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例说

2020-01-14肖丽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建构核心素养

肖丽娜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面世,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一词,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也预示着高中语文教学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按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观点,“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学生个体解决语言文学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这样看来,“核心素养”其实可以理解为“关键素养”,它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能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中语文课堂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需要在课堂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中落实这四个核心素养呢?

在此,笔者拟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从学科的性质看还是从“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内涵及关系看,“语言建构与运用”都是语文课程存在的核心价值与本质诉求。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王宁教授认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是语文课独有的”。从这个意义看,在语文课堂中着力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课堂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具体运用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无法包办代替。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应设计充分的学生活动,精心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其次,还应认识到“语言建构与运用”既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与生情,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发掘语言内涵与价值,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语言品读水平。

例如古诗词教学,要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就应以增强学生对诗歌字词句意的赏析和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我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诗时,先带领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赏析,让他们对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有初步印象,然后再让学生寻找其余写秋的诗词与本诗进行对比鉴赏,理解诗人情志对意象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仿写诗歌,运用类似的表现手法创作。这一系列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运用的体会,又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的目的。

站在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真正理解语言文字,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理解,切忌强行输入,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思维的要求很高。如语言表达能力就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与书面表达能力其实是学生思维水平的外现。所以,从根本上看,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还应在思维培育上下功夫,其中包括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王崧舟教授认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它主要在学习过程中达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应注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堂的思考意識,从而有效落实思维培养。就操作而言,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设有效情境,让思维活跃起来。在教学时,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可以增强趣味性,快速将学生引进文本,并令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其次,精心设计阶梯问题,让思维进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阶梯性问题,以不同层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达到进阶的目的。

第三,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思维自觉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此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当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激活时,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并由此进入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阶段。

三、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作为语文学科最为鲜明特性的“审美性”与“精神性,”落实到核心素养上,即要求语文课堂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以下要素:感悟与体验、欣赏鉴别与评价、情趣品位、表达表现与创造。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课前,我先通过《钗头凤》词向学生介绍了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兰芝与唐婉的经历,引导他们从女性视角思考两人相似的婚姻爱情悲剧,并撰写学术小论文。

四、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包含体会与继承、理解与借鉴、关注与参与三组关键词。

首先要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其次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第三要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树立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文化”应该说是核心素养的灵魂和旗帜。如果说语文是情意形的集合体,文化就是贯穿其中的红线。如果能有效落实这一素养,就等于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意义深远的文化之旅和诗意之旅。从这点说,实在应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梦想与追求。

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ZC201904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核心素养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