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2020-01-16郭金峰

和平与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郭金峰

【内容提要】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陆上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地区之一,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和多种文化的汇集点。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中亚五国自苏联解体获得独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国和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重点区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了中亚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6年来,中亚地区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成果最多、进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同样也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该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取得的成绩,分析归纳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着国家政治稳定性、军事安全性、国内经济民生和社会问题、国家间利益冲突、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干扰等五方面挑战。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在中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共同构建中国-中亚“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与中国西北部接壤的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总面积超过40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 万。中亚地区国家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沟通欧亚大陆的必经之路,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之一,同时作为中国的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区一直以来成为世界各大国和各种政治势力争相角逐的地区。

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出的核心区域,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关键战略支点和首要目标区,对带动整个倡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地区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走出国门的第一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开端,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沿线国家对中国倡议的态度和立场。从近几年的实践成果看,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较好、迄今取得成果较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中亚地区最有可能和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区”和“合作示范区”,以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西部睦邻友好区”。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推进过程当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审时度势,防患于未然,及时准确判断各种复杂形势,有针对性化解各种风险矛盾,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落地生根。

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取得的进展

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中亚各国积极响应,在政治上予以认同,并同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6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下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成为该倡议合作的典范。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规模最大、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通向中亚和西亚的重要门户。到目前为止,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在中亚地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规模最大的国家,主要涉及能源、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等领域。2014年5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时,中哈领导人签署联合宣言,哈方宣布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运输、投资等项目。[1]张圣鹏:《中哈签署联合宣言和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国驻哈萨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kz.mofcom.gov.cn/article/zhhz/201405/20140500598519.shtml。2015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访华,两国又签署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备忘录,并签署钢铁、炼油、水电、汽车、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等总金额为236 亿美元的产能合作协议。[2]郝亚琳:《李克强同哈萨克斯坦总理马希莫夫举行会谈》,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7/c_1114790931.htm。同年5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莫斯科向习近平主席表示,哈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要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哈“光明之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3]《出席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庆典并访俄哈白,习近平主席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丝绸之路”与“光明之路”对接》,载《解放日报》2015年5月6日。同年8月31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签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宣言》和《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政府间框架协议》,该协议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首个产能合作协议。[4]张圣鹏:《中哈签署联合宣言和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国驻哈萨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kz.mofcom.gov.cn/article/zhhz/201405/20140500598519.shtml。2016年9月,中哈又签订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计划》,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nca.gov.cn/rdzt/2017/ydyl/qwfb/201705/t20170531_54409.shtml。自签订协议以来,哈中产能合作成果显著,特别是在铁路、核电等优势装备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能方面有了长足发展。阿克托盖25 万吨/年铜选矿厂、巴甫洛达尔州25 万吨/年电解铝厂、里海100 万吨/年沥青厂、梅纳拉尔3000 吨/日水泥厂等34 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阿斯塔纳首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的全自动化无人驾驶城市轻轨、阿拉木图钢化玻璃厂及10 万吨大口径螺旋焊钢管厂、北哈州农产品加工企业、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项目、库斯塔奈江淮汽车组装企业等43 个项目正在实施之中。[1](哈)纳比坚.穆哈穆德罕、王志民:《一带一路给中亚带来了什么》,人民画报网,http://www.rmhb.com.cn/zt/ydyl/201811/t20181113_800147954.html。2019年,中哈双边贸易额突破200 亿美元;经过哈的中欧班列突破3000 列、累计超万列;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西里水泥厂、克孜勒奥尔达州玻璃厂、努尔苏丹市环城公路、阿拉木图州太阳能电厂等十多个产能合作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超算中心、质检实验室等项目顺利推进;多家中资银行进驻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推出“一带一路”交易板块,哈方企业在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签约额超过1.6 亿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交通要道,是中亚地区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丝绸之路”古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乌贸易额不断提升,两国交流合作逐步拓宽并进入快速发展期。乌总统卡里莫夫在2014年5月赴上海参加亚信会议时,向习近平主席表达了乌方将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与本国发展结合起来的愿望。[2]杜尚泽、郝洪:《习近平会见卡里莫夫》,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5月21日,第1 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05/21/content_1431018.htm。2015年6月,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签署了《关于在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框架下扩大互利经贸合作的议定书》,双方决定深化贸易、投资、交通、通信等领域合作。[3]刘宝森:《孟建柱与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总理主持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5/c_1115625270.htm。同时,乌兹别克斯坦支持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2016年9月,卡里莫夫总统离世,继任的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表示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开放的重要政策。同年2月,中铁集团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贯通,结束了乌国内铁路从安格连到安集延绕经塔吉克斯坦北方领土的历史。中乌在天然气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两国在天然气管道和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方面形成了共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4 条管线全部过境乌兹别克斯坦。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于2019年4月访华时表示,乌方将全力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愿意全力推动中亚地区同该倡议对接。[1]王卓伦:《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25/c_1124415304.htm。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腹地,是与中国直接接壤的中亚国家之一。中国一直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加深,政府间发展战略逐步对接,两国传统友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14年,总统阿坦巴耶夫表示将全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陈瑶:《吉总统表示全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载《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8日,第3 版。2015年8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一带一路”倡议标志性项目吉尔吉斯斯坦“达特卡—克明”输变电线项目顺利竣工。这一项目在吉尔吉斯南北之间架设起一条总长410公里的500 千伏输变电线,堪称“世界电力史上的奇迹”。2018年6月,现任总统热恩别科夫在参加上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时表示,吉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发展一系列经济和基础设施合作项目。[3]马喆:《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举行会谈 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建立中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央广网,http://china.cnr.cn/news/20180607/t20180607_524260865.shtml。2019年6月,热恩别科夫总统在会见习近平主席时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发展战略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吉方愿同中方建立机制化安排,推进对接合作。[4]霍小光、李志晖、王申:《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会谈》,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6/13/c_1124619073.htm。

塔吉克斯坦为内陆国家,境内多山,以发展“能源、交通、粮食”为兴国三大战略。该国总统拉赫蒙认为,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发挥塔中两国优势互补效应。2018年6月,拉赫蒙总统参加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时进一步明确愿将《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5]《习近平会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多国领导人》,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34895142_161794。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参与了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的技改项目[1]陈锦荣:《塔吉克斯坦总理出席格拉夫纳亚水电站技改项目首发机组发电仪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网站,http://16j.powerchina.cn/art/2018/11/8/art_5174_256100.html。;特变电工公司在杜尚别新建了两座热电厂,有效缓解了塔吉克斯坦季节性电荒问题。2018年,塔吉克斯坦的水泥出口量达117万吨,其中中材莫伊尔水泥有限公司、华新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和华新索格特水泥有限公司等中塔合资企业的产量占其全国水泥总产量的90%。[2]《塔吉克斯坦水泥出口猛增,中资企业做贡献》,中国水泥网,http://www.ccement.com/news/content/43664759268027.html。2019年4月,拉赫蒙总统再次表示,塔方很早就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正积极落实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希望深化同中方在投资、高新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3]孙奕、盖博铭:《习近平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东方网,http://news.eastday.com/c/20190428/u1a14794012.html。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地区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亚为数不多的交通便利国家。土库曼斯坦资源丰富,其80%的领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其中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是土库曼斯坦的经济支柱。[4]《土库曼斯坦油气工业和矿产资源部》,资源网,https://www.taodocs.com/p-243411849.html。中国与土库曼斯坦是近邻,两国关系于2013年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双方强调,不管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发展中土战略伙伴关系都是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提出的“复兴古丝绸之路”国际倡议在内容上不谋而合。目前,中国是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土对华出口主要是天然气、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中国对土出口主要是工业产品和技术设备。土库曼斯坦是中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的最大来源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自2009年开始向中国输气,10年来已经累计对华供气约3000 亿方,其中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占80%以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项目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海外陆上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也是土库曼斯坦允许外国公司投资参与开发的唯一陆上油气田项目,被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称为“土国对外开放合作的典范”。作为中国石油海外第一个天然气产品分成项目,阿姆河项目目前已形成6 个千亿方大气区,年产气能力达170 亿方。截至2019年,阿姆河项目累计向中国供气617 亿方,生产凝析油98 万吨。随着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未来两国能源合作将进一步加强。[1]《中石油造出世界第九大奇迹》,网易网,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RQ9FNV20514CRF5.html。

在中亚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的一些标志性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同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自2009年A线完工,至今已经形成A、B、C三线并行的输气格局。2019年上半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市场输气达230.28 亿立方米。截至到2019年底,该管道累计向中国输气3000 亿标方,每年从中亚国家输送到中国的天然气数量占到中国同期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以上。[2]杜刚:《中亚天然气管道上半年向国内输气超230 亿立方米》,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网站,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9/08/01/001739234.shtml。

二、“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的挑战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取得了颇多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亚地区人文环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各国存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民族等因素的众多矛盾,“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一)中亚地区国家政治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中亚各国独立以后,普遍采取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多元政治体制,以最大限度减少各派政治势力内耗,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中亚五国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以及监督体制、政府体制,是中亚国家根据各自国情,为了加强国家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巩固和提升总统作为国家唯一领袖的地位和权威,使总统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核心位置而设置的一套体系。

中亚各国的这种强人政治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其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稳定,但是长期看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首先,因缺乏公开透明的民主机制,很多潜在的内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大量积压,反对派诉求得不到重视,地区和部族势力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如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反对派虽已被取缔,但大多转入地下或境外活动。其中代表有总部设在莫斯科的政治性团体“土库曼斯坦”文化与实业合作基金会,流亡在外的乌“埃尔克”民主党领导人等。哈萨克斯坦议会和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中长期存在反对派议员团,塔吉克斯坦的反对派伊斯兰复兴党在议会选举失利后与当局对抗升级。其次,长期的总统集权政治引起中亚各国民众对权力“世袭”的不满。2005年“颜色革命”袭击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发生安集延暴力事件;吉尔吉斯斯坦的南北矛盾很难弥合,国内政权自独立以来更迭不断;2011年哈萨克斯坦的扎纳奥津地区发生大规模抗议及骚乱,要求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下台;自2013年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出现了反华相对活跃的右翼民粹社团组织“吉尔吉斯族的四十勇士”(Кыргыз чоролору,民间称“四十勇士”,传说吉尔吉斯族祖先由40 个部落组成)。该组织成立于2010年初,现有成员4800 多人,多为25—40 岁的年轻人(个体户等居多,部分为公务员、专家学者等),其活动目标主要针对外资企业和外国移民(主要是中国),多次以检查工人劳务签证为名威胁中国劳务人员,破坏位于楚河州的中资砖厂,组织集会游行反对中国投资的中大炼油厂等中吉“一带一路”投资项目。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了中亚国家政治发展进程的脆弱性,特别是未来各国政治强人卸任后将面临如何保持政局稳定及政策延续性的考验,这将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的进展。例如,2017年土库曼斯坦突然发布规定,要求外国企业在该国的员工必须90%以上是本国人,这给当地外资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困难。2019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总统访华期间,哈国内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中哈联合项目”,其中就有哈国内反对派势力的身影。中亚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最主要的挑战。

(二)中亚地区国家的军事安全环境

首先,中亚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及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特殊性、社会矛盾和贫困问题的普遍性,使中亚国家具有极端思想和恐怖组织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中亚国家独立初期大都出现了一些带有极端主义色彩的政治组织,由于这些组织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各国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所以大都被政府取缔,但也有很多组织转为地下活动,其威胁并未完全消除。由于极端主义影响的不断蔓延,中亚一些地区被认为“非常危险”,其中包括“伊斯兰国”势力越来越活跃的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以及位于吉、乌、塔三国边界、人口稠密的费尔干纳盆地。[1]Михайлов Г. Киргизия становится зоной действий "Ислам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 URL: https://centrasia.org/newsA.php?st=1449027780, 02.12.2015.2015年5月,塔吉克斯坦特警司令哈里莫夫宣称加入“伊斯兰国”,被认为是该国出现新一轮极端伊斯兰教思潮的标志。[2]柳玉鹏:《塔吉克斯坦特警司令率部加入IS 宣称对美国复仇》,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50530/43870232_0.shtml。

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各国都把伊斯兰教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手段之一,鼓励伊斯兰教和“突厥文化”的传播。随着宗教文化传统的广泛恢复,宗教狂热有可能变成“危险”的政治倾向威胁到世俗制原则。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势力兴起,以及互联网在当今世界的普及和全球人员流动的加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逐渐向中亚地区渗透。截至目前,每年都有来自中亚地区的武装分子前往“伊斯兰国”参与战斗和接受培训,“三股势力”是中亚地区目前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安全威胁。2015年5月,中亚最有名的恐怖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宣布对“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效忠,承认自己为哈里发国的一部分。[1]На востоке Афганистана задержаны 12 таджиков и узбеков // URL: https://novostitadzhikistana.ru/na-vostoke-afganistana-zaderzhany-12-tadzhikov-i-uzbekov/, 14.12.2015.在哈萨克斯坦,“哈里发战士”等恐怖组织不断制造恐袭事件,破坏国家的稳定局面。2019年11月6日,一个自称来自“伊斯兰国”的武装团伙袭击了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边防哨所,造成近20 人死亡。

中亚地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安全将是中国和项目所在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未来一段时期,中亚地区的反恐和安全形势将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进展。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以及“三股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严重威胁中亚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给“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的安全带来严重挑战。

(三)中亚地区国家内部的经济民生社会矛盾

从地理位置看,中亚地区国家多数地处内陆,被包围在几个文化中心之间,故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自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和客观原因,以及中亚各国国内社会、经济、民生等各领域的问题,国内一些反政府势力以及受西方支持或者蛊惑的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直接或间接地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推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中亚各国精英与民众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隔阂,态度明显不一致,经常发出不同的声音。一是各国国内反对派同政府政见不一,只要政府支持的,反对派一律反对,并诋毁和阻止政府政策的实施,发出负面的声音;二是一些对中国政府有成见或者受西方蛊惑的精英层和知识分子,发出不同的声音;三是中亚国家一些受控于境外政治势力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企图抹黑“一带一路”倡议。这些负面声音在中亚地区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严重干扰中亚地区国家和民众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例如,2018年9月,“丝绸之路天山论坛”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隆重举行,但当地媒体对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外事活动并不重视,只是事后进行了简单报道。2019年1月,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阿拉套广场数百人集会,要求偿还中国债务,取消给中国人的劳动配额,不允许中国人加入吉国籍等。[1]Задержанные участники митинга в Бишкеке уплатят штраф по 3 тыс сомов // URL: https://for.kg/news-539308-ru.html, 17.01.2019.种种迹象表明,中亚地区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尚存在一定误解和偏差。

其次是民生问题,包括国民的贫困、健康、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亚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中亚地区国家的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其社会矛盾中的核心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中亚国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尤其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山区和乡村,经济落后,发展缓慢,民生难题众多。2016年,塔吉克斯坦在独联体国家贫困榜上位居榜首,贫困线以下居民占比30.3%;吉尔吉斯斯坦排在第三位,贫困人口占比25.4%。[2]中国驻吉尔吉斯经商参处:《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是独联体最贫穷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806/20180602758200.shtml。

再次,中亚国家国内的经济问题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亚国家在苏联时期属于落后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这些国家自独立以来,由于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之不少官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使社会肌体不断受到侵蚀,其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现象严重,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很重。此外,国际能源和原料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更使中亚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导致其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趋于尖锐、维护稳定成本提高。2015年以来,中亚国家经历了货币贬值,多地出现了大规模游行示威。2016年7月和10月,由于经济问题,哈萨克斯坦西部多个城市发生石油工人罢工等事件。[3]《石油工人“点燃”哈萨克斯坦骚乱》,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111219/n329457071.shtml。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的进展。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亚国家都要面临来自国内社会、民生和经济等领域的各种现实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老百姓并未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等中亚地区国家国际经济合作的真正受益者,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的推进。

(四)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纠葛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领域。在整个中亚建立通畅高效的运输通道,需要该地区国家在交通建设战略方面的协调配合,然而中亚各国之间存在的边界纠纷及领土争端,给该地区交通建设方面的相互合作带来一定难度。

中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历史上各民族间来往迁徙频繁,彼此之间未有十分明确的地理界限。苏联成立后,在中亚地区进行了民族识别和共和国划界工作,中亚五国版图开始形成。苏联时期,边界并未发挥国界职能,它们只是行政管理、经济生活、民族和宗教等活动的边界,各国间的边界纠纷是伴随着苏联解体而产生的。其中领土纠纷最为激烈的是各国边界犬牙交错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该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地区,是世界上飞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苏联解体后,对费尔干纳地区的划界工作成为各相关国家最为棘手的任务。2010年,吉乌两国边境发生冲突,造成大量中国商户逃离该地区。中亚地区国家间的边界冲突,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项目的进展。

中亚各国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不仅涉及民族、宗教、边界划分等历史遗留问题,还有经济利益上的纠纷。“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的合作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天然气贸易、工农业商品贸易等广阔领域,而在这些合作领域上中亚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矛盾。特别是在交通和水利工程方面,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需要面对和处理中亚国家间复杂的利益关系,防止因处理不当导致合作基础的破坏和合作计划的流产。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跨境河流的水电站建设和农业用水的矛盾是主要争议点。在中亚各国农业中,棉花、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耗水量极高,需要大量水资源,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将水利发电作为国家支柱产业,进一步引发了水资源紧缺的下游国家担忧。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两国在跨界河流修建水电站问题上存在矛盾,相互间关系一直难以改善,多项水利工程项目因此受阻。因跨界水资源纠纷,乌、吉两国边境民众多次发生冲突。而在能源合作方面,石油及天然气管道建设横跨中亚各国,路线选择、沿线国家的利益分配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作为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因其邻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经常无力支付油气费用,相互之间时常发生供需矛盾。因此,在实施涉及中亚乃至中亚地区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合作项目时,需要周密考虑沿线各国的利益关切,避免因利益矛盾,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的进展。

(五)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干扰

中亚地区国家由于地缘位置的特殊性,自上世纪90年代独立后便成为世界各大国关注和追逐的重点。某些大国和地区国家总是以不同方式对中亚地区国家施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推进,这种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它们施加政治压力和经济诱惑,企图使中亚地区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走西方政治多元化的道路。无论是“中亚无核区”“和平伙伴计划”“颜色革命”,还是“大中亚伙伴计划”“丝绸之路愿景”“C5+1 机制”等,美国都试图将中亚地区国家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以推进民主、经济合作为借口,干预中亚地区国家的自主发展,阻挠中亚地区国家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尤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明确将俄罗斯、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力图抑制两国成为影响中亚地区的中心。二是俄罗斯对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定位具有深厚的历史继承性。这不仅体现在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的相互依赖性和依存程度,同时也体现在俄语文化的通用性以及机制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感。中亚国家独立后,俄罗斯通过积极主导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启动欧亚经济联盟等方式,试图巩固其在中亚地区的传统优势地位。三是某些伊斯兰国家利用民族亲缘接近和宗教信仰相同等优势,试图使中亚国家放弃世俗化原则。

中亚国家由于缺乏资金,迫切需要外来援助。很多西方国家和金融机构便在贷款中附加政治条件,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要求中亚国家调整相关政策。日前,塔吉克斯坦司法部长称,自1992年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已经向该国非政府组织提供了超过10 亿美元的捐赠,这些非政府组织不仅收集情报,还煽动大众不满情绪,并发布报告,批评塔政府政策。这种外来压力,特别是美、俄的地缘政治博弈,2005年和2010年两次导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治动乱,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也引起了政治波动,这不仅影响了中亚国家和这些大国的双边关系,也使中亚国家国内政局走向受到负面干扰,同时也产生了针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非议。种种迹象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的实施,同样需要面对来自世界其他大国的影响和干扰。

三、在中亚地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思考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相关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国同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一)保持与中亚地区各国政府和党派的长期政治沟通

鉴于中亚地区国家政治的复杂性和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中国需与各国国内各种派别政治势力保持良好沟通和交流,以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性和可行性,避免因政府更迭导致已签署协议的废止或变动。同时,不仅局限于政府间沟通合作,也要争取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使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亚地区国家各种势力和民众的共识,使各方诉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以保证该倡议在中亚地区得以顺利长久地推进。

(二)加强与中亚地区各国的安全、反恐及军事合作

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是中亚国家和中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于中亚各国和中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共同打击和震慑“三股势力”,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但是,随着近年来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势力的崛起以及中亚地区国家复杂的宗教历史文化影响,该地区的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同中亚地区国家在安全、反恐及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切实维护中亚地区国家以及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

(三)建立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多边对话和合作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利益诉求,中亚地区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矛盾。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介入其中,并在涉及中亚各国有利益纠纷的合作项目时,充分考虑各方诉求,争取最大公约数。争取建立与中亚地区相关国家的多边对话和合作机制,以弥合分歧,寻找符合各方利益的契合点,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在涉及能源、水利及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时,与任何一方的合作都会牵涉到第三方的利益诉求,我们应尽量避免损害第三方利益。我们要统筹规划同中亚地区国家的合作项目,避免因急功近利、考虑不周而牺牲同中亚地区各国团结合作的大局,努力谋求打造中国同中亚地区各国的利益共同体。

(四)促进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不仅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更要积极推进“民心相通”,加强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夯实“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群众基础。一是进一步做实智库交流平台,加强学术和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的推进提供智力保障;二是推动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交流,增进年轻一代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和认同;三是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和旅游联盟建设,加强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民众的相互认识,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尤其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媒体合作,进一步推动媒体间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通过媒体宣传和解疑释惑,深化中亚地区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为“一带一路”倡议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很早就在中亚地区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这些外交理念也逐渐得到中亚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可。中亚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域,推动这一区域的工作应具备全球视野和大局意识,特别是要摆脱用意识形态划界、与经济利益挂钩、受大国博弈影响的思维定式,以尊重多样文明的态度和协商方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分析中亚地区各国国情,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推动大家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打造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White Elephant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