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成效及启示
2020-01-15胡鹏翔
胡鹏翔
(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0)
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深化涉农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强化历年各项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经验成果的系统集成,集中施策,整体推进,发挥改革的联动效应。主要目的是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力争创建一批具有推广复制价值,能代表浙江特色和水平,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村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浙江省财政厅通过竞争性立项,首批选择嘉善、德清、临安、诸暨、东阳、缙云6个县(市、区)先行试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改革政策的综合集成,发挥改革联动效应,从产权制度改革、乡村产业振兴、宜居环境打造、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乡村治理等六大方面整体推进,着力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经过近3年的实践探索,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振兴样本,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广复制价值的经验成果。一是开展“三全集成”改革,实现全域振兴[1]。嘉善县以推进城乡要素集成化配置为主线,紧紧围绕地、田、房三大要素,整合政策资源,汇聚改革合力,在试点区大云镇全面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全域农田流转、全域农房集聚“三全”集成改革,着力破解建设用地缺空间、农业生产缺规模、农旅开发缺潜力等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二是聚焦融合发展,实现强村富民[2]。德清县突破单个产业发展瓶颈,高质量推动产业融合、产村融合。通过改革政策集成,打通下渚湖特色产业青虾产业链薄弱环节,成立农合联,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设施与服务,将改革红利由景区扩展到景区周边的村庄,提高村集体与村民收入。三是做活山水文章,实现山区振兴[3]。临安区做好“护山、活山、富山、乐山”四篇文章,在高虹镇的石门、龙上、大山3个毗邻行政村集中施策,联动推进,实施生态保护、赋权活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四个方面“12+X”项改革集成,走出了发展与保护协同、富民与强村并重、创新与传承共融的山区乡村振兴之路。四是加强基层治理,实现善治乡村[4]。缙云县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延伸“最多跑一次”触角,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引导“新乡贤”回归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乡村治理。本文笔者重点介绍东阳市花园村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试点主要成效、典型经验和启示。
2018年,东阳市花园村列入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试点。几年来,东阳市按照试点工作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乡村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乡村振兴的“花园经验”。
1 东阳市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1.1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农民变职工
民宿园等项目建设,将新并入的9个村自留地等进行统一流转,所有权和经营权归集体所有,激活了闲置土地,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了农民变职工的角色转换。2年内先后拆除房屋4 783.5间,拆除建筑面积22.4万m2,节约土地6万多m2,用于发展民宿等产业。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农民土地归村集体使用后,农民洗脚上田。一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每月每人又可领取12.5 kg大米、1 kg山茶油、1 kg猪肉和1 kg鸡蛋,同时,村民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数字电视收视费、老年人高龄补贴及村内免费坐公交车,享受红利达31项之多,日常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解决就业问题,有的村民办厂经商、开办农场、种植水果、网络销售等;有技术的人发挥一技之长,到红木家具城和各类企业上班,就近解决了就业难题。新并入花园村的渼陂下小区。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花园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在此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3万余m2的物流中心,目前已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有效消化了小区剩余劳动力,有的到生态农业园当职工。
1.2 助推环境提升,实现村庄更秀美
小村并大村后,花园村面貌风格不同,环境有别。为树立花园新形象,村集体拿出资金对新并入村庄道路两侧、村口节点、公厕污水处理等进行改造,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大搞绿化美化亮化,使得花园村更加秀美迷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休闲,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70万人次。
1.3 优化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大融合
引导和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花园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生态农业园建有全自动玻璃温室0.33万m2、连栋钢架大棚4万m2、精品花卉1.4万m2、荷花池1.3万m2、精品水果1.3万m2,被评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省名牌农产品。精品农业创意园内有玫瑰花、荷花池、五彩稻田、莲鱼共生农业园等,融入文化、创意、旅游、生态元素,集农产品生产、销售、科普、亲子、体验于一体,成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省“最美田园”。
1.4 带动创业创新,实现村民更富有
小村并大村后,花园村绝大多数村民走出土地,发挥一技之长,纷纷到红木家具城和各类企业上班,就近解决了就业难题。有的村民则办厂经商、开办农场、种植水果、网络销售等,生活品质明显提高。渼陂下小区是一个新并入花园中较为穷弱的村庄,为带领村民创业创新致富,保障村民的就业与工作,花园村则将它规划为物流中心,现已基本建成,占地面积3万多m2,已有40多家企业在此运行,很多剩余劳力到物流中心上班赚钱。
1.5 惠民利民便民,实现品质再提升
为有效改善民生,花园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美化项目区内环境,提升了幼儿园、老年公寓、便民服务中心、农村污水管网。在渼陂下小区建成2 000座生态公墓,部分精品民宿完成装修。福山景区综合楼、阳光路旅游厕所、柳塘和环龙综合楼已投入使用。花园村党群服务中心启用,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再添新阵地。可同时接纳720名孩子的南山幼儿园已建成开园。户籍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医保报销等事项均可在村便民服务中心迅速办结。运用“互联网+”现代科技,构建了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张网络,将原村级16项代办事项增至166项,95%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村民获得感。这些惠及民生的项目,给村民和外来务工者带来莫大便利,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氛围。
1.6 构建五治融合,人居环境更和美
花园村着力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5],多元协调,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乡村政治制度。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全力开展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建立了一套村治规章制度,涵盖村务管理、党员管理、村民管理三大方面。完善乡村法治制度。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建立了社会治理体系和人民调解机制,通过《花园报》、法治广场和普法长廊、法律辅导课,对村民普法教育。完善乡村德治制度,积极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在公园、广场、街道上设立道德宣传栏、标语牌,组建了民乐队、曲艺队等6支专业艺术团队以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构建“一分五统六融合”体制,实现新村与旧村的融合,坚持开放平等原则,促进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融合,发挥经济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完善乡村智治制度。智能化建设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花园村与华为将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充分运用“智能+”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就智慧花园(智慧园区)、企业信息化咨询、现代信息化建设与改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致力建成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智慧花园”,打造全国智慧乡村示范样板。已连续39年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一举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花园19个自然村全部改组为“小区”,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等“五统一”。对优秀干部、优秀村民、新乡贤等均给予表彰奖励,传递正能量,确保花园村社会治理长治久安。
2 东阳市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
2.1 因地制宜才能集成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关键
农综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而土地流转、宅基地有偿使用和产权统一流转是搞好项目的重中之重。花园村土地流转到集体后,则统一谋划、统筹布局、分步实施,以产业融合推进资源资产要素流动,真正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取向,成为农村资产高效利用、村集体和农民权益的有效保障。
2.2 财政帮扶资金点土成金,社会资本投入是项目建设的根本所在
财政资金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和效果,其“输血”的目的是让村庄更好地“造血”。财政部门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资金整合,建立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机制,使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更为突出的是,以财政投入为先导,花园村积极筹措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不再“等靠要”,而是自力更生,群策群力,以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想效果。
2.3 注重红利惠普性,构建村民有幸福感的保障体系是重要一环
近年来,花园村在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村民就地创业办厂经商,多渠道增加收入,有效提高了村民生产经营、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让村民得到诸多普惠性红利,村民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数字电视收视费、老年人高龄补贴及村内免费坐公交车,享受红利达31项之多。在分享红利的同时,村民们则更加支持村庄建设和农综改革,把花园建设得更美。
2.4 讲究复制推广性,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花园样本”
通过数十年的奋力拼搏,花园村由弱变强,由穷变富,一举成为中国十大名村。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融合、盘活农村和农业资源,创新一套让农村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的新机制。花园村通过“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打造出了通过改革加速助推乡村振兴的花园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高质量发展的“花园样本”,其做法完全可以复制,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如今,花园村紧紧抓住列入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契机,正在全面深化农综改革,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助推乡村振兴,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提供更好的“花园经验”。
3 东阳市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3.1 强化领导,构建联动网络
为切实做好项目试点工作,东阳市成立市、镇、村项目试点领导小组,明确市政府为责任主体,市长任组长,南马镇为监管主体,花园村为实施主体,市财政局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项目资金监管。花园村设立了项目实施小组、采购小组、质量监督小组,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从而构建了项目建设网格,上下一条线,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项工作联动开展,互相配合共同推进。
3.2 顶层统筹,绘制美好蓝图
在谋划建设项目时,结合市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等财政扶持项目,因地制宜,统筹精选了涉及民生实事、基础设施、乡村治理、产业融合、村民致富等重点工程19个项目,全局一盘棋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邀请中国美院、省农科院等单位对花园村重新进行高标准规划,对村域各类用地重新梳理,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推动土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约利用,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发展新格局,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一二三产集聚发展,推进旅游、民宿等产业协调发展。
3.3 “输血造血”并举,创新融资模式
农综改项目需要大量资金,东阳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黏合剂”作用,撬动村自筹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花园村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花园集团出一点,村民筹一点”办法,最大限度地放大财政支持效应。持续提升村庄“造血”能力,通过项目生态农业园、联动大棚、温室大棚,福山景区、物流中心的旅游收入和租金收入,再投入到项目建设。市财政局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建立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机制,花园村则积极筹措资金用于项目建设,采用这种联合体方式的资金多元投入,有效保证了建设资金到位和项目科学顺利运行。
3.4 稳步推进,健全工作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东阳市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逐步完善工作机制,按建设内容、计划进度、时间次序、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等分期分批实施,市财政局派专业业务骨干现场指导,有序规范项目建设,从规划到整村旧房拆除、设计、预算、审价、招标、施工、审计、验收等,每个环节均公开透明操作,全程接受有效监督,创造了“花园速度”,让每个项目成为村民的放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