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艺术特色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究

2020-01-15朱昕

教师·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实践策略幼儿园

朱昕

摘 要: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一所艺术特色幼儿园为例,探讨了如何创设环境,从而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与探索,以及幼儿的艺术创作,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并总结了幼儿园艺术特色环境的几点创设策略:联通大自然,创设淳美环境;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营造视觉美感;把握细节,创设浸润式艺术环境;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让室内环境“会说话”。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123-02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载体,是支持幼儿游戏、学习、探索、交往的容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高质量的环境是优质幼儿教育的重要保障和构成要素。艺术教育具有促进幼儿求美、向善、益智的价值,能够滋养幼儿的心灵,点亮幼儿的品质人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是一所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如何赋予幼儿园环境以艺术教育的内涵,最大化地发挥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在充分体现园本特色、园本文化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则值得探索。本文将以我园为例,探讨幼儿园艺术特色环境的创设策略。

一、幼儿园艺术特色环境创设的理念

“对于儿童来讲,其正是在与人、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并产生进一步认识的动力而不断达到新的智慧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在打造幼儿园艺术环境时,不仅要考虑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要以幼儿为中心,重视环境中各个要素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有力地支持幼儿主动学习,鼓励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丰富情感体验,让环境真正成为会说话的幼儿的“第三任老师”。

(一)以幼儿的经验背景和年龄特点为出发点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幼儿的经验和年龄特点,要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同时又要给幼儿带来更丰富多元的体验,以促进幼儿不断地发展。

(二)强调幼儿的主动性

我们希望幼儿园环境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因而,在打造园所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来,同时让环境释放“信号”,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让幼儿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重视自然生态的教育价值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同时,一切艺术灵感的最初来源都是大自然。比如,音乐存在于宇宙间万象之中,风雨声、树叶落下的声音、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等,都是最美的声音。还有色彩,如天空的蓝、虫鸟的斑斓、果实的多彩,都能成为幼儿最好的艺术启蒙。雨后的路面易看见蚯蚓,下雨前蜻蜓会低飞,先打雷后闪电……大自然也会告诉我们许多神奇的奥秘。美国的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因此,幼儿园应该创设自然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中蕴含的美丽和奇妙。

二、幼儿园艺术特色环境的创设策略

基于以上理念,我园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以及大自然、人文景观中汲取灵感,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合理布局园舍、科学配置资源,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园所环境与艺术特色、园本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园的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稳健的审美表达,每一个空间都能满足幼儿主动探索的需求,让环境成为一本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一)联通大自然,创设淳美环境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与自然的有效联结,在联通自然的环境中萌发对艺术最朴素、最原始的认知,萌发探索自然知识奥秘的兴趣,我园在创设园所环境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着“融合”和“平衡”两大原则。融合,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样态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环境与园所文化特色的融合;平衡,是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建造之间的平衡,也是满足幼儿游戏、探索需求和实现教育意义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我们因地制宜,对美术室进行了改造,新建了玻璃木工坊。改造扩大后的美术室透过玻璃涂鸦墙直接与自然联结,自然光线映照到室内,让幼儿有机会与光和影做游戏;并充分保留了原有的树木,枝叶从玻璃房顶外生长开来,让树木与幼儿共同成长,实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置身其中进行艺术活动的幼儿,能够近距离地观察树干与树枝盘根错节的形态,能够听到风吹过树梢沙沙作响的声音,能够看到太阳由东向西慢慢行进的过程……这些自然现象,都会成为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

我们在幼儿园四楼天台还建造了一块种植园地,幼儿和家人在自家“承包”的一方菜田里亲手播种、插苗、浇水、施肥、收获,见证一粒种子、一棵菜苗的生命旅程,在亲近阳光和泥土、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聆听生命的节奏。这些体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精神体验,激发幼儿生命的活力。

(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营造视觉美感

德国哲学家席勒认为,只有通过美感教育的陶冶,才能促进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增进社会的和谐。在联通大自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平面布局和立面造景,让一步一景皆特色,同时注重各个景致的整体和谐,因地制宜地為幼儿精心打造出安全舒适、温馨有爱且富有艺术之美的户外及室内环境,让艺术回到花草之间,让自然的园林环境成为最好的视听空间。

1.用绿化种植和立面造景营造艺术氛围

户外大型乔木、高大植物左右都配以小乔木相互掩映,同时伴以常绿植物灌木丛,以枝型色彩作为视觉中心过渡,与地被植物和鲜花相呼应。幼儿园围栏以钢琴黑白键为灵感,高低起伏宛如凝固的优美旋律,栏杆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花木,视觉层次感丰富多彩。此外,在绿化种植中穿插了各式各样的立面造景,如钢琴模型、小木屋、微景观等,让整个幼儿园的大环境更富有艺术之美。

2.功能区的设置应注意动静和谐

30米塑胶跑道、泳池是幼儿的欢乐世界,幼儿在其中戏水、奔跑、游戏,是“动”的体现。而跑道旁是大树掩映下的玻璃木工坊,泳池旁是沙池,幼儿在玻璃木工坊和沙池中都进行相对静态的活动。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生动地诠释了整体空间布局中动静平衡的和谐之美。

3.用多样化的绿植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

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广州的气候特点,在幼儿园户外和室内,种植了丰富多样的绿植。一方面,我们注意绿植的色彩搭配管理,以深浅不一的绿色植物为主调,间或跳动点缀明黄、浅紫等植物或花卉,避免大面积使用对比色,通过营造色调和谐、搭配合理、明朗温馨的色彩环境,调节幼儿的情绪,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感受。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在遵循地域气候特征的前提下,尽量能让幼儿在幼儿园也能看到春天的萌生、夏天的繁盛、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凋零,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生命的枯荣。

(三)把握细节,创设浸润式艺术环境

我們不忽略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园所环境处处体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幼儿园的多处小角落,充分体现了环境隐形的教育价值,空间有限而意味无穷。比如,幼儿园二楼小阳台上绿意盎然的花草间,垂挂着大大小小、长短粗细不一的“音阶风铃”,这些风铃经过专业调音,在有风的时候,风铃随风摆动,空灵的声音编织出风的旋律,幼儿身在其中游戏、学习,受到自然的熏陶。我们还利用了三楼楼梯转角处的空间,开辟出一片竹音阁,竹制手摇风铃取材自然,高低悬挂其间,幼儿在竹树间穿梭,轻轻摇动风铃,有小雨声,有海浪声,直抵幼儿的心灵。

(四)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让室内环境“会说话”

1.创设与艺术想象、表达相适应的活动环境

在幼儿进行艺术活动时,我们创设了宽松、开放且具有引导性、支持性的活动环境,以鼓励幼儿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并能主动地体验和感受艺术美。比如,在音乐欣赏活动“森林音乐会”中,教师和幼儿提前在课室里装饰树叶、蘑菇、小动物等,以营造出森林热闹的氛围。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丰富了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歌曲中不同小动物所带来的不同的声音,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2.创设能满足幼儿不同层次学习需要的艺术活动区

区角作为相对独立开放的空间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更为自由宽松的物质环境,而艺术活动区更为幼儿在艺术的天地里表现独特的意识和感受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同时,环境创设需要包括各种丰富的触觉刺激物,使所有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经验,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因此,我们在艺术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只考虑“好看”,关键要“好用”。一方面,所选择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所选择的材料应给幼儿带来参与感和体验感、能够激发幼儿即兴创作,这类材料为幼儿进入艺术的世界找到了捷径。比如,巧妙收集、利用安全无毒的自然材料、生活材料以及成品或半成品的自制材料,如小石子、贝壳、落花、旧塑料瓶等,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最需要的进行学习与探索。这为幼儿提供了表达、创造的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要。

“教育对儿童的巨大影响,是以环境为工具,让儿童受到环境的浸染,从环境中获得一切。”我们希望,在我园长大的幼儿,能够懂得爱护自然、拥抱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好,能够获得艺术的浸润和文化的滋养,能够拥有探索的精神和创造的灵气,也能够感受来自幼儿园和教师最深厚质朴的爱。相信,这也将成为幼儿未来人生中源源不断的能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罗 艳.好的幼儿教育:从淳美环境的创设开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

[4]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实践策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