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挈诺学派的发展及对建筑创作的影响

2020-01-15姚力豪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3期
关键词:克莱学派建筑师

姚力豪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2.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1 引言

瑞士的建筑因其特殊的地缘因素广泛的受到欧洲各国的影响,在近现代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内涵,因其尊重场所精神,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以及精细的建筑构造设计也影响着全球建筑思潮,而提挈诺学派是其中重要的实践力量,它的产生得益于欧洲丰富的历史文化,它的发展给予现代建筑更广阔的发展内涵。

2 提挈诺地区

提挈诺是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瑞士与意大利边境之交的一个地区,属于瑞士南部的一个省,位于欧洲中心,属于意大利语区;提挈诺的欧洲核心位置使得该地区同时受到意大利北部文化、地中海文化以及欧洲多种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提挈诺地区独特的建筑艺术观。

2.1 意大利文化的影响

提挈诺地区受到文化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支是来源于南部的意大利文化运动,自文艺复兴运动起还受到威尼斯学派及未来运动以及意大利近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对于欧洲广泛的文化影响,提挈诺建筑艺术没有直接的转移这些思潮,而是基于自身的地域文化以及气候特征进行了理性转化,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乡土建筑文化气质。

2.2 对提挈诺地区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师

2.2.1 路易斯·康

对于提挈诺以及世界建筑来说,路易斯·康可以说是一位居于关键地位的人物,他的理性建筑实践于提挈诺学派有着以下几点影响。

①摆脱了抄袭古典图案的困惑,或者现代主义的呆板、缺乏生气的特点。

②他对于博塔或者提挈诺学派以至于后现代思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③他认为古典主义的核心和精神内涵是比例而不是装饰,因此在他设计的时候不是简单的采取古典主义装饰细节,而是高度重视比例的古典规范。

④这种立场在年轻的提挈诺学派建筑师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中逐步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开始走向后现代的道路。

2.2.2 斯卡帕

斯卡帕趋于理性的建筑观体现在其实践中建筑材料的过渡、基于古典建筑的尺度与比例理性划分,对于建筑的功能与空间感受不局限于冰冷的材料,更多的考虑到地域特点与人的情感感知,这体现了建筑师对于建筑材料、结构、空间的本质认知,富于变化,找到地域特征,这些给提挈诺学派的建筑师产生很大影响。

2.3 提挈诺学派的发展

作为提挈诺学派的第一代、第二代建筑师 Rino Tami,Augusto Jaggl,Alberto Camenzind致力于建筑创作的本土化与现代建筑语言相结合,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来对待环境和历史。随后建筑师Peppo Brivio,Franco Ponti,Tita Carloni也进一步继承了他们的观点。上述建筑师多位师承关系,他们的建筑创作更趋于基于地域特征的理性创作,极大的影响到欧洲近现代建筑设计乃至于世界近现代建筑实践。

纵观提挈诺可以发现,提挈诺建筑并没有走简单移植和翻版的道路,而是从关注历史地段的形式特征和对特殊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的融合出发,重新思考如何将地区典型的乡土文化和现代建筑元素相结合,提挈诺建筑师不断思考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建筑之路,到如今建筑师如何基于空间的结构表达,空间对于结构的影响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结构参与建筑的表现。

3 提挈诺学派对建筑师创作的影响(以克里斯蒂安·克莱兹为例)

克里斯蒂安·克莱兹(Christian Kerez)是瑞士建筑师,现在在ETH任教,93年在苏黎世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一墙之宅的基地位于苏黎世西南部的维狄康区(Witikon),位于山坡南麓,西面不远就是苏黎世湖。周边的建筑环境是农场及部分更新过的农房,这些农业建筑产生于80年代~90年代;良好的建筑环境与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环境,山地形成自然的台地,台地拥有更为广阔的景观,这些使得此地拥有良好的居住价值。而一墙之宅的业主在此处获得了一个较为狭窄的用地,希望能够依托良好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建造一处住宅。

3.1 方案构思

项目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好狭窄的地形而获取较为丰富的空间以及引入良好的自然景观,业主希望获得两个等面积大小的独立住宅,加之当地气候因素,综合考虑总结以下几方面问题并给予回应:

(1)保温:地区冬季寒冷,克莱兹想到用双层玻璃和厚实的混凝土板来实现保温。

(2)回应当地的民居:克莱兹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立面,采用消隐的方式消失在当地,这其实是对于当地风貌的尊重。

(3)地形狭窄,两户以何种方式结合?如何使两户获得良好景观 :克莱兹最初的三个方案,第一个弧形的建筑轮廓,由一个公共空间联系。第二个两个体块相互堆砌,共用一面墙体。第三个两个弧形体块,由点状相接。

(4)如何通过结构获得空间流动性?如何通过结构获得空间流动性:考虑从功能上出发,沿基地的控制线,得到建筑的基本型,把建筑基本型分成两个体量相等的型,在现有的两个形态根据业主所需空间划分空间,同时形成另个房间的补型。

3.2 结构作为划分空间的界面

在一墙之宅的各层都会看到折片状的墙面,折形墙面一方面平衡楼板,另一方面折面处形成了丰富的空间,而这种空间是互补的,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此消彼长的空间结合落地窗户,使得原本比较局促的空间,在感受上并不狭小,这些折形片墙巧妙地承担了结构与划分空间的双重作用。

3.3 结构策略

一墙之宅在结构策略中巧妙地利用折板墙体的不同弯折,并将弯折的墙面进行重叠,这些接触点形成有效的线性传力路径,而较厚的楼板则充当了梁的作用,而不同的折板为空间的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从剖面上来看沿进深方向,剖切多个面,可以看到,墙结构的剖面基本上是在中轴线的左右,如果偏移,另侧也会有结构做平衡,这也表明结构的合理性。

4 回归建筑本质的思考

在克里斯蒂安·克莱兹的一墙之宅中,我们看不到复杂的建筑构件,新奇的建筑形式,反而连最基本的梁柱体系也消失了,外部形体简单成一个方盒子。其结构与空间的统一,进而引发结构与空间的逻辑,而与这种元素的极简相反的是其建筑空间的复杂性与新颖性,建筑空间具有流动性,开敞性,多样性和无极性身处其中能感觉到全新的空间体验,建筑的空间本质来源于克莱兹对于建筑原型的思考,而建筑的独特性来源于克莱兹大胆地探索与创新。

5 结语

对于提挈诺学派建筑师的解析不能只停留在功能与空间层面,深入探究并阐明其代表建筑师及建筑作品的社会背景及根本思想内涵才是值得去学习的。

在提挈诺学派中,针对性的探究了克里斯蒂安·克莱兹的一墙之宅,其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于场所精神的尊重,对地域及环境的态度,建筑结构与建筑空间的逻辑等,分析了一墙之宅中结构与空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关系,并对结构形式做了深入的解析,来揭示内部空间是如何影响到最终的结构形式,以及结构对于空间的作用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空间。

猜你喜欢

克莱学派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漫画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意料之外的结果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意外的结果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