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让数学思维出彩

2020-01-15邵作萍

教师·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小学数学

邵作萍

摘 要:提问是教师上课的一种基本方式,但有时一个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引出课堂所有知识点,所以对数学教师来说追问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文章分析了追问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并阐述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追问的有效方式,还总结了应用追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追问;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63-02

追问是刨根究底、反复多次地提问。教育教学离不开对话,对话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追问。在学生正确回答教师课堂提问的基础上,进一步紧扣教学目标的深入追问,可以使教学往更深层次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追问的意义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都是枯燥乏味的,导致很多学生都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排斥感。现在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更方便地将问题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共同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0~20分钟。当课程进行到一半,教师开始讲解公式的时候,也正是小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的时候,就容易导致小学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进度。教师由一个问题追问到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将小学生游离在外的思绪拉回课堂,使其集中注意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宽阔的知识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进行深入的讲解才能让小学生完全消化知识。比如当讲到“二元一次方程”时,通常教师都是直接抛出概念方便学生理解,但是当教师从传统的“鸡兔同笼”问题入手,通过不断进行有目的地追问,学生陷入沉默的思考时,教师从侧面引申出“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恍然大悟。这样解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水平

数学是较为抽象的课程,学好数学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然而,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追问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久而久之,不少學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疲惫与恐惧感,这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提高,会影响其数学逻辑能力的增强。由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巧妙地追问,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正确联系生活实际,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路径。

(四)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一个班的数学整体成绩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在于班里存在着较多的学困生,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思路,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趋向于依赖教师,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只有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并努力提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题目,逐步带领他们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二、追问的方式

(一)利用追问引出新课

学习数学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这在小学数学中就有体现。教师通过追问可以很好地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入新知识,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查漏补缺,还融会贯通地掌握了新知识。

以“梯形的面积”为例,很多小学生早就能够熟练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梯形面积的关键是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翻转,与其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高不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追问: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转化后计算又需要注意什么?一部分学生在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时忘了除以2。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学生就会逐渐明白因为这是由两个梯形拼接而成的,所以求得的结果要除以2。如此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对比并融会贯通,小学生就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更好地运用。

(二)利用学生的精彩回答加深问题,扩展其知识面

小学生因为受各种限制,知识面没有成年人那么宽广,所以小学生对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是扩展知识面最恰当的时机。当有学生做了精彩的回答,教师不仅要适时鼓励,更要把握时机加以追问,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讲授“乘法结合律”时,教师问125×3+125×5的答案。学生们在草稿纸上分步演算,只有一个学生飞快地计算出答案为1000。这时候教师就要在鼓励、肯定他的同时,追问他是如何计算的。这时候学生自信心增加,说出了“乘法结合律”的内涵。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出今天所授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鼓励更多的学生创新思考。

(三)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追问,让其意识到错误

所有人都会犯错,学生陷入思维误区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直接纠正往往不能让学生铭记于心、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倘若通过追问式纠正,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印象深刻,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不会再次犯错。

例如,有一道应用题:一只货船从A点出发,顺水行驶的话,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需要3小时到达B点,逆水行驶的话需要4小时才能到达。求这只货船往返A、B点的平均速度。有很多学生会混淆概念,用求速度的平均值的公式求这只货船的平均速度。这时候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在不断的深层次的追问下,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意识到平均速度需要用路程÷时间。这样的不断追问,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四)小组追问,碰撞思维火花

一个问题在一个学生那里陷入僵局,教师往往没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时候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没有了束缚,学生思想更加开阔,想到什么说什么,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学生能从小组讨论中吸收很多自己没思考到的想法。

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却蕴含了陷阱,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有的学生甚至不假思索就给出了答案,最后有两种答案。这时教师进行追问:为什么会有两种答案呢?原来是一个将腰长算成了3厘米,一个将腰长算成了6厘米。教师接着追问: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再让小组讨论,最终找到答案,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边。这样的追问教学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五)通过追问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

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以此来促进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问题的完美答案。

例如,教学“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教师需要科学全面地实施恰当的问题情景教学,并在情景中一步步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实现巩固知识并高效接纳新知识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锥形玻璃容器并提问:如何求此圆锥容器的体积呢?学生对此激情高涨,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圆锥容器里的液体倒入正方体容器中,通过计算正方体容器的体积来计算圆锥体积。教师接着提问:若是圆锥木块呢,它不能像水一样倒出来,这时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生:将它浸入装有液体的正方体容器中,通过计算多余液体的方式来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师: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包,我们该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学生此时思维更加活跃,为了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而積极抢答……教师通过逐级追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灵感,并给予学生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以刺激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三、追问的注意事项

(一)追问时要问关键问题

小学是初中、高中的基础,学习时间紧迫,任务也比较繁重。所以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需要紧扣问题,不要浪费课堂时间,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例如,教学六年级“圆柱体”这个概念时,教师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问小学生平时能够看到的圆形物体有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足球、篮球、乒乓球……但是足球等是球体,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脱离了课程的教育目标,模糊了圆柱体的概念,浪费了上课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研究教育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相关问题,使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二)追问时难度不可过高

小学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知识面相较成年人来说比较狭窄,所以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切记不能为了加快进度而脱离小学生的理解范围。这样的追问会使课堂陷入沉默,学生会觉得课堂难度大,更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从而开始抵触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增加追问的次数。

(三)抓住时机,及时追问

教师和学生缺一不可,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当产生火花时就是进行有效追问的最好机会。当学生和教师有不同的见解时,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提出问题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当教师讲授“倍数”这一课时,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会得出2的倍数有4、6、8……那么这时候教师顺势追问:2是不是2的倍数呢?很多学生会进行思考,因为一二得二,所以2也是2的倍数。有效的及时追问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教师上课是一种艺术,追问更加是一种艺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潜心研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经验,然后加以创新,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追问教育方式。追问展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连接了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玲娇.“问”有学问方能出“彩”——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29):58-59.

[2]贺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7(19):44-47.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小学数学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