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维立体教学供给侧改革创新研究

2020-01-16李秀芳刘建军白明宇南金花宇小兵

关键词:理论课供给理论

李秀芳,刘建军,白明宇,南金花,宇小兵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社科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供给侧”这一概念属于经济学范畴,指提供产品的一方;“需求侧”则是指消费产品的一方。当前中国经济领域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面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供给方,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求方”是各专业的大学生。供给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果教学供给质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就需要高校通过教学资源的最优整合来实现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供给。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供给涉及的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涉及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大学生、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等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

教材是教学供给的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铸魂育人的教育使命,因此不允许自行编制和自行选择教材,而是由教育部统一编写指定教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用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均为教育部统一修订编写的2018版新教材。但由于修订时间仓促,教材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着重突出了政治性和理论性,导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和精心备课,根据教学大纲把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

(二)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供给的对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供给的“需求侧”,不了解大学生就等于不了解“需求侧”,“供给侧”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其针对性和适应性。当今95后和00后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自信有理想,具有世界眼光,关心国家大事,对网络等新事物学习能力强。但他们更容易受网络观点影响,倾向于中外横向比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待提升;功利性强,更关注自我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任何一种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都是一个思想教育与社会孕育相互促进的过程,都是内化与外化相辅相成的过程。”[1]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提炼出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精准把握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才能依据学生的真实需求调整教学供给,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并采用符合青年特点的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如果不了解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需求,不知道学生关注的问题和思考的热点,教师盲目地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供给就可能质量不高,造成低效或无效教学供给。从本质上讲,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理论以及价值观和政治观与自身的生活、学习和将来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其有启迪意义,学生才会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乐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三)社会环境

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供给的重要因素。“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本上的教条,它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如果大学生学习的理论在现实中无法践行,或者他们发现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使用的是另外一套价值观,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理论和价值观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从而失去立足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一座孤岛,也不能是独唱,只有把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中国现实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素材,解读其中的道理,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在实践中感悟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爱国情怀,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立鸿鹄大志,点燃学生心中的光。因此,校园和社会环境要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只有让学生看到课堂上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巨大生命力,认识到其与他们即将进入的社会密切联系,与他们将来工作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学生才会认真学习领会,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四)高校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

制度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质量有效供给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形势与政策等内容的多学科课程,提高课程质量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理论政治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制度机制完善“大思想政治理论”设计,统筹规划,整合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及二级学院等单位的育人功能,科学设计课程模块,统筹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平台和师生互动渠道,理顺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活力,实现教学资源融通,凝聚育人合力,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以激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有效课程供给的积极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维立体教学供给侧改革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供给的主体,高校要实现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供给,就必须抓住教师这个关键因素。

(一)教师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供给质量的关键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供给的质量往往因为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者,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同时还是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其教学理念、政治信仰、教学能力、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喜爱与关注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知识储备、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及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等,都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供给的实效性。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在把自己打造成为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同时,还要朝着思想家与心理学家的方向努力,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和亲密朋友,以个人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二)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引路人作用,就必须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和人格正等6个方面的素质,还要具备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8个统一”能力[3]。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发展规划,打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素质拓展,提升教学能力,通过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和研修等活动,开阔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视野。“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4]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自身更要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化意识形态趋势下,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通过高质量的课程供给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政治观,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三)建设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供给师资队伍

各高校由于发展历史不同、校园所在区域不同和专业特色不同,拥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资源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打开校门办课、多方借力,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作用,扩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格局,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小课堂同地方大社会有机统一起来。“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时间中感知它、领悟它。”[5]从师资供给侧方面看,高校可以尝试聘请当地文化部门、宣传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干部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建设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为主、社会兼职导师为补充的多元开放型师资队伍。如讲授“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结合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聘请驰援湖北的医生和护士来讲;再如“全面小康”的教学内容,可以聘请驻村扶贫干部来讲精准扶贫的系列国家政策和措施等。这些举措一方面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队伍,另一方面,社会兼职导师从自身所处的部门实际工作出发提供的教学供给,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加对国情的了解,强化对课堂理论的认知感悟,促使学生更客观和更理性地对待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更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和价值信仰的稳固确立,对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维立体教学供给侧改革创新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维立体教学供给侧改革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目标,着眼于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健全制度和机制,多维立体提供教学供给,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供给。

(一)打造立体多维的网络教学供给平台

伴随新媒体快速发展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的舆论生态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争夺网络话语权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使命。而且,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教育行业相互融合发展,教育更具智能化与媒体化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及时了解学习内容,教育已从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输逐渐转变为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思维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空间、教学内容和教学平台等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只要连接网络,学生就可以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因此,高校要打造慕课、微课、雨课堂及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供给平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网络课程、教学交流和学术交流、论坛、教师备课及教师研修等多元化网络载体,创新教师交流平台,满足学生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要求。同时,打造线上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互动,通过微信、QQ和微博等途径与学生聊天谈心交流观点,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变化,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供给创造条件。2020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网络教学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彰显出网络教学供给平台的前景。

(二)探索显性和隐形相结合的多元课程教学供给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教师的学术背景和校园拥有的资源等因素进行多元化选择,探索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多元教学供给,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主题教育模式。在倾听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结合教材突出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专题讲座、讲授、辩论、研讨、演讲、表演会、演唱会、远程视频和报告会等多元教学供给模式,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此外,要特别发挥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重视隐形教育的教学供给。兼职教师大多数是学生处、团委、宣传部、各二级学院的书记和辅导员等,他们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群体。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式,针对重大事件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展览馆、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等场馆开展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最终指导自己的行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供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温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与全面发展的人才。”[6]对于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留守家庭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要与辅导员、班主任和院系领导一起形成合力,引导他们作好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比课堂教学,这些行动更能起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三)健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课程教学供给质量保障机制。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材体系转化研究,不断提升备课质量、课件质量、案例质量、课堂授课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探索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改革创新模式,打造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传授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再次,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建立社会实践、课堂参与、平时表现和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学生考核体系;最后,严把政治关、师德观和教学能力关,建立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和学生获得效果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师考核体系,把课程的有效供给相关指标纳入考核范畴,统筹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建立奖优罚劣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供给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为满足大学生对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需求,高校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打造立体多维的网络教学供给平台,探索显性和隐形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供给模式。同时,健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保障机制,探索多维立体的教学供给侧改革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获得感,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理论课供给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