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龙果补光集约栽培技术在西双版纳的初步应用

2020-01-15刘代兴戴圣聪曾建生陈彭坤赵志平字彩丽李俄艳

热带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期水泥柱补光

刘代兴,戴圣聪,曾建生,陈彭坤,赵志平,字彩丽,李俄艳

(1.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666100;2.西双版纳望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景洪666100)

火龙果Hylocereusspp.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Hylocereus和蛇鞭柱属Selenicereus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是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水果,果实甜美多汁,含有植物性白蛋白、果胶、水溶性膳食纤维、维生素、鞣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润肠通便和降脂排铅[1-3],是既好吃又保健的优质水果,深受办公室人员、减肥爱好者、儿童及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西双版纳自1999 年开始小面积种植火龙果,至2018 年,种植面积约有2 000 hm2,其中70%以上是2015 年以前发展的柱式种植园,品种多为普通红肉品种(简称普红),大部分果园面临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期过于集中和单位产量成本高等问题。亟需更新良种,实行集约化管理,对产业进行升级换代,以实现提高产量和品质,延长产期增加效益之目的。从目前广西、广东和海南的火龙果栽培发展情况来看,补光集约栽培模式是当前新建果园普遍采用的主要模式,能达到早结果、早丰产和早收益的经济要求,满足果园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低、果实品质好、清洁化生产便利和果园适时更新的生产要求,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为此,西双版纳望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旺公司)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17 年进行科技合作,引进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的软枝大红品种及补光集约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21 hm2的生产应用试验,2018 年即取得了很好的产量和效益。本文对试验果园2017-2018 年的生产管理、物候、产量、销售等数据进行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期为该地区火龙果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样板和途径。

1 园区自然概况

望旺公司火龙果基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园区占地面积25.3 hm2,有效种植面积21 hm2,平地,海拔860 m,主要土壤类型为粘土,年均温20.2℃,历年最高气温39℃,年均降雨量1 675.6 mm,全年日照时数1 990 h,基本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盛行东南风,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该园区于2015 年建立,最初种植的品种为普红,柱式栽培,规划和管理均比较粗放,产量低,果园收益入不敷出。2016 年末,望旺公司将果园原有水泥柱和火龙果植株全部拔除,按照补光集约栽培管理技术对果园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新果园共分为14 个管理岗位,每个岗位面积1.5 hm2,平时2 个人管理,农忙时请工。

2 补光集约化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

2.1 选择优良品种

软枝大红为台湾地区南投县名间乡陈永池与蔡东训两位果农于2010 年共同选育出的品种,最大特色为具自交亲和性,平均单果重可达400 g以上;果形偏圆形,鳞片宽、短且薄,运输上果皮不易因鳞片摩擦而有擦伤痕;八成熟果实果心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可达19。Brix 以上;果萼虽短,但不易裂果;当年发育的肉质茎较为下垂,具有不易被强风吹断的优点[4];花量大,可以通过疏花减少价格较低月份(7-8 月)的产量,补光增加价格较高月份(5-6 月,9 月,11 月至翌年1 月)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2.2 土壤管理

种植前,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105 t/hm2和土壤均匀混合对土壤进行改良。定植后,用30 t 腐熟农家肥和45 t 菌渣(以发酵后的谷壳为主)混合,覆盖垄面,宽60 cm,厚10 cm。垄沟用防草布覆盖抑制杂草的生长。

2.3 联排式支架

2.3.1 固定火龙果的排架

用水泥柱和钢丝绳进行连接,大水泥柱(斜拉柱)规格为2 000 mm×120 mm×120 mm。小水泥柱规格为2 000 mm×80 mm×80 mm。柱与柱之间用钢丝绳穿过钢丝绳孔链接;小水泥柱钢丝绳孔高度距离地面1.3 m,每垄的小水泥柱排在一条直线上,同排相邻小水泥柱之间的中心距离为3 m,垄与垄之间的小水泥柱间距离为2.6 m。

2.3.2 固定灯线的棚架

用钢管和钢丝绳进行连接,支撑棚架四周的主钢管规格为长300 mm,直径40 mm,每9 m 或7.8 m 栽一根。棚架中间在小水泥柱上固定长800 mm,直径15 mm 的钢管进行支撑。钢管与钢管之间用钢丝绳穿过钢丝绳孔链接;钢丝绳孔高度距离垄沟底1.9 m,每垄的小钢管在一条直线上,同排相邻小钢管之间的中心距离为7.8 m。

2.4 定植

2017 年3 月定植,株距30 cm,用60~100 cm长的剪口晾干枝条种植在整理成龟背形的垄面上,苗基部盖土3 cm,每棵苗用一根直径4 mm,长度1 500 mm 的钢丝固定,钢丝下方插入土中10 cm,上方用布条和钢丝绳绑在一起。

2.5 水肥管理

2.5.1 水

采用滴灌和喷灌双系统进行灌溉。施水肥和灌水用滴灌,旱季保持土壤水分含量在60%左右,降温和清洗枝条用喷灌。

2.5.2 肥

以产果60 000~75 000 kg/hm2为产量目标,对火龙果植株和土壤进行养分分析,提出施肥方案。按营养生长(开花结果前)和生殖生长(花果期)两阶段,利用滴灌系统合理追施化肥。营养生长期每月施水肥2~4 次,每次施尿素7.5~15 kg/hm2、磷酸二铵7.5~15 kg/hm2、硝酸钾15~30 kg/hm2。生殖生长期每月施水肥3~4 次,每次施磷酸二铵 7.5~15 kg/hm2、硝酸钾15~30 kg/hm2、氯化钾15~30 kg/hm2;硝酸铵钙和硝酸铵镁每月施1 次,每次施7.5~15 kg/hm2;花果期喷施含硼、锌的叶面肥1~2 次,喷施浓度按说明合理使用。

2.6 整形修剪

按双边梳状留枝对植株进行整形,使枝条分布均匀以便于后期修剪管理。在主梢还没有长至钢丝绳时,每生长20~30 cm 用布条将主梢绑在牵引杆或水泥柱上,绑紧(要预留3~5 cm 空间)打活结,托着主梢垂直向上生长。当主梢长至高于钢丝绳30~40 cm 时,用人工引导主梢弯过钢丝绳,统一方向。弯苗时,要将苗的大面水平朝上,如不能,则将其中的一面水平朝上,即棱面两边的芽眼(刺)保持水平向上,不能只有一个棱边的芽眼朝上,确保弯折点无损伤,主梢跨过钢丝绳的枝条弯曲要形成R 型弯角,不能打直角,用布条绑紧固定,捆绑位置留1~2 cm 宽度位置供苗继续生长,不能绑在芽点(刺)上。从主梢与钢丝绳下弯点开始,主柱长到顶端芽尖处超过80~90 cm 时,剪去主梢芽尖3~5 cm,进行打顶。当夏梢长到40~50 cm 时,将夏梢往两边整齐压弯摆放,尽量使枝条之间不叠压,以保证每根枝条采光充足。至2018 年3 月,每公顷共有枝条数120 000~135 000 根。

2.7 产期调节

2.7.1 补光

用15 W 的LED 灯补充光照,每垄每距离150 cm 设置1个灯泡。补光时间为:2018 年2月20日-5 月5日晚上19:00-22:00;2018 年9 月15日-10 月2 日晚上19:00-22:00。

2.7.2 按产留花

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预计的产量疏花和留花,对3 月、4 月、7 月、9 月、10 月萌发的花蕾在保证80 %大果率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同一批次的花一株火龙果只留2 个花蕾,一根火龙果枝条只留一个花蕾。保留外观完整,鳞片多、圆形,中间鼓状,丰满、色泽明亮、没有病虫危害的花蕾,疏除畸形花蕾(底部三角形的、四方形、鳞片畸形)。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在距离枝条末端10 cm 处留一朵花蕾,或选择靠外面向阳的花蕾。对5 月、6月、8 月萌发的花蕾,在保证枝条不爆花的前提下,每批花留1~2 朵/株,其余疏除。

2.8 立体病虫害防治

2.8.1 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诱杀和化学药剂相结合,对害虫进行防治。

(1)生物防治:安装诱虫灯和专用诱捕器防治蛾类害虫,可按每公顷安装1 个诱虫灯和3 个诱捕器于田间。在花果期,安装果蝇诱捕器,按每公顷安装30 个诱捕器于田间,防治果实蝇对果实的侵害。安装蓝板和黄板对蚜虫、蓟马、盲蝽等进行诱杀。

(2)化学防治:当生物防治没有达到预期而发生较大虫害时,可灵活运用国家许可使用的农药进行科学喷洒,如啶虫脒、虱螨脲、艾美乐、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品。

2.8.2 病害防治

病害以防为主,多以波尔多液预防,在发生一些病害侵害时,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如甲霜锰锌、多菌灵、腐霉利、咪鲜胺、氢氧化铜、代森锰锌等药品。

3 产量表现

2018 年的产量数据列于表1,全园总产量1 467 t,平均产量69 908 kg/hm2,大部分岗位的平均产量介于60 000~75 000 kg/hm2,12 号和13 号两个岗位的产量最高,分别为84 135 kg/hm2和82 935 kg/hm2。3 号、4 号、5 号、8 号、9 号岗位产量相对较低,因这几个岗位均有部分地块在降雨量大时排水不畅,导致部分植株根系腐烂甚至死亡,其中9 号岗位淹水最为严重,产量也最低,仅59 280 kg/hm2。这说明,如能解决排水问题,整个园区的产量还有上升空间。而改造前,该园区2016 年平均产量只有3 075 kg/hm2。可见,本应用能比之前旧的栽培模式提早1 年进入丰产期,并且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平均增产66 840 kg/hm2。

表1 2018年园区火龙果产量水平

4 产期产量分布与效益分析

试验园2018 年的火龙果产期产量分布及效益数据见表2。结果表明,试验园的产果期比普通果园提早了3 个批次(第1~3 批),将7 月的产果高峰(第6 批)提前到5-6 月(第3~5 批),减少了售价(8~9 元/kg)和大果率(69%)均较低的7-8 月(第6~8 批)的产量,增加了售价(11 元/kg)和大果率(80%)均较高的9 月中秋节前成熟批次(第9~10 批)的产量,减少了售价较低(7 元/kg)的10 月(第11~12 批)的产量,增加了售价较高(11~13 元/kg)的11-12 月(第15~17 批)的 产量。将自然产量高峰而价格低峰期(平均价格8.1元/kg)的产量调减为13 890 kg/hm2,自然产量低峰而价格高峰(平均价格11.6 元/kg)的产量调增为49 500 kg/hm2,实现全年平均售价10.6 元/kg,产值743 085 元/hm2,分别是普通红肉品种果园(平均售价5.5 元/kg,平均产量22 500~45 000 kg/hm2)的1.9 倍和3~6 倍。试验园比普红果园增加效益495 585~619 335 元/hm2。

5 小结

补光集约栽培是当前先进的栽培模式,也是我国未来火龙果栽培的主要方向,通过种植优良的火龙果品种软枝大红、大量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联排式大苗密植、上喷下滴灌溉、营养诊断施肥,梳状留枝整形、补充光照、按产留花、立体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了根据市场需要出果的产期调控目标和高产量高产值的经济效益目标。本试验种植第2 年即取得:平均产量69 915 kg/hm2,岗位产量59 280~84 135 kg/hm2,≧400 g 的大果率83%,平均售价10.6 元/kg,平均每公顷产值73.5 万元,全园产值1 556.1 万元的良好效益;实现了早结果、早丰产和早收益的经济要求,满足产期延长、管理规范、劳动效率高、果实品质好、清洁化生产便利和果园适时更新的生产要求,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需要。由于补光集约栽培技术试验的效益显现,带动了当地果农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有识之士投资西双版纳的火龙果产业。

表2 2018年火龙果产期产量分布及效益

实践证明,西双版纳具有种植火龙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具备形成一个良好产业的全部条件,在越来越多优秀企业的带动下,整个产业将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并将发展成为中国优质火龙果的主要生产区域之一。在接下来生产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10月的果价相对较低,11 月后的果价相对较高,应适当减少10 月的留果量,以增加11 月以后的产量;西双版纳雨季降雨量大且集中,对平地和低洼处的果园,规划时要优先考虑排水,以确保在强降雨时能及时排出积水,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产期水泥柱补光
“丑陋”的水泥柱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反季节繁殖定安鹅产蛋期与休产期血清激素指标的比较
全自动节能补光台灯的设计与实现
海南省 补光技术提火龙果产量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监控系统冗余补光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日光温室利用反光幕增温补光技术
一女性驾驶者将车停在快车道 下车打电话被撞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