讲授该课程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并灵活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是研讨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翻转过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工具,提前把学习内容和相关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留出部分时间进行讨论和答疑,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并予以解决。鼓励学生获得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扩大视野,不要局限于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其它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其他重点高校发布的“发酵工程”相关精品课程,如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精品课程、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艺学精品课程等。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引入一些专业视频和动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微信等聊天工具,搭建课程的网络交流平台,及时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加强了师生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2 实践教学
发酵工程是与生产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一门工程课程,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程素质,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1 优化发酵工程课程实验
围绕我院建设食品学科的特色,优化发酵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近几年,我们把这门课的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下一个学期,采用全部分组进行综合性大实验的实验体系。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和整合,实验内容与发酵工程紧密相关,按照发酵工艺的流程,分别从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进行连续实验。主要包括实验菌株的分离、种子的制备、培养基制备及灭菌、分批发酵、发酵工艺的优化、目标产物的制备和分析等。一共安排三周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形成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特色。实验结束后,除了上交实验报告外,要求每小组推出一名同学代表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实验过程和展现实验成果,其他同学通过别人的展示不仅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而且又使学生更深地了解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等,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效果大大提高,而且通过课程实验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2.2 建设发酵工程课程见习基地
实验室完成的教学只是理论课的初步小实验,与实际生产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与实习基地沟通,组织学生到相关基地见习,如杜康控股、普莱柯、新春都制药、青岛啤酒(宜阳分厂)等基地进行参考学习。在参观过程时,由企业技术人员介绍企业的工厂布局,产品的生产流程、主要设备情况等,使学生了解相关产品的生产布局和生产工艺;同时对一些重点部分要详加介绍,如什么是二级和三级发酵、种子罐和液体发酵罐的区别等。结束后,学生总结实习内容,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把课堂上的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可以把收获和心得总结在实验报告上并提交。近年来,学院争取各方面的资源,大力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已建成葡萄酒生产线、酸奶生产线、果汁生产线和发酵中试平台,学生可以到相关平台进行实践。
2.3 引入创新实验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踏入工作岗位,我们在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在第八学期前四周专门设立发酵工程课程相关的创新实验项目,该项目以3~5人为一个小组,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去查阅资料和设计方案,而且要求学生互相配合,锻炼其协作能力。近年来,我们设置了多项与发酵工程相关的实验课题,如“板栗红枣果醋发酵工艺的优化”“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聚赖氨酸产生菌株的筛选与选育”“豆粕饲料发酵工艺研究”“柿子酒的发酵过程研究”等,以专业教师分组指导的方式进行。
3 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绩考核方面,为了加大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课程考核体系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比较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学生。在综合成绩评定中,期末卷面成绩占60%,平时的综合成绩占40%。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缺席情况、课堂讨论的参加次数、课堂中小测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出勤占平时成绩的20%,课堂讨论占平时成绩的 40%,课堂测验成绩和课后作业完成各占20%。通过对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计划在以后的课程考核中,把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最终达到50%。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学生都非常愿意参与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特别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通过改革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工科能力。学生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完成、研究生初试和面试、和踏入工作岗位等方面,自信心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