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学而导,顺学而教

2020-01-15林秋莲

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质疑体验

林秋莲

【关键词】核心素养;动态生成;质疑;个性朗读;体验;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下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和指导性内容。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在充分质疑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质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在不断的质疑中引发学生思考,在解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层层释疑,步步深入,最后在反复质疑解疑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搭石》时,我根据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因为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所以大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个疑问:“搭石”是一种普通的东西,怎么能寫出精彩的内容?课文为什么用“搭石”做题目?“搭石”的美在哪里?看到一个个期待的眼神,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调整既定的教学思路,深入引导学生围绕“搭石”展开探讨,主攻一点,层层深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有了这些铺垫,学生自主品读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深入感悟中经常会产生不少疑问。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们教师要善于急中生智,充分利用新的探究价值,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在教学意外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出现,有些教师显得茫然无措,甚至干脆置之不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这些意外恰恰正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资源。对此,哪怕是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并随时捕捉每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意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势而上,顺学而教,挖掘其内在意义,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

如,在教学《黄鹂》时,当我在声情并茂描述黄鹂时,一个学生突然学着黄鹂叫了一声,大家都笑了。面对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如果我草率地批评这个学生,不仅挫伤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也更大大打击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此情此景,我略一思索,急忙抓住这一出乎意料的生成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位同学的黄鹂叫声,学得像还是不像呢?全班学生迅速分成两派开展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空前热烈,我也及时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给学生科普了一下。趁热打铁,我又及时抛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描写鸟鸣的诗呢?一下子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家迫不及待地说出有关的诗句……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科普知识,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诗歌熏陶。教学中的“意外”却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养成时刻关注学生一举一动的习惯,捕捉任何不易觉察的课堂教学意外,更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利用和发挥的机会,完美利用这些“意外”,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个性朗读中激活学生情感因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必经过程,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又用自己的体验去指导自己的朗读,在自我互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产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焕发出强烈的探求欲望,激活内在情感因子。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反复朗读中,我给学生的朗诵配上“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段和音乐,让学生在悲痛心情中好好地揣摩父亲在地震中的内心思想,在视频的引导下体味父亲的痛苦与坚强。同样在教学《春》时,我在播放歌颂春天的轻音乐中,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朗读课文。优美婉转的音乐、如梦如幻的意境,让学生置身在春的美景中,感情的波涛冲破理智的防堤,频频摩擦出思维的火花,自主交流、主动学习也就变得容易了。

四、在深刻体验中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适时抓住机会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体验的快感,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秋游回来后,我便特意上了《秋天》这一课,,作为教师的我只说了一句话:同学们,昨天大家玩得怎么样?学生的话匣子便立刻打开了,你一言我一句,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着不同的感受,分享着共同的快乐。在表扬大家发言的同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对比学习中学生有感而发,体会也就深刻了。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的感悟也就变得丰富而又韵味十足。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质疑体验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