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一句话,伤了孩子一生

2020-01-15陈志恒

小读者·阅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热情金牌

陈志恒

这天是学校运动会,有个孩子,代表班上参加各项比赛,刚在400 米决赛中奋力冲刺,勇夺第一。在全场沸腾的欢呼喝彩下,站上颁奖台,从校长手中领到了一面闪亮亮的金牌。

胸前挂着金牌的他,还喘着气,脸上难掩兴奋与自豪。

走回班级休息区的路上,擦身而过的是他的班导师。导师微笑地看着他,没多说什么,只在他耳边留下一句话:“不错嘛……唉,只可惜,在学习上你总是不争气……”

孩子脸上的光彩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沮丧愤怒的神情,盯着导师那带着讽刺的笑容。

导师睁大眼:“看什么?我说错了吗?”

这个孩子,学习上总是在班上垫底,没有一科的成绩可以见人。同学戏称,有他在,没有人需要担心自己会是最后一名。唯独,他人高马大,身材壮硕,跑得快,跳得远。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他得以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就期待这一天。因为,每天,每堂课,成绩总是被同学打趴到抬不起头的他,唯独在田径场上,可以打趴别人,获得所有人的掌声。

他只是想被看见,也想感受万众瞩目、叱咤风云的感觉。

然而,他脖子上挂着的金牌,却没办法证明什么;特别是,在老师眼中,他仍然是个loser。

常常,有好多这样的孩子,被大人的一句话,击垮了,心里受伤了。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想当差生,每个孩子都期待自己的表现能被大家看到。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明天,都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活得更成功一些。

無奈,在这个阶段,学习对他们而言就是很困难。一个概念没搞懂,卡住了,而新的知识接踵而来,他们跟不上。于是,学习越来越落后,成了班上的“啦啦队” 。上课时,他们感觉像在听外星人说话,痛苦万分,最终负荷不了,也无从改善,索性放弃学习。

这些孩子,时常在成绩单上看到垫底的自己,再怎么沮丧,久了也就麻木了。然而,在他们心中,都有个小小的心愿:“或许,我可以在其他地方,让别人看到我。让他们知道,其实我也很不简单。”

是的,每个孩子都想要被看见。

大人对“成绩至上”的矛盾心理

大人很奇怪,嘴上常说“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却总是不自觉地以成绩来评判孩子的价值。成绩优异的,放心地点点头;成绩落后的,无奈地摇摇头;而对那些看似放弃学习的,更是心灰意冷地皱眉头。

一直到现在,许多孩子还会因为成绩不佳,在班上受到老师的差别待遇。而最伤人的,其实是老师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把成绩好坏联结到孩子人格优劣,甚至人生发展成败与否。

“功课已经这么差了,以后还能有什么指望?”

“交代你的事做不好,每次都要帮你善后。也不想想你的成绩这么差,都不知道你的前途在哪里”……诸如此类。

事实上,大人们的内心也很矛盾。他们确实知道学习成绩并非人生的全部,但站在孩子面前,却又不由自主地把分数摆在首位,用“成绩至上”的价值观看待孩子的人生成就。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看到学生功课不好,态度又散漫,我就一肚子火!”曾有老师这么对我说。

“我也觉得难以理解自己,明知道别太在意学习成绩。但每次看到孩子拿回来的成绩单,我就焦虑起来,跟着就开始碎碎念了……”曾有家长这样告诉我。

许多大人的内心世界,似乎内建着无法忍受孩子成绩不佳的自动化模式。细究原因,我们的文化氛围就是如此,长久以来的主流价值观总是称颂那些会读书的人,而大人们也是在如此对待下长大。若幸运,在学习上成为人生胜利组,就会再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人生。

让孩子的努力被看见

我们可能不知道,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或脸上一闪而过的神情,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特别是那些低自尊、低成就,且十分渴望获得认同的孩子。

我们以为,这些孩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与前途,只因为他们对学习束手无策,看起来也毫不在意。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孩子可能正努力找寻另一个让自己获得掌声的舞台——可能是他们生命热情的来源。人只要对生命怀抱热情,就能拥有继续向前的力量。

一个人在学生阶段没有特别出色的学习表现,不代表一辈子都无法学好。只要对人生仍抱有热情,无论在生活的哪一个方面,都可以凭着一股热情,去接触更深广的知识、学问与技能。

或许在运动场上拿个金牌,也无法进军奥运,但是,对运动保持热忱的孩子,未来可能是个优秀的运动研究员,或者运动事业经营人才。他会为他喜欢的事投入学习,此时,我们还能评价他是个“不会读书”的人吗?

让孩子的努力被看见,让孩子生活得充满自信,他才会对未来的人生保持期待,也会带着这样的期待充满力量地前行。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热情金牌
金牌搜笑王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热情的小山羊
掐断欲望的引线
你有没有热情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