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野生动物救助的“区域联动”策略
2020-01-15张炜阳黄钱君陆新浩王国章
张炜阳,黄钱君,刘 鸿,陆新浩,王国章
(1.浙江省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浙江 余姚 315400;2.浙江省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余姚 315400)
野生动物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生态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寻求救助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各地都设立了野生动物救助部门,但由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不同地域野生动物救助特点不同,对专业人员的知识、技术要求很高。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近5年来救助野生动物800余例,如猴面鹰、果子狸、河麂等,在陆生野生动物救助上积累了经验,但对两栖动物救助仍不能很好开展,只能转诊宁波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实行两地或多地联合救助,能更好发挥各地的救助优势,大大提升救助成功率。具体建议如下。
1 搭建智慧信息平台
智慧信息平台,是指构建一个由森林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联合研发的野生动物救助智慧平台,同时建立相关工作人员微信群、QQ群、钉钉或者电话等联系方式。如有市民发现受伤野生动物,在报警前提下,可第一时间保障本县市区专业工作人员的信息畅通,为及时救助赢得宝贵时间。在省级森林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等单位组织下,各县市区相关工作人员也可建立微信群、QQ群、钉钉或电话等方式,使各地救助野生动物的方案供各县市区参考。
2 联盟共享医疗资源
成立医疗救助联盟能更好地开展野生动物救助的学术交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区域内野生动物救助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医疗救助联盟成员的共同发展,以达到全方位、全周期的救助。
目前,县市区对野生动物救助的条件有限,主要有设施设备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执业兽医师缺乏、用于野生动物的药品少且没有用药剂量标准。因此,建议以县市区森林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单位组成医疗联盟。如果一个地区有受伤的野生动物,可以根据受伤动物的畜别、外伤、内科疾病、营养性疾病、传染病等状况,结合当地救助技术,判断是否可以在当地进行救助,或发布在共享信息平台,送往有技术专长的县市区进行救助,或者邀请外埠专家前来会诊,以确保对受伤动物进行最有效的救治。
3 加强病例经验交流
第一时间救助最重要,需要救助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加强救助经验交流,特别是救助过程的视频交流,将大大增加医生的救助经验,提升医生的救助能力。浙江省有山区、平原、湖泊、海岛等不同地形地貌,野生动物种类多,且移动性大,救助人员常常会遇到没有经验的病例,所以对专业知识跨度要求较大。为了提高救助人员专业水平,各地救助人员要利用好信息平台及时上传救助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也可以就救助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求助,确保及时高效地把病例做好。
4 建立定期培训机制
目前各地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都缺少有救助经验的执业兽医师,制约了野生动物救助工作的开展。培养一支有救助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队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基础。
救助人员可从书本、网络学习病例理论,总结临床经验,也可不定期邀请各方面的兽医学专家授课指导基础科目的学习,或者邀请有治疗疑难杂症经验的专业人员讲授治疗过程和体会。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提高救助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区域联动对野生动物救助起到关键作用,在品种认知、级别认定,特别是救助危重病时,通过智慧信息平台、医疗救助联盟成员的支援、指导,能更好完成救助工作。笔者曾有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省仙居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浙江省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三地联动救助蛇雕的经历。在2019年8月27 日,浙江省仙居县发现1只因受伤而奄奄一息的蛇雕并报警,仙居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专家确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仙居县没有救治大型猛禽的经验,所以,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建议把蛇雕送往有救助经验的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经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确定治疗方案,经过10 d的精心救助治疗,蛇雕各项指标稳定,食欲正常,且具有攻击性。在2019年9月 5日,康复后的蛇雕被带回仙居,安装监测定位器后放飞。
5 小结
区域联动不仅能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救护经验方面更好地保护所需救助的野生动物,而且能为区域间培养更多、更专业的野生动物救助人才,为保护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