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15于文静
于文静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革新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由夯实学生数学基础转变为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以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探索具有先导性的教学模式,以开发学生探索能力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6-0112-02
【Abstract】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required tha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innovate it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hang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strengthen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foundation to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o as to fundamentally realize the ultimate goal of efficient mathematics teaching.Therefo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a pioneering teaching mode, take developing students' exploration 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fully show their own advantag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小學数学是帮助学生强化思辨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习题能有效调动并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平台从而促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以此达成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理想目标。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是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传导者,也是学生强化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策略并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开发自主探究能力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授“图案美”章节中“轴对称图形”这一小节内容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学习相关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据此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义为使学生掌握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且能按照科学的方式画出对称图形。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则将学习目标确定为以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为参考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掌握对称图形的绘画技巧。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井然有序的合作学习活动,在此教师以其中一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流程为例,起先该组学生运用网络搜寻到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比如奥运五环、蝴蝶、规则的剪刀、麦当劳的标志、大型客机等。随后学生通过观察对称图形的特点,组内其中一位组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发现如果将所有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那么对折后的两部分图像是完全一样的。”另一位组员接着说道:“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对折后两图形能完全重合。”其他组员纷纷表示认同,该小组根据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定义。最后在该小组全体成员已知对称图形定义的基础上投入绘制对称图形过程中,起先小组成员准备一张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沿着方格线画出一条对称轴。该组成员经商讨后决定绘制“麦当劳的标志”这一对称图形,随后组员们以“点连线”的方式绘制图形,只见其中一名组员在对称轴的一侧找到一个点并作该点到对称轴的垂线,同时丈量点到对称轴间的距离并在对称轴的另一边以同样的距离绘制另一个点,以同样方式绘制出其他点,最终将对称点全部连起来后则对称图形绘制完成。
二、开通课堂提问通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思考问题的路径是学生完善思维方式的途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学生在接触数学新知识之初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教师作为引路人应授之以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为学生开启提问通道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例如:学生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章节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小节内容时遇到诸多问题,教师则在教学进程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预留10~15分钟的提问时间,以此为学生搭建提问平台。比如其中一名学生在此期间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二倍吗?”这一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作出引导性的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行四边形,并在四边形中画出两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示图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二倍”这一理论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立的。
随后有学生问道:“老师什么条件下这一理论才能成立?”教师紧接着说道:“大家可以观察老师刚才画的这幅图,平行四边形中的三角形都具备一个特性,就是它们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同,且底也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不同,根据这一线索有哪位同学能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二倍这一理论成立的条件?”学生思考片刻,其中一位学生回答道:“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同底等高的时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二倍这个理论成立。”教师为学生提供提问渠道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在有效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转移课堂中心位置,提供个人展示平台
教师要想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适当转移课堂教学中心位置,为学生提供個人展示平台。
例如:教师认为“师教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钻研热情,对此教师在班级内部开展“小小教师”的教学活动,将讲台让给学生并以学生授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挑选对学生而言相对容易理解的“小数乘法”这一章节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工作。其次为了使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条理、有逻辑,教师在开展此教学活动前要为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能按照教学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在此教师以其中一位学生的展示过程为例,首先这名学生以生活场景为课程导入内容,该学生以家中的水电费为例为其他同学列举生活中小数乘法的应用,课程开始时这位学生说道:“众所周知,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物品为水和电,而一般情况下水电的价钱都会以小数的形式呈现,那么我们在按月估算家用水电时就要用到数学知识中的‘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则实例。”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内容为:水费单价为3.2元/吨,该月共用水5吨,那么该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讲台下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该月水费应该用水费单价乘以总吨数。”台上授课学生顺着这位同学的回答在黑板上写道:3.2×5=?与此同时继续说道:“3.2乘以5相当于5个3.2相加,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果16,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3.2元为32角,用32乘以5得出结果为160,再加上小数点则得出16这个结果。”其次这名学生又在黑板上运用竖式进行计算,以此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式。
综上所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以开展小组合作、开通课堂提问通道、转移课堂中心位置等方式,在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此同时充分展示个人优势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达到高效数学教学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耿绪帮.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实践活动教学[J].中外交流,2017(22).
[2]周小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7(18).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