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杞柳插条苗木繁殖技术

2020-01-15彭景国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龟子插条松土

彭景国

(穆棱市下城子镇林业工作站,黑龙江 穆棱 157516)

杞柳(Salixintegra),是东北地区速生经济树种,杞柳是柳编的重要材料,其柳编制品深受市场欢迎。 杞柳主根发达,主根入土最深约1.3 m,侧根较多且发育好,是东北地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河岸、沟坡、路坡等保护的最佳造林树种,优良的抗性和良好的经济价值,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杞柳是多年生灌木,最高3.5 m多。树皮灰绿色。小枝浅黄色,无绒毛,具光泽。芽椭圆形,较尖,淡褐色,无绒毛。叶似对生,长椭圆形,长2.5~5.5 cm,宽0.8~2.2 cm,渐尖,幼叶深褐色,1年生以上的深绿色,无绒毛,叶柄较短。花先叶开放,花序长0.8~2.8 cm,苞片呈倒卵形,深褐色,具绒毛,雄蕊2,无绒毛,子房椭圆形,具绒毛,花柱较短,柱头较小,2~4裂。蒴果长1.8~3.2 mm,具绒毛。花期4~5月,果期5~6月。

杞柳是阳性树种,光照充足,生长良好。喜生于河边、湿草地等。耐水涝。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生长良好。干旱瘠薄土壤,能生长,但是生长不良。耐盐碱性较差,土壤含盐碱超过一定量,枝条生长较弱。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分布广泛,其他省份也有分布。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等也有分布。

生产上常常采用插条繁殖,繁殖简单,成苗速度快。

1 整地、做床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排水和水源方便的地块,以沙壤土为最好。选好地后,进行整地、翻地,翻地前亩施经过腐熟的鸡粪600 kg,施肥要均匀,深翻35~45 cm,去掉树根、石头等杂质,做床。做65 cm宽的床,长度根据地块定。

2 插条

选择1~2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插条剪取,插条剪成18~22 cm长,且每个插条留3~5个芽孢,去掉插条上面的叶片,插口剪成45度角的斜面。要一边进行插条剪取,一边进行插条处理。

3 插条处理

插条处理是扦插成活率的关键,为防止插条失水,造成插条生理干旱,插条需要随剪取随处理,保证扦插成活率。处理方法:将插条25个捆成1捆,先用萘乙酸调配160 kg/mL的溶液,把成捆的插条扦插端浸入调配好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5 min,捞出,用清水冲洗一下浸泡的部位,之后马上进行扦插。插条处理最好在扦插床前进行,避免运输过程造成插条萎蔫,且要根据扦插的速度和数量进行处理,做到随处理随插。

4 扦插

扦插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按照株行距40 cm×60 cm进行,扦插深度8~10 cm,以插条露出地面2~3个为好,插后要轻轻压实插条和床面接触处,防止插条接触不到土壤,造成失水。插后马上浇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水分。天气较热时,要在床面上搭设遮阳棚,进行保墒。雨季要及时排涝,防止插条烂条,影响成活率。

5 插后管理

5.1 肥水管理

杞柳喜水喜肥,所以肥水调控是苗木生长的关键。扦插后马上浇1次透水,之后要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水分,遇到干旱天气,需要增加浇水次数,雨季及时排水排涝,越冬前浇1次越冬水。苗木成活后,亩施复合肥60 kg,施肥时间最好选择雨前进行,施肥要均匀,避免个别地方施肥浓度过高,造成烧苗。苗木休眠期前1个月亩施钾肥30 kg。

5.2 松土、除草

杞柳喜水,浇水之后会造成土壤板结,要在浇水后及时进行松土,结合松土进行除草,除草、松土时注意保护苗木根系不能外露,造成苗木死亡。

5.3 留苗

扦插苗成活后,蘖生枝条较多,当年不需要去除蘖生枝条,扩展丛冠。2年生保留3~4根条,其余的除掉,保证保留的枝条营养生长良好。3年生以后就可以进行割条1~2次。

5.4 拿杈

扦插苗成活后,易萌发生蘖生枝条,长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后既不利于条子长高,又影响条子光滑度。为此,要及时进行拿杈。拿杈需在杈子木质化前进行。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

杞柳的病害主要是锈病。锈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子,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在苗木成活后喷洒300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出现病害,及时喷洒280倍的敌锈钠,或3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3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病害产生抗药性。

6.2 虫害

杞柳害虫主要是金龟子。金龟子危害植株的叶片,严重时造成叶片死亡。

防治方法:1)施肥要施腐熟的农家肥。2)金龟子具有假死性,可在傍晚对金龟子人工捕杀。3)可以利用其天敌如鸡进行捕杀。4)金龟子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5)虫害发生后及时用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喷施防治。

猜你喜欢

金龟子插条松土
金龟子 快乐童年守护人
基于有限元法的松土器结构分析*
葡萄硬枝冬季贮藏方法优化
松树金龟子
忙忙碌碌的金龟子
紫叶矮樱苗木扦插繁殖
大自然的除草机——金龟子
清晨
宁南山区扦插育苗技术要素分析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