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张掖市为核心的河西地区经济增长极发展浅析

2020-03-26谢晓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3期
关键词:张掖市河西走廊张掖

谢晓芳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延伸内容

1.1 增长极的概念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发表《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中第一次提出了增长极的理念。由物理中的“磁极”的理论中衍生出来。把中心城市比作为磁场中的极,对周边城市的空间有离心力或者向心力的相互作用。主要观点是:由于区域主导产业的聚集发展,而不同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理念,将会产生一些特殊地区经济资本和技术的聚集,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对其他的产业或地区产生有力的连扩散效应,从而加速其他产业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区域内经济的增长极。[1]

1.2 增长极理论的进一步解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经济空间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学术界对于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和德裔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是增长极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缪尔达尔对经济增长极理论实践的分析后,得出了增长极理论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波和扩散的理论。赫希曼则提出了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从地理学的方向出发,提出区域增长极战略的基本思想。资本和技术的聚集比分散更有益于经济增长,也就是将地区中的城市联系起来。布代维尔将增长极从经济理论拓展到经济政策,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和增长极的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2.1 河西地区的区位条件分析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陆上交通咽喉之地。整个片区位于黄河以西,呈长条形,南侧有祁连山脉,北侧有阿拉善高原,形成一个夹谷状,形似走廊。片区北接新疆、南与甘肃省省会兰州连接,东西长约一千千米,南北宽从十到百千米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黄河以西地区。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通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新的“一路一带”规划战略中,河西走廊是联系我国与中东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新疆、中东国家货物运输的必经之路。尤其甘肃省内兰新高铁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甘肃与新疆经济的发展。

2.2 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析

但对于今天河西走廊而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其经济和保护其生态。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考虑工业转型、旅游业、现代农业(制种产业和葡萄酒等)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交通联络也是河西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于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主要是保护好其水源祁连山脉生态环境和统筹协调好中下游用水。近几年,由于中央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力支持,河西地区的自然环境逐步改善,尤其是最近生态保护力度明显加大。河西地区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控制人口的增加。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缺乏一个核心城市能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3 张掖市经济发展优势

3.1 丰富的黑河水资源优势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受气温的影响,整个片区极度缺水。但是由于张掖位于祁连山脚下的盆地中,有黑河流过,且黑河流域水量大,是张掖地下水资源和黑河下游生态湿地重要的补给水源,也是张掖绿洲城市中人们生活的主要水源。与河西地区其他的城市相比,张掖独有的湿地资源优势明显,而且湿地资源生态环境良好,占地面积大,湿地区域总面积达(315.63万亩),几乎是全张掖市土地面积的5%。

3.2 交通区位优势

兰新高铁已经开通,张掖市是从青海省向西进入甘肃省的第一站。而第一条兰新线则是完全贯穿于河西走廊整个片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主要铁路交通的大动脉。甘肃省内有两条主要的铁路交通干线:兰州——西宁——张掖——额济纳旗和兰武——张掖——酒嘉——敦煌。两条交通干线,在张掖形成了一个交汇点,为张掖以后的交通枢纽站点奠定了基础。

对于航空运输系统,张掖机场于2015年在原有军用机场的基础上改建为军民合用机场,现在已经开通了张掖至兰州、乌鲁木齐、重庆等城市的航班,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对于公路交通系统,连霍高速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省内,至霍尔果斯口岸。2017年,张青高速公路在张掖境内开始施工建设。张掖处于东西向和南北向高速公路十字架构的一个重要节点。

张掖的铁路、航空、公路交通系统已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张掖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立体交通枢纽的格局已初步成型,对于河西地区城市空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3.3 矿产资源优势

在国家对张掖市矿产资源初步勘探之后,发现张掖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的钨矿、铁矿、石膏、萤石等。在所有矿产资源中,位于肃南小柳沟区的钨钼矿开发利用价值大,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资源。

3.4 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资源优势

张掖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丝路文化、佛教文化浓郁,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在张掖境内现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张掖大佛寺、山丹睡佛、民乐马蹄寺、黑水国遗址等。由于张掖地形地貌比较复杂,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自然丹霞地貌景观、金黄的万亩高原油菜花基地的扁渡口景区,还有一望无际的皇家军马场,都是张掖在河西地区独有的旅游资源,也是张掖以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5 特色农业的发展

张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境内地质条件良好,黑河流域两侧的土壤资源优越,在农业种植区域,地势平坦,在经过几代人的修正平地,农业水利灌溉便利。张掖地处寒冷区域,昼夜温差大,蔬菜瓜果品质高,无污染,形成了农业粮食和蔬菜瓜果的生产基地,由于片区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农作物生产种子质量好,形成了盛产农作物种子的基地。

3.6 人才资源优势

西北地区人才普遍稀缺,而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在张掖市却设立了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学——河西大学,是河西地区唯一的一所二本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在河西大学河西大学设置有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 9 个学科门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4 张掖市经济发展劣势

4.1 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水平低

由于张掖地处内陆城市,城市自建设以来,其经济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由表1可知,人均生产总值32729元,按照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来看,张掖整体还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发展过渡的时期,主要经济指标落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的。从表1河西五市经济数据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张掖市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就城市性质发展前景,张掖市在除了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的金昌和酒泉市以外,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

表1 河西五市2017年经济数据统计表

4.2 经济发展失衡,结构不合理

对张掖市的三产比例结构与全国、甘肃省以及河西其他相邻四市相比较,张掖市的经济结构中,一产比例比较大,二产和三产比例相对较小,导致了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的发展比较缓慢,质量低,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滞后,工业对于农业的带动效益不明显。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对影响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并且在产业技术方面缺少对新型创新理念的应用,导致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对产业的科技研发的投资少,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滞后作用(见表2)。

4.3 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在河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影响,区域经济主要依托于民营小企业的发展,没有大规模的生产设施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产品都是满足自身的需求,不能达到出口的水平。对于张掖市,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主,工业发展水平缓慢,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而且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相对不完善。在第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突出的市场经济,而且产业技术还停留在人工种植的层面,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生态绿色农业产业集群。

4.4 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缺乏与科技技术的结合应用

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硬件的支持。河西地区处于内陆城市,基础设施敷设难度大,区域内交通、电力、电信、水资源的建设投资相对比较大,而且基础设施的施工难度和工程量都很大。

对专业技术的缺乏使得河西地区区域内大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近几年在酒泉市、嘉峪关市结合新型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保证河西地区电力的正常敷设。而新开通的兰新高铁线路,增强了河西地区的区域联动性;但是整个河西地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还很滞后,就张掖市而言,基础设施将是以后城市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5 对于张掖作为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核心的建议

5.1 完善张掖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以上的分析,河西地区五市中张掖在以后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中的发展潜力较大,发展空间充裕,所以在远期的发展过程中,张掖有望能城市河西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核心城市。在张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张掖现有的区域交通枢纽的功能,为西北的客货流的运输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整产业比例,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引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理念,并考虑引入轻工业的加工产业,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增加张掖市的经济生产总值。

表 2三产比例统计对比表

5.2 优化立体交通枢纽

张掖市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交通条件则是整个片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张掖市作为河西经济圈核心城市的基本保障。交通条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是通过旅游业旅客的运输量、对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运输和对现代工业的拉动来体现。张掖处于河西地区中心节点位置,近几年来,张掖大力发展旅游资源,所以张掖立体交通枢纽的形成对张掖市的旅游业将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对于张掖现代绿洲农业进行大力的推广,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促进绿洲示范农业的建设。

5.3 在发展经济的条件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全球城镇化的进程过程中,首先出问题的是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河西地区的祁连山生态安全问题则是关系到整个大西北地区,甚至是全国的生态安全保障的问题。近几年来,张掖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控制大型污染工业的发展就是避免祁连山脉区域的空气污染问题。张掖市有黑河流过,是祁连山雪山融水形成的河西大型的内陆河流,对黑河流域大力度的综合治理,保护了下游张掖生态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美景,也是对祁连山生态补偿的治理措施,争取打造张掖市宜居宜游绿洲城市的品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需要加大力度,任重而道远。

5.4 积极发挥张掖市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河西走廊作为“一路一带”经济战略中连接亚欧大陆桥的主要的陆上咽喉要道,对于国家和西北经济的发展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张掖处于河西走廊的中段地区是经济要道中的关键节点,也是交通通道中的战略要点。张掖将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节点、物流通道和信息能源的通道,对于我国和中东地区能源物资的开发出口和经济、技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聚集和流通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对经济的各要素中转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提高城市内部的经济发展动力。在城市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对于河西其他地区将会带人其劳动力、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等的发展,强有力的经济带动作用将会向甘肃相邻的新疆、内蒙等地方的辐射,积极的发挥张掖市作为河西地区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5.5 加大创新力度,着力发展张掖特色旅游产业

张掖现有的旅游资源丰富,在2017年全国旅游城市的宣传节目中,张掖市市长黄泽元通过电视媒体将张掖的优美风景对外宣传开来。在今后张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加入特色的文化创意活动,突出张掖特有的旅游资源,能够打造出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加区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着力分类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红色旅游文化、草原旅游文化、影响世界的丹霞地貌景观、西北极致的冰川特色旅游线路、盛世壮观的高原万亩油菜花美景等。

6 结语

在河西地区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张掖市,武威市都有成为河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张掖市的交通、水资源、空间区位、生态绿洲农业等方面的优劣势的分析,明确张掖市作为河西走廊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功能。一方面张掖市处于河西走廊中段,空间上对甘肃省、乃至全国新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带动力、经济辐射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张掖市处于祁连山脚下的盆地中,地域面积广,城市的拓展空间和环境承载力相比较潜力更大。张掖现如今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张掖的自然资源增加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张掖市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都是张掖市能成为河西地区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张掖市河西走廊张掖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在河西走廊聆听
继续向北
张掖市第四中学
到张掖看黑河
大美张掖
河西走廊风情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