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0-01-15郭秀兰

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品质高尚

郭秀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

在素质教育下,高中地理教师非常重视开展德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一味地讲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进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对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进行德育时,教师结合地理教学内容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引导,从而推动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教学中如果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渗透德育,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不到更多的道理,并且学生的思想认知难以提高,致使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不客观、不全面,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还会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和进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应结合地理知识渗透德育,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学到很多知识,又能在教师的教导下,理解、掌握地理知识蕴涵的一些道理、道德品质,促使学生高效学习道德品质方面的德育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发展。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需做到积极渗透德育,并且根据不同的知识向学生讲解不同知识蕴涵的道理,学生听懂了很多道理,并且记住了知识中渗透的正确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三观正确,日后遇到不同事情、看到不同事物,都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看待,说明地理教学中教师发挥知识的育人作用能够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二、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一)立足教材渗透德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知识点以外,还应立足教材渗透德育,使学生从知识中获取很多道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身的责任等。由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高尚的品格,同时学生在道德素养熏陶下提高了素质,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发展。由此说明,地理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德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教育效果。

(二)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学生学好地理学科,还应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推动学生日后成长和发展中具备高尚的品格,以此促进学生未来更好成长。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这样一来,就可以边讲解地理知识边渗透德育,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观念、高尚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核心素养。

(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德育时意识到长期向学生讲道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为了避免学生听不去道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从而以全新的教育方式进行德育,能够使学生积极听从教师的教导和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听道理的积极性,还能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有利于取得不错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学生时,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对于推动学生更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社会各界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高中地理教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師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告诉学生知识蕴涵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听课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优秀品格。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品质高尚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跟踪导练(一)(1)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
乐于助人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材料作文“卑鄙与高尚”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