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眼中的庄子

2020-01-15丁康立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守望者

丁康立

坦率地说,喜欢上庄子,最初是因为他的寓言故事。

鲍鹏山在《庄子:永恒的乡愁》中写道:“这里生活着的是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的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鼹,以及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这些自然意象构成了他著作中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人。最喜欢《庄子·外物》中“儒以诗礼发冢”这则故事——

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擪其顪,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啥意思?翻译出来可能会惊着人:两个伪儒嘴里一边诵背着《诗经》《礼记》,一边却干着盗墓的勾当!大儒在上面指挥,小儒在下面行动,语言文质彬彬,说话引经据典,行为循序渐进,动作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贵重的珠子。用我们现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表面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背地里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在我眼中,庄子是一位幽默的文学家。再读《庄子》,我依稀看到一位孤独的守望者。

他在《在宥》中说:“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社交或许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却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庄子在孤独之中守望着那个时代缺失的灵魂——淡泊与宁静。想及此,《庄子·大宗师》中的一句话忽而闪现于脑际:“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很多人只记住了(更甚者误读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实,“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才是庄子真正想表达的:为达到某种共识而做出如此多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不如大家忘掉这些争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大道之中自由自在地徜徉。多么睿智的见地,若每个人都认真领会一下庄子的这句话,恐怕战国时代会减少很多征伐,后世可能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正统之争”“地名之争”了吧。

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

打开《庄子》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眼极冷,心肠极热”的庄子。眼冷,故针砭时弊、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天悯人、悲慨万端。

(指导老师:孔  勇)

明灯点评

作者心中的庄子虽是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却“眼极冷,心肠极热”,可谓一语中的。庄子一生淡泊名利,和老子一样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他内心深处实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他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憎——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不问;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才有了“庄生梦蝶”。正因为对社会爱得热烈,所以他才对世事恨得如此彻底。作者读懂庄子,获得千百年后的共鸣,经典由此传承。

猜你喜欢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守望者
淡泊明志
一朵云的梦
宁静致远(外一首)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君子:中国的贵族精神
大桥上的守望者
放下浮躁,宁静致远
中国工匠精神研究
宁静致远:语文课堂应有的“静界”
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