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探究

2020-01-15朱静琳

科技资讯 2020年34期
关键词:成长解决方法心理健康

朱静琳

摘  要:为确保社会和企业人才的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始进行进一步扩招,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大环境,其在内心之中对这种竞争的意识已经逐渐强化,与此同時随之而来的是逐渐增多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心理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否需要多种因素影响、也需要多种内容结合,因此说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在得到良好指引下自然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成长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a)-021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ocial and corporate talent needs are fully met, my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expand enroll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is competition in the heart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leads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ental illnesse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ut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contents. Therefore,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more complicated, under the good guidance, it can naturally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s; Solutions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进程正在逐渐加快,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产生了一定改变,面对社会中逐渐加剧的竞争,使得大学生健康成长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心理问题,有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社会的大学生群体之中,存在一部分学生被消极情绪所影响,最终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因此对于当前高校来说,在教育以及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与时代脉搏相结合,立足于实际情况,借助全新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手段指引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影响因素

1.1 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阶段的学生各项能力已经具备,此时大学生开始对自身想法、他人看法等越来越重视,加之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实施过程中,并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导致大学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自身一些方面的行为或心理等仍然有偏差存在。此外,网络的全面渗透,一些新颖的信息和价值观等也开始充斥大学生思想,加之一些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也会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1.2 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人口、家庭经济、家庭受教育环境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重要因素。现阶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环境是不同的,这也造就了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2]。来到大学一个大家庭环境中,会出现很多性格、行为、生活习惯的碰撞,缺少抗压能力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人际关系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此外在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情形下,一些经济差偏远农村地区来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极度自卑情绪,在面对大学生活的多样性和自主性的同时,容易因为家庭经济原因陷入不好的情绪当中,影响其身心发展。父母的教育程度也往往影响着子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些对教育知识比较缺乏的原生家庭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比较专治的父母教育下,学生会出现自卑缺乏自信等性格特点;在比较宠溺的教育氛围中,学生会出现骄傲跋扈不为他人考虑的性格;在一切包办的父母教育中成长的学生,抗压能力弱,遇到不顺意的事情就会产生极端的行为想法等。因此,家庭方面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1.3 学校方面因素

大学生步入高校后,相应的生活以及学习一般都会在学校内开展,此时因学校物质和心理等方面环境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以及交通位置等为物质环境,校园文化以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为心理环境。学校的校园活动占用的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生活的时间存在冲突关系,当学生不会时间管理规划的时候,就会产生趋避式冲突。当学生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不被满足时,会出现一种落差感,从当前一些高校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大学生的对物质环境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一定满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学校心理环境的不健全,不仅难以保障大学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良好实现,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1.4 社会方面因素

现阶段人类生活的开展,必然需要以相应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所以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社会方面的经济以及加直观等内容,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这一过程中逐渐改变了政治以及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内容,因大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具备稳定的生理以及心理,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3]。如一些大学生之中有认知偏差现象存在于社会加直观方面,对文凭和名牌大学学历过于看重,人生视野逐渐被窄化,此时对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建立极为不利。此外,因大众传媒的普及发展,一些满是商业物质取向的内容就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拜金以及享乐等主义很容易迷惑大学生,一些情况下也会导致学生严重加直观偏差问题逐渐产生。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应对措施

2.1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学生自身方面增进心理健康,同时在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能够保障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其具备的知识水平较高,加之认知能力和稳定价值观的形成,如果仅以学校和教师的说服性教育难以保障收获显著效果,此时就需要将大学生主观性作用充分发挥,保障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得以良好实现。具体教育开展过程中,可以与压力调节模式相结合,由教师对大学生自己生活的合理性规划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对各种压力缓解方式有效掌握,促使大学生健康生态状态得以良好形成并长久保持[4]。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心理学和哲学经典等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从自身特点和水平为出发点、对与之符合的心理素质训练积极开展,促使学生自我强度不断提高;学校和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各心理健康活动积极参与,基于专业心理资源和内容的充分熟悉,保障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

2.2 立足于学校方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予以高度重视,确保良好社会心理环境得以有效创造。作为隐性课程之一的校园文化,其一直以来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影响,对于大学阶段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来说,温馨、活力、希望等应该是其具备的特征,其应该保障学生学习和成长等方面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并且更应该对学生各种能力协调发展予以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多方面建议等给予尊重和认真对待,为学生愉悦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所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就是良好校园文化构建,如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绿植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为出发点。

其次,对学生生涯规划进程加以重视,在学生生涯发展目标方面进行明确。大学阶段的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清晰明确自身所读专业的未来发展,此时就需要学校对生涯规划和选课辅导等积极开展,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来说,其应该在大学生刚步入大学阶段学习时对新生座谈以及班会等加以利用,之后由高年级学长对自身学习生涯规划过程进行介绍讲解,为新生后续的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在学生明确自身生涯规划并设计具体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为学生的安心学习提供更好指引,减少学生们的顾虑,为心理健康打下基础。

最后,在校内心理卫生工作方面加强宣导力度、促进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不断强化。高校内建立的心理咨询中心,其作用不仅仅是为危机事件和问题学生提供帮助,同时对于一些高校学生来说,一旦发现自身心中存有疑惑或不适应生活等都可以向心理咨询中心求助,高校内建设的心理咨询中心不仅需要对个别以及团体等咨询工作积极承担,同时其还应该将一些自我探索以及生涯规划等服务提供给学生[5]。为确保校内心理卫生工作得以积极宣导,可以借助心理健康团训来进行,通过其一些心理健康推广活动的积极开展,让学生正确认知校内心理咨询中心作用,借此为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逐渐增强,促使学生心理困惑及时解决,更好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6]。

3  结语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有以上途径,同时在校内思政教育、社区活动参与等方面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收获显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讲自身引导等作用充分发挥,更好的带领大学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耿娜.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82,84.

[2] 周传海,王翠翠,李林,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2014(6):207-208.

[3] 陈慧玲.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方法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9):90-91.

[4] 张峰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维立体模式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9(17):212-213.

[5] 张婷.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15-117.

[6] 何振华.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20(12):220-221.

猜你喜欢

成长解决方法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