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食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020-01-15班赛男朱传忠杨新冬陈伟军夏冬梅杨生灿孙云章易敢峰

淡水渔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冰鲜摄食饵料

班赛男,朱传忠,杨新冬,陈伟军,李 栋,夏冬梅,杨生灿,陈 晶,孙云章,易敢峰

(1.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诏安 363500;2.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鳜(Sinipercachuatisi)隶属于鲈形目暖鲈科鳜亚科,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淡水名鱼之一,被国际水产品市场誉称“河鲜鱼之王”[1]。鳜生性凶残,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饵料。养殖期间必须配套养殖饵料鱼,这样既增加了养殖成本,又产生很多弊端:一是有些地区容易造成秋冬饵料鱼短缺;二是活饵容易携带致病源,引起爆发性流行性疾病[2-4]。因此,研究出适应鳜的高效健康型配合饲料迫在眉睫。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吴遵林等[5]就开始从事鳜人工饲料养殖的研究,突破了鳜鱼主动摄食人工饲料技术关键,测定了鳜饲料营养适宜量。姚国成等[1]和Ya等[6]团队不仅成功攻克了鳜育种,驯化鳜摄食冰鲜和配合饲料的难关,而且利用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鳜的摄食机制,为其驯化提供了科学指导。之后关于驯化鳜摄食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赵晓临等[7]研究发现,斑鳜(Sinipercascherzeri)摄食鱼粉和植物蛋白组合的饲料后,其饵料系数、生长速度等优于摄食冰鲜杂鱼、鱼粉蛋白饲料和鲜鱼糜饲料组。Li等[2,8]分别用活饵、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等来饲喂杂交鳜(Sinipercachuatsi♀×Sinipercascherzeri♂),结果表明鳜摄食配合饲料可维持一定的生长,但若要用配合饲料完全取代鲜活饵料,还需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目前,关于鳜摄食饵料鱼和饲料的研究很多,但是因为研究的品种不同、摄食的饵料不同,鳜摄食配合饲料后,肌肉的营养变化等问题依然有待解决。我国主要鳜养殖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Sinipercakneri)和斑鳜(S.scherzeri),其中翘嘴鳜因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深受养殖户喜爱[1]。本实验以翘嘴鳜为研究对象,进行摄食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配合饲料的饲养效果对比实验,分析翘嘴鳜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以期为研发优化翘嘴鳜的配合饲料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饵料

实验用冰鲜饵料鱼和活饵料鱼均为鲮(Cirrhinusmolitorella),冰鲜饵料鱼在冰箱-20 ℃保存。实验饲料为鳜专用配合粉料(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提供),粉料与水按20∶9的比例搅拌混匀,用软颗粒机加工制成长条状,在冰箱-20 ℃保存。冰鲜饵料鱼和饲料喂食时,提前室温解冻。饵料鱼和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组成见表1。

表1 配合饲料和饵料鱼鲮鱼的主要营养成分Tab.1 The main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compound diet and C.molitorella %

1.2 实验设计及养殖管理

实验前翘嘴鳜在室内水泥池中稳定两周,稳定期间每天投喂足量的饵料鱼。之后开始驯化摄食配合饲料,驯化结束后停食24 h,挑选驯化好的翘嘴鳜900尾,进行分组实验,初始体质量为(113.56±11.82)g。

将实验用翘嘴鳜随机分为3组,每组三个平行,每个平行100条鱼,各组初始体重没有显著差异(ANOVA,P>0.05)。三组实验用翘嘴鳜分别投喂冰鲜饵料鱼、活的饵料鱼和软颗粒饲料,依次标记为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每天16:30投喂1次,前期投喂量约为初始体重的3%,后期饱食投喂。养殖实验周期共60 d。

整个养殖实验在9个网箱(1 m×0.6 m×0.8 m)中进行,网箱放到室内水泥池(7.4 m×4.5 m×1.5 m)中,自然光周期。养殖期间,水温(28±2.0) ℃,pH 7.2±0.30,水中溶解氧大于5 mg/L,每天换水约30%,透明度40~50 cm,硫化氢控制在0.1 mg/L以下,氨氮含量控制在0.5 mg/L以下。

1.3 样品采集

饲养实验结束后,翘嘴鳜禁食24 h,用丁香酚(30 mg/L)对鱼进行麻醉处理,统计各网箱中鱼的数量,称取总质量。每个网箱随机取3尾鱼,分别测量体质量、体长后用于全鱼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每个网箱随机取3尾鱼,分别测量体重、体长,解剖,取内脏,称重,剥离出肝脏,称重,用于翘嘴鳜形体指标分析。取肠道和肝脏组织,用于消化酶的测定。取鱼的背肌用于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所有样品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冻存,并转入-80 ℃冰箱中保存,等待分析。

1.4 指标检测

1.4.1 翘嘴鳜生长指标

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性能指标:

增重率(WGR)=100%×(Wt-W0)/W0

特定生长率(SGR)=100%×(lnWt-lnW0)/t

饵料系数(FC)=F/(Wt-W0)

蛋白质效率(PER)=100%×(Wt-W0)/(F×CP)

肥满度(CF)=100×Wt/L3

成活率(S)=100%×(N0-Nt)/N0

肝体比(HSI)=100%×Wh/Wb

脏体比(VSI)=100%×Wv/Wb

式中:W0为鱼的初始均体重(g);Wt为鱼的终末均体重(g);t为饲养天数(d);CP(%)为饲料中粗蛋白含量;L为体长(cm);N0为初始鱼数;Nt为终末鱼数;Wh为每尾鱼终末肝脏重(g);Wv为每尾鱼终末内脏重(g);Wb为每尾鱼终末体重(g)。F为每尾鱼的平均总摄食量(g)。

1.4.2 翘嘴鳜体成分的分析

配合饲料、饵料鱼和翘嘴鳜常规成分的分析参照AOAC(2005)方法。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按照GB5009.124-2016和GB5009.168-2016测定。

1.4.3 肝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测定

翘嘴鳜肝脏和肠道匀浆组织上清液中总蛋白量、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的活性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进行测定。具体的测定方法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蛋白质的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翘嘴鳜的生长性能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的饵料系数显著小于活饵组,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大于其他两组。

表2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性能的影响Tab.2 Effects of diet type on growth performances of S.chuatisi (n=6)

注:冰鲜组和活饵组中饵料系数均为湿重条件下计算。饲料组饵料系数以粉料重量为计算基础。

2.2 翘嘴鳜的体成分分析

由表3可知,三种不同的饵料对于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表3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营养成分的影响Tab.3 Effects of diet type on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S.chuatisi (n=3) %

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表4),氨基酸总量达23.85% ~ 28.70%。各氨基酸含量在三组翘嘴鳜肌肉中的高低顺序均相同,依次是:活饵组>饲料组>冰鲜组。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其次为亮氨酸。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种氨基酸含量在三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常见的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均是活饵组比较高。同样的,活饵组总氨基酸量也高于其他两组,∑EAA/∑TAA和∑EAA/∑NEAA的值均小于其他两组(如表4所示)。三组翘嘴鳜肌肉∑EAA/∑TAA的值在45.69%~46.08%,∑EAA/∑NEAA的值在90.87% ~ 92.65%。

活饵组翘嘴鳜肌肉丁酸和ARA比例显著高于饲料组,饲料组油酸和亚油酸显著高于冰鲜组。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和DHA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而且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的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量,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表5)。

2.3 翘嘴鳜肝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

翘嘴鳜肝脏脂肪酶活性、肠道淀粉酶活性在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表6)。翘嘴鳜摄食三组不同的饵料后,冰鲜组翘嘴鳜脂肪酶和淀粉酶平均值高于其他两组,且摄食相同饵料的翘嘴鳜,肝脏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肠道。

表4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Tab.4 Effects of diet type on amino acids composition in muscles of S.chuatisi (n=3) g/100 g,wet

注:TAA表示氨基酸,EAA表示必需氨基酸, HEAA表示半必需氨基酸,NEAA表示非必需氨基酸, DAA和*表示鲜味氨基酸。色氨酸在酸解过程中被破坏,胱氨酸未能检出。

表5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Tab.5 Effects of diet type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muscles of S.chuatisi (n=3)

注:SFA表示饱和脂肪酸,MUFA表示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表示多不饱和脂肪酸

表6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消化酶活性影响Tab.6 Effects of diet type on digestive enzymes activities of S.chuatisi (n=3) U/g prot

3 讨论

3.1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生长性能的影响

食物的适口性、营养水平等不仅会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还决定着水产动物的养殖成功与否[9]。本实验结果显示:冰鲜组和饲料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高于活饵组,但差异不显著。另外,饲料组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表明鳜摄食配合饲料时相较于冰鲜鱼和活饵具有更高的饲料效率,对翘嘴鳜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陈代宇等[10]对月鳢(Channaasiatica)的研究结果一致。赵月月等[11]研究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生长的影响时结果发现,活饵组的生长性能优于饲料组,这与本实验结果相反。分析原因可能是翘嘴鳜在捕食活饵料鱼时会消耗自身的能量,所以即使摄食相同重量的饵料鱼,在生长性能上活饵组也会低于冰鲜组[12];而且不同的饵料中营养组成及比例也有很大的差别,配合饲料中蛋白含量较高,并且添加了一些鱼类生长所需的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其生长性能[10]。冰鲜组和活饵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饲料组,说明冰鲜和活饵组的翘嘴鳜体形更为肥满。冰鲜组和活饵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饲料组,与张丽等[13]研究加州鲈(Micropterussalmoides)摄食不同饵料后的分析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翘嘴鳜配合饲料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而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低,引起蛋白消化或糖代谢障碍等,使脂肪在肝脏沉积,进而肝体比增大[14];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影响鱼类脂肪沉积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食物脂肪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鱼类生长发育的阶段、养殖环境和抗脂肪肝因子等[15],因此翘嘴鳜摄食配合饲料后脂肪沉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2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体成分的影响

鱼体蛋白质和水分含量会随饵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同时体脂肪含量会逐渐下降[16]。本实验中所用配合饲料粗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饵料鱼,粗脂肪水平高于饵料鱼。结果发现,饲料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粗脂肪含量高于冰鲜组和活饵组,粗蛋白水平介于两组之间。这可能是因为养殖鱼类生长阶段及饲料组成的不同造成的,因为有研究发现鱼体体成分中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主要与鱼类的生长阶段有关,粗脂肪含量主要与饲料组成、投喂模式等有关[17,18]。

水产品特别是鱼类,具有较高价值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19]。实验中各氨基酸在三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三组不同摄食的翘嘴鳜氨基酸代谢生理状态比较接近[20],翘嘴鳜摄食冰鲜饵料鱼和配合饲料不会引起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变化。李志斐等[21]研究发现大口黑鲈(M.salmoides)分别摄食冰鲜和配合饲料后,冰鲜组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饲料组。施永海等[22]用配合饲料和活饵饲喂刀鲚(Coilianasus),结果发现配合饲料组刀鲚肌肉中1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活饵组。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不同鱼类摄食饲料对肌肉氨基酸的含量影响结果不同,同种鱼类不同的摄食也会影响肌肉氨基酸的含量[23]。动物蛋白质的鲜美与其鲜味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有关,Glu和Asp为呈鲜味的特征性氨基酸,其中Glu的鲜味最强,Gly和Ala是呈甘味的特征性氨基酸[24]。实验中,三组翘嘴鳜肌肉中Glu含量最高,Asp、Gly和Ala含量相对较高,与严安生等[24]研究鳜鱼肉营养价值和魏广莲[25]研究不同饵料养殖刀鲚幼鱼结果相似,说明摄食冰鲜饵料和配合饲料不会对肌肉风味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理想模式,优质蛋白的EAA/TAA值在40%左右,EAA/NEAA应达到60%以上。三组翘嘴鳜肌肉氨基酸的EAA/TAA值和EAA/NEAA值均符合上述要求,因此,三组不同摄食的翘嘴鳜肌肉均属于优质蛋白。

林永贺等[26]用活饵和配合饲料分别饲喂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结果发现配合饲料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活饵组。王跃斌等[20]用配合饲料和冰鲜桡足类饲喂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稚鱼,结果发现配合饲料组和混合组稚鱼脂肪酸组成明显优于桡足类组。与上述研究一致,本研究中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C14∶0、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C20∶5(EPA)和C22:6(DHA)均高于冰鲜组和活饵组,说明配合饲料有利于鱼体脂肪酸的积累,提高了翘嘴鳜肌肉的营养价值。这可能与配合饲料中原料的多样性,添加的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等有关[26]。

3.3 不同饵料对翘嘴鳜肝脏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消化酶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关键作用,不同的鱼类,其组织中消化酶的活性分布不同。翘嘴鳜摄食同种饵料后,肝脏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肠道中的酶活性。饵料的营养成分构成了鱼体消化酶的底物,鱼类具有适应于不同的饵料而调整消化酶分泌的能力[27]。本实验中,翘嘴鳜肝脏和肠道中的淀粉酶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肉食性鱼类本身对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低,从而导致三组不同摄食的翘嘴鳜组织中淀粉酶活性较低[14,28]。对比三组结果我们发现,饲料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小于冰鲜组和活饵组,肠道淀粉酶高于其他两组,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摄食的饵料中淀粉和脂肪水平差异引起的。 饲料组肠道淀粉酶高可能是因为摄食的饲料中淀粉含量要高于鲮,需要分泌较多的酶来消化吸收;而肝脏中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低,说明翘嘴鳜对饲料的脂肪和淀粉营养代谢能力较差。结合前面的生长数据,翘嘴鳜配合饲料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使之更好的代谢吸收。

猜你喜欢

冰鲜摄食饵料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香饵
香饵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26省市推动家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