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主题课程下自然类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2020-01-15钱怡杨

教师·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

钱怡杨

摘 要:在幼儿园主题课程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内容需要创设相应的主题课程环境。无论是班级环境还是区域游戏环境,都需要材料的支撑。文章结合大班主题课程内容,以低结构自然类材料为对象,进行有计划、有创意、有组织的投放并使用到班级主题课程环境中,充分地挖掘低结构自然类材料的功能和价值,关注投放的适宜性、有效性、创造性,从而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自然类材料;大班主题课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121-02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环境会对特定的个体和群体产生影响,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主题课程是注重幼儿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快乐学习的体验,幼儿能够在主题教育课程中,自行发现、构建学习。所以在幼儿园主题课程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内容,需要创设相应的主题课程环境。无论是班级环境还是区域游戏环境,都需要自然类材料的支撑。

一、目前大班主题课程中材料投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大班幼儿园的调研,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很重视主题课程。然而,大多数大班在主题课程的材料投放方面尚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有效性差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材料配置不合理,缺乏适宜性

目前大多数大班材料投放不合理、不适宜,难以满足大班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活动需求。一是在相应的主题课程中,投放的材料以及相关内容与大班阶段幼儿的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相悖。比如,在语言区,只提供一些简单的图书,图书内容难以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二是相关主题的活动材料不足,难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求。目前幼儿园大班的活动区域包括音乐区、阅读区、语言区、美工区、生活区、益智区,角色区,但各区域所需的活动材料投放不足、数量有限。

(二)材料众多繁杂,缺乏层次性

在班级的主题课程环境下,投放的活动材料众多,种类繁杂,无法体现出主题课程的特点。材料的来源一方面是幼儿园市场采购的成品材料,另一方面是教师自主制作的材料,虽然品类众多,但没有分门别类,材料可操作的难易程度不均,缺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投放次序,难以与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力发展相匹配。

以美工区为例,多数幼儿园大班的材料投放种类繁多,没有层次性,幼儿难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匹配的材料,这就削弱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三)材料投放盲目,忽视幼儿个体间差异

大班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间差异明显,即便是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兴趣特点、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也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水平。有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快,性格开朗,渴望交流;有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慢,社交能力差,只能进行简单交流。但多数幼儿园活动材料的投放较为盲目,而全面铺开投放各种材料,往往会忽视了幼儿个体间的差异。

以科学探索区为例,通常探索区材料应遵循耐用、靈活、多功能、易操作等特点,但多数班级却忽视了材料的探索性,购买或者制作一些功能单一及难度层次较高的材料,导致一些发展较慢的幼儿对所供应的材料感到难于操作,缺乏兴趣,而发展较为快速的幼儿会觉得这部分玩具过于简单,妨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四)材料缺乏整体性,过分零碎

班级主题课程,是根据主题对教育活动进行组合,各学习领域内容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有体系、有整体目标的课程活动。在主题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需要选择符合主题课程的教学内容,准确地确定每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要投放相关的活动材料,然而,在投放的材料中,并没有注重整体性,大多数材料过于零碎或者种类繁多,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无法达到主题课程实施的目的。

以益智区为例,在主题活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根据主题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然而,在材料的投放上,很多教师喜欢“搬来就用”,看到可使用的材料就投放在益智区,导致了益智区材料零碎、繁多,幼儿无法正确地选择材料,缺乏整体性,达不到活动的目的,幼儿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如今大多数大班的主题课程环境中,材料的投放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近阶段的主题课程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探究性,要考虑材料是否能引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否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

二、自然类材料在大班主题课程环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自然类材料的优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而自然类材料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材料,如树叶、树枝、树皮、花瓣、果实、种子、石头、泥沙等,都属于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定的玩法,它们低成本、变化多,可塑性强,便于幼儿操作,容易引发幼儿的联想与创造,能引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

(二)自然类材料在主题课程环境中的价值

主题课程环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爱好,围绕一个相关的话题内容,创设与话题有关的班级环境和区域游戏环境。它有一个系统性的主题内容存在,然而现在教师习惯使用“搬来就用”的材料进行环境创设,导致环境创设时材料种类杂乱、松散。高结构材料较多,且没有统一性,课程环境缺乏趣味性、互动性。而低结构的自然类材料灵活、自然,没有固定模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创设的环境越灵活、越开放,对幼儿的发展越能起到积极作用。提供的低结构材料作为基础材料,能大大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能结合主题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实现大班主题课程中自然类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对策

(一)幼儿参与材料搜集并进行分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在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相关自然类材料。因为教育最终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幼儿参与搜集的过程,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搜集的过程中,幼儿更加了解和熟悉不同的自然类材料。在主题课程实施中,幼儿在活动中用自己搜集的自然类材料进行活动游戏,幼儿能够感觉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例如,秋天散步时,幼儿发现操场上掉落了很多树叶,他们将树叶捡回至班级,可以放在美工区进行装饰、拓印等艺术创造活动,也可以放在科学区进行分类或者研究树叶的经、脉、表面等。其实,幼儿自主寻找和探索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

(二)结合幼儿不同能力层次,有效投放材料

大班阶段的幼儿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发展水准不一,因此活动投放的材料也不尽相同。根据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想要让每个幼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教师应结合大班阶段幼儿的能力层次和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对活动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设置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层次特点的材料分区,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活动材料实现物尽其用,提升其有效性。以美工区为例,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木块、木板等大一点的底板。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原木片、鹅卵石、竹筒等不规则形状的底板供幼儿绘画。甚至还可以提供更难的绘画工具,鼓励能力层次不同的幼儿进行尝试,以便达到满足幼儿不同层次发展需求的目的。

(三)关注幼儿需求、及时调整材料

在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幼儿使用投放材料的情况,应和幼儿一起探索自然类材料在主题课程中的运用。教师要将主题课程中的内容充实到环境中,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和方法,从游戏、环境中退到幼儿的身后,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的游戏回归到生活。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玩得津津有味,还是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材料。以益智区为例,幼儿在尝试用竹子制作飞行器的过程中,发现竹子数量不够了,教师就可以灵活对其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到材料箱或者别的区域去借一些材料过来。在下次游戏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增加竹子的数量。同样地,在益智区,幼儿对教师投放的松果,显得无从下手。说明这个材料,在这个区域、这个活动内容过程中不适合幼儿,那么教师应该减少相应的数量或者调整活动教育的策略。

四、结语

主题课程是一个有完整体系的教育模式,在主题课程环境中,如何有效地投放活动材料,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是积极推进幼儿园活动实施效果的关键。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的优秀经验,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让环境、游戏都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在大班主题课程中,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都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摒除教师的“一言堂”。选择适合幼儿的,低结构、高效、可塑性较强的自然类的活动材料,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投放与分享、形式与内容的合力,实现幼儿园主题课程“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 云.区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6):95-96.

[3]熊 巧,趙红霞.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荆门市城区幼儿园为例[J].荆楚学刊,2016(5):90-96.

[4]时 丽.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45):191-192.

[5]曹 梅.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自然材料的运用[J].创新时代,2017(10):78-79.

猜你喜欢

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论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
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