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材发展下的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以石林县石头寨为例

2020-01-15李曌凡廖天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3期
关键词:石头传统建筑

李曌凡,廖天赐

(1.桂林理工大学;2沈阳中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入发展,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建筑材料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正面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建筑材料变更后,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肌理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如何做到既有效地保护好古村落的建筑特征不受到破坏,同时又让村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带来的便利,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议题。

2 区域背景

石头寨位于云南省东部,是一个撒尼族聚落。石头寨坐北朝南,村落与圭山相对。石头寨属于喀斯特地貌区,位于东经103°,北纬24°,海拔1987m,被高原季风气候区所覆盖,气候温和,夏天最热月为7月,最高温约为29℃,冬季最冷月为1月,最高温约为7℃,昼夜温差大。

撒尼族村民爱护自然,尊崇天地万物,运用质朴的石头作为自己的居所。走在其中,葱茏的绿树,青蓝色的建筑,仿佛置身于仙境。石头寨的美景吸引了很多画家、学子来此写生,他们的一笔一画,将石头寨推荐给了世界。

3 石头寨传统建筑特征及选材原因

3.1 石头寨传统建筑特征

石头寨的传统建筑用木材作承重体系,比如木柱、木梁、木檩、木椽等。而石头作外墙,建筑墙体较厚,厚度在60cm~80cm,显得古朴粗旷。木头的黄褐色与石头的青蓝色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色调柔和。

村民并没有刻意地加工大自然的馈赠——石头。在建筑外墙上,采用形状、尺寸都不相同的石头交错布置,墙体不但显得凹凸不平,并且形成了粗细、长短不一致的缝隙,墙面生动活泼。

远看,石头寨的建筑是灰色调的,但近看建筑的每块石头的颜色不一致,有蓝灰色、红褐色、青灰色……且每个石块的颜色也是不一致的,同一石块上,有着不同的色彩,形成了墙面自然的色调,与周围的山水相融合,舒适了人的眼睛。

3.2 石头寨传统建筑选材原因

石头寨是卡斯特溶岩地区,石头较多,临近于世界闻名遐迩的石林市区,当时,技术不够发达,就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减去了运输费和运输的时间,所以选择了石头作为撒尼民居。当时,也有大量工匠懂得用石头造房的传统技艺。

石头寨的石材特点是冬暖夏凉、耐腐蚀、材料坚硬、不易损坏、防潮湿,便于人们的居住,也减少了平时对外墙的修缮。不像大众普遍使用的外墙抹灰的建筑,外墙容易脏,并且外墙的灰尘容易脱落,形成粉尘,污染环境。石头本身材质坚硬,外面也不再涂抹任何建筑材料包裹石材,所以,不会出现建筑外表皮脱落到地面的情况,不但让居住者免于料理掉落的粉尘,还会减少经费修缮建筑外墙面的表皮,更不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当地的建筑石材多为石灰岩,在浅海的环境中形成的,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成分构成较为复杂,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具有良好的加工性、磨光性和很好的胶结性能,不溶于水,易溶于饱和硫酸,能和各种强酸发生反应。

4 石头寨的现状及传统建筑破坏原因

4.1 石头寨的现状

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聚落群里,却慢慢出现了红色砖砌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房屋,打破了原生态的静谧。尤其在发展旅游业后,新建的餐厅、旅馆喜欢采用砖砌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房屋。这也与20世纪的一段建筑史相关,柯布西耶提倡使用钢筋混凝土,赞美机械美学,提倡标准化地建构房屋。在当时,大批量地生产建筑,并且认为钢筋混凝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地域主义,让现在的建筑趋向于一个个水泥制的方盒子,而缺乏了自己的特点。而石头寨正是趋向于这个现状发展。如果不再加以措施干预,再也见不到前人有关来源于大自然的智慧成果——石头寨。

4.2 石头寨传统建筑破坏原因

在当代,砖砌墙有保温的作用,有的砖材内部小孔均匀,可有效地防水,能防火,10㎝的砖墙防火能力可以维持在四小时以上。通过使用不同厚度的砖墙,采用不同的措施处理砖墙的表面,砖墙可以吸音和隔音。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强,并且具有可塑性,抗震性和抗爆性能好,而且,在制作时用机器浇灌制作,节约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本。

如今,石头房的每一块石头需要人们上山采集大块的石材,又通过人工将石材敲打成小石块,进行打磨。再将一个一个的石块垒积成墙。所耗费的时间较长,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在当地,很多建筑,政府未将其列入保护遗产,政府和居民没有意识到房屋特色的重要性, 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房屋的文化内涵,自己的传统文明文化的重要性,没有积极地采取保护措施。

5 石头寨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

5.1 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

完善现有的国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定,并对于规定,再进行详细措施的制定。比如在石头寨,对于房屋的搭建所选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限制,只能选用石头、木头、泥土的材料。有利于石头寨这一地区的民族旅游特色发展。防止随心所欲,与古村落不相适应的设计和搭建方式,破坏了传统建筑的历史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

5.2 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在展开石头寨的保护工作时,鼓励当地的居民积极参与,配合各部门的维修、整治工作。向居民宣传保护民族建筑的必要性与优势,宣传居住地的历史文化特点,让他们知道自己家园的珍贵性。培养当地的人们对自己家园建筑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比如政府帮助石头寨居民引入水管设施,引入燃气等清洁能源,对于管道设施,可以埋置与地下,不显示在建筑墙面和地面上,保护古建筑原有的格局和风貌。

5.3 避免大拆大建

对于“危”、“旧”的房屋部分,不应该直接对其拆毁,重新新建,失去了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所以对于提高修缮技术所采用的修缮方式,应该严格控制,加以条文具体规定。对于肆意拆除古建筑的人员,进行惩罚。如果随意拆毁原有古建筑,在原有建筑上新建,那就抹灭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破坏了原有的人文历史景观,将不再拥有原有的历史文化,这是永恒的灾难。

5.4 有机更新

在保护民族古村落的同时,又要考虑到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并非把建筑只作为一个摆设品,而是既能运用到原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又同时能适应居民便利的生活条件。既能承载原有的历史文化,又能顺应建筑的发展,与现代城市设计相融合。

5.5 减少商业化

为了吸引大量游客,提高经济增长,也便利游客的参观游览。政府喜欢在石头寨建造饮食、购物、休闲娱乐的新建筑,或用传统建筑进行室内设计,注入了现代或西方元素,用以商业性质。商业化虽然吸引了更多游客,对石头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保护,但更多的商业化,却显得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头寨的建筑景观,破坏了原有的场地的肌理。

5.6 政府介入手段

应首先引起党委、政府对此问题重视。由党委、政府下属宣传广电、城建、旅游等部门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含旅游规划景区的,原形状保护的重要意义,尤其要注意宣告住户与传统聚落保护的利益契结点)——农家乐、商业活动。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比,居住舒适度下降的问题,由建筑建材研究设计机构作相应的研究措施,并提出最合理的方案。政府加以适当资金投入,建设传统聚落的主体建筑及附属设施,新建及改建的报批严格制度。对违反规定者实施行政处罚,必要时报人民法院进行处理。

5.7 合理的室内设计

石头寨可以利用现有的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在不破坏建筑外观和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对室内进行设计,室内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修缮,再运用当地传统聚落文化元素,设计必须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不但保护了传统建筑,同时也能让居民在享受现代建材便捷的同时,体验到乡土气息。

6 结语

历史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每个古村落都是当时经济、地理、文化等各类社会要素的产物,在当时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当代,它们却因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所埋没。在保护传统聚落建筑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如国家应制定详细的传统建筑保护措施,鼓励居民参与家园的建设,减少对传统建筑的拆除,有机更新传统建筑,减少传统聚落的商业化,政府进行积极引导,再采用合理的室内设计等。

猜你喜欢

石头传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别小瞧了石头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石头里的鱼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