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家庭教育能力” 带动家园共育
2020-01-14唐庆英
唐庆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扣子第一粒”。《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发贯彻落实工作提出;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觀念,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引导家族,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家校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家校合作理念陈旧,家校合作意识不强,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解还较为模糊,与家庭是否合作、怎样合作,用什么方法实施,学校责任是什么都不够明确。从教师方面看,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的成长、家园合作、家园共育已成为各幼儿园的办园共识。但如何进行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的出发点是孩子,落脚点是家长,而关键点在于老师。老师以科学的理念与有效的方法作引领,才能让家园共育行稳致远,越来越好。
一、老师与家长同角色同步学习三宽家长课程
同步学习。每周的三宽家长学校课程,教师必须和家长一起收看。一方面,老师本身就是家长,如果自身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出现了问题,老师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比一般家长大。另一方面,老师是孩子和家长们的思想引领者和问题解决者。老师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接触的多是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而鲜少对家庭教育有系统性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长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学习老师是有办法和能力给到家长一些建设性意见去改变自我或改变孩子。不断学习,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日新月异。
建立机制。我们进行了全园学习总动员,并建立了学习机制。一是以参加培训与绩效挂钩的方式促使老师们学习,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同时在家长和老师身上都得以体现。二是定期开展教师家庭教育分享会,研讨会和论坛。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家庭和谐。教师的家庭教育能力的成长,有效带动家庭教育的方式变化,促进了家庭教育生态,促进了家庭和谐幸福。老师们的幸福感大有提升。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以课题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行动。
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全面调查不同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社区对特困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调查;老师们分别对部分幼儿进行家访,深入了解了家庭对幼儿的教养模式。
科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制订了科研方向。一是研究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成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二是研究身体发育问题幼儿的家庭生活方式。
实践。我们为幼儿家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式,四要四不要;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我们有效组织幼儿晨谈、区域和户外活动等一日生活;根据幼儿心理成长规律,我们开设了团辅课。通过亲子运动会等形式引导,检查督促家庭教育的改善与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实践。老师们不仅亲和了家长,而且学会了科研与实践,掌握了很多方法,有了很大进步。
三、借力积极教育等多个品牌,全方位提升老师解决家庭教育难题的能力
教育品牌“积极教育”正引领者老师们成长。通过开展“积极教育”教师工作坊,老师们体验了“积极教育”的魅力,并掌握了一系列“积极教育工具”,并举行“积极教育”家长工作坊,有效地帮助家长树立“积极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难题。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始终要走在前列,带动家长成长与家园共育一起前行!在促进教师成长,引领家园共育的道路上,要更加笃实坚定,为家校合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全面提高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