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闽南文化运用于美术活动中
2020-01-14张银芳
张银芳
摘要:闽南文化是福建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它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幼儿学习闽南文化的兴趣更易激发。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资源,将闽南文化运用于美术活动中,不仅丰富了活动的教学内容,更能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闽南文化,增强幼儿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从实际培养他们学习闽南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闽南文化 美术活动 运用
根据《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指出,幼儿美术活动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地方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将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于美术活动中的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选材适教的闽南文化艺术教育
同安闽南文化的艺术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但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教材里闽南文化的美术活动的内容较少,可供教育教學借鉴的资料也不多,而在开展活动教育的同时也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其他教育的理论,选择适合的闽南文化,能为幼儿所接受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整合式教育。
1.捏面人
面人也称面塑,也可是泥塑,是一种制作简单,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也是闽南文化的表现方法之一。它的材料准备简单,可用幼儿生活中橡皮泥,其色彩鲜艳,能随意搭配,技法也是多样的,可用揉、搓、捏、剪、压等方法,形象逼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凭想象、意愿进行创新,提高了幼儿的素质,塑造了美好的心灵。
2.剪纸
剪纸艺术在闽南文化中,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让剪纸走进幼儿的美术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而且还鼓励幼儿在实践与再创作的同时适当增加难度,培养幼儿对剪纸创作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3.古厝
古厝是同安本土风格房屋的建筑特色,分为“红砖民居”和“古寺庙”两种建筑。结合图片,欣赏古厝的建筑风格,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幼儿在感受同安古厝的建筑造型美、装饰美的同时,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古厝的美,并尝试用绘画画出表现古厝人生活的动作,鼓励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古厝。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挖掘、利用闽南特色物投放在美术区域中
由于闽南特色的资源丰富,主要分散在广大的田间乡野,利用其资源,结合当地的一些闽南特色物,如,稻草、麦秆、竹子、竹叶等。选择这些农作物的材料简单又好玩,投放在美术区域里孩子很高兴也很爱玩。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用稻草、麦秆创编稻草玩具和稻草服饰,学习草编辫子、草编绳结、麦灯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尝试用竹子制作竹子艺术品和竹玩具,也可用竹叶创意拼贴图画,制作竹叶贴画,探索竹子的创作乐趣。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民间工艺,如,漆线雕、珠绣、石雕、捏面人等。漆线雕是闽南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传统工艺来讲,算是闽南一带的特色艺术瑰宝,它制作出的艺术形象大多以民间传统题材为主,让幼儿了解漆线雕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及制作工艺,并让幼儿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和创作。漆线雕的艺术为厦门独有,其工艺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300多年前,漆线雕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郑坂村。第11代传人蔡文培将作坊迁至厦门,而漆线雕最早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他把漆线雕从神佛身上请下来,摆脱了冷漠的神佛的装饰,变成了现代人物身上的纹样。他首次用漆线雕来表现历史人物,所以说是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漆线雕为纯手工制作,相当繁复,我们为了便于孩子学习漆线雕,因此把所提供的材料简单化,为孩子提供较简单的画笔、废旧瓶子、板块等,还有颜料、小刻刀,让孩子学习纯手工制作,学习雕出各种精致而浮凸的纹样、图形,让厦门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利用资源拓展美术作品
《指南》中指出: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以及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尽可能让幼儿产生表现的欲望,使他们能在创作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美术活动墙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孩子在作品中的创作,教师将版面设计成具有闽南特色的板块,让孩子感受到身临其境,且具有艺术氛围。根据主题需要,教师在墙面的设计中利用幼儿熟悉的可以是一些农作物或是废旧物装饰后,经过改装把它们布置在墙上,创设具有闽南特色的农家乐。再结合教师的构想和孩子的无限创意中的作品,把美术角装点得生机映然、富有情调。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或幼儿的意愿为幼儿提供创造作品的机会,利用各种废旧物进行启发引导等,鼓励幼儿具有独立构思、大胆创新及自由创作的精神。同时,教师在注意幼儿合作的同时,让幼儿在合作中相互协调。并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审美表现方式,注重思想的独特性,想象的广阔性,创新的大胆性,续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让孩子们彼此分享同伴的作品。情境的教学,如同给孩子一双魔术的手,让作品成为孩子们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最佳表现形式,实现了孩子审美能力的提高!经过老师的精心布局,孩子作品的展示多样,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可以是几个幼儿的组合等,它即可以向幼儿传达不同的艺术展现形式,同时也给家长视觉艺术的熏陶。也符合《指南》中,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四、将闽南文化的教育融入幼儿的家庭、社区当中,结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共促幼儿发展
闽南文化的艺术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邀请他们参与到幼儿园共同做好闽南文化艺术教育的当中去。家长结合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主动到班级给孩子们进行闽南艺术的讲解和表演,与孩子们一起唱闽南童谣、动手操作如剪纸、捏面人等。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的氛围中,感受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聪明才智,改进保教工作,同时也向社会宣传了闽南民间艺术。我们班吴羿锟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是同安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他们主动到班级为孩子们讲解闽南文化,表演布袋戏,并将收藏的闽南布袋戏的资料借给我们学习。通过他们的生动表演,激发了孩子们对闽南布袋戏的浓厚兴趣,令孩子们欢喜不已。我们也将闽南布袋戏投放中表演区,继续让孩子探索感受其中的乐趣。
利用周末空余时间与家长联系,带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的,让幼儿感受身临其境,感受闽南民间艺术的美的。如同安区社区老年人表演的腰鼓队,车鼓弄等,在社区活动中,他们经常举行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教师可邀请家长带幼儿一同去观看表演,并且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为幼儿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材。另外还可结合一些闽南特有的节日,利用社区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民间节日的教育,如闽南农村中有些村子里举行的“普度节”“庙会”等,组织幼儿开展民间艺术的表演,把节日中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的教育融合在一起,更近良好地促进幼儿的教育发展。
在通过开展各种具有闽南文化民间艺术的教育的同时,让幼儿在小小的心灵中埋下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种子,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在进行闽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各种技能等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的教育,使闽南文化的民间艺术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走进幼儿的课堂,从而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早期教育 美术版
(3)如何利用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对幼儿进行本土艺术教育 戴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