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文言文,领略真情味

2020-01-14于录心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表述较为模糊,特别是部编本将文言文学习从原来的六年级直接下放到三年级,“怎么教文言文”引起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思考。笔者通过对学生与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丰富文言诗文的内容、抓住关键和补充未有体验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提出建立较为科学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启蒙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言文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对文言文阅读做出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1]的要求,在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以“诵读优秀诗文”泛泛而谈,对教师的指导性不强。然而,2017年9月起,统编本语文教科书推行全国,这套课本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入文言文,一直延续到六年级下册,每册书中选编的文言文的数量不等、类型不一,学习要求不尽相同。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不同步,“怎么教文言文”就成为了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文言诗文的教学现状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顾振彪等学者倡导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建立文言文教学体系。小学文言诗文的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学生访谈与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文言诗文的感受与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文言诗文,能够端正学习动机,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积累,更多的学生积累文言诗文较为被动,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为积累的驱动力。调查还发现,学生积累的文言诗文以课本为主,课外积累较为薄弱。

综合多名学生的访谈发现,一部分学生认为,汉字意义的演变阻碍其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他们认为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在于古今词义、词性的变化,字词解释直接影响文章的理解;丰富的文学常识对于精准领会文本的思想与情感很重要,大部分学生有意识地结合诗文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解析,但是在文章表达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感受力不足。

小学教师对于文言文的定位是,传承古文字文化,关注文化精华的育人功能。教学目标的设置与现代文阅读类似且更浅显,教学方式日益丰富,小学教师的文言文教学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共同鉴赏的方式较多,70%的教师经常安排多种表演、活动等,30%也能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师生、生生活动或活动安排。教师们认为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最大障碍也是各不相同,30%的教师认为专业水平有限,30%的教师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脱节晦涩难懂,2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10%的教师认为文言文的实用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以上调查,可以较为清晰的意识到文言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限制了文言诗文的教学水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没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小学阶段文言诗文教学体系有待补充完善。

二、文言诗文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文言诗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反复诵读、营造情境等方法丰富文本内容,提高学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与感悟;丰富文本内容,也是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抓住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文本拓展,加深学生的领悟,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发挥文言诗文的价值。

1.丰富文言诗文的内容

深入、反复诵读丰富文本的内容,是读懂文言诗文的基础。

(1)反复诵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多读书,反复诵读。这里的“读”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层次上的提升、阅读质量的提高。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学生读过几遍就能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再读时,思考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是视觉效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是通过对温度的感知说明的;接着读,自然而然地发现他们谁也驳不倒对方,这时就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深入理解课文;还可以接着读,发现两小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都能找到各自的事实依据,“孔子不能决也”就顺理成章了。可见,“读百遍”要伴随逐步深入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有质量的阅读。

徐复观先生认为,真正好的诗文,“必定是先摄取在诗人的灵魂之中,经过诗人情感的熔铸、酝酿,而构成他灵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挟带着世人的血肉以表达出来”。[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作者的经历,每一段经历都是对作家灵魂的又一次淬炼。要想真正走进文本,就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同一位作者在不同時期的写作风格是有很大不同的。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风格清新,咏早春,摹似有却无的色彩。此诗作于韩愈56岁时,他功成名就,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舒适、清新的美感跃然纸上。与《马说》一文流露的郁郁寡欢与愤懑形成鲜明对比,《马说》形象地描述千里马的遭遇。如果不结合作者的坎坷遭遇,很难理解他怀才不遇与对统治者催才人才的控诉,体会不到作业用比喻说理的精彩之处。结合作者的际遇,能够更好地获取文章表达的观点,理解古文传达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同题材的作品对比读,互为补充。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与周密的《观潮》对比阅读,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结合“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展开想象,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奔腾壮美。

(2)技术辅助,营造动态古文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显著影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动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古文的意境中感受、体悟,从而强化学生文言文的感知能力。《伯牙鼓琴》的课堂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教师在配乐中讲述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学生在乐曲的流转中领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理解句子意思,想象浩瀚的画面;配乐朗读,让学生体悟人物情感,领会“知音”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3)丰厚积淀,强化教师的示范性

阅读是增加文化积淀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积淀最直接的方法。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诵读。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充分的诵读比繁琐的讲解更便于走进文本,让学生更能体味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强,教师的示范性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在低年级诵读古诗时以排除生词干扰的领读为主,在中年级朗读文言文时以明确停顿的带读方式为主,在高年级诵读文言诗文时以声情并茂地朗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只有多读、读好的作品,潜心研究诵读知识,努力丰厚自身的文言诗文积淀,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2.抓住文言诗文的关键

丰富文本的内容,是读懂文言诗文的基础;聚焦文本的核心,是领悟文言诗文表达情感的关键。

于永正先生执教的《杨氏之子》,锁定“甚聪惠”,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刻体会杨氏之子能听懂“弦外之音”、反应快“应声答曰”、巧妙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勾勒出聪惠、知礼的小儿形象。[4]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最核心的字是“愁”,是羁旅他乡的“客愁”,将日暮泊舟、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影染上客居他乡的惆怅、仕途坎坷的失意,情景相生,“愁”无尽。准确捕捉诗文之眼,领略“言虽止,意未尽”。

3.补充未有经历的体验

学习文言诗文,最终的目的是把它读活,把自己放到诗文之中,吟诵、想象、品味,体验作者的感受。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通过夏夜的景物和作者的感受,传达丰收年景的喜悦。现在的小学生没有类似的经历,只能通过朗读理解农民的欢乐,通过体会语言的节奏,体验丰收的幸福。

三、构建文言诗文教学体系

经过深入的文本研究,学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丰厚了文学积淀。但是,小学各年级对文言诗文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如何构建小学阶段的文言诗文教学体系呢?当下,语文教学逐渐走出“文白之争”,文言文教学的形势越来越好,是构建小学文言文教学启蒙体系的好时机。

小学作为文言文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第一学段文言诗文占课文总数的20%,以诵读蒙学读本中的文言小段为主,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文言诗文的亲近感;第二学段文言诗文占25%,内容以浅易的文言诗文为主,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进行理解;第三学段文言诗文占30%,以经典文言诗文为主,培养学生的感受力。[5]

启蒙阶段把诵读放在首位,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言文,获得阅读迁移文言文的能力。著名学者吴晗认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只要能坚持一个礼拜背一篇古文,十二个月背完五十篇,一年就可以过关。”[6]打下五十篇的文言文基础,可以进一步阅读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古文,打开古老中国的文化大门,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丰富文言诗文的内容,抓住“文眼”,补充文本留白,使学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了师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扩充了文学积累。将文言诗文教学放入小学语文的整個教学系统中,使各学段的培养目标更清晰,更为系统地培养学生对文言诗文的感受力与审美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徐复观.中国文学论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

[3] 西渡.名家读古文(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280-287.

[4] 陶本一.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小学卷)[C].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372-381.

[5] 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6(5):3-13.

[6] 吴晗.文言文教学论集[C].天津:新蕾出版社,1986.404.

注:本论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初步鉴赏传统文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DDB18263)的结题成果,论文作者为课题负责人于录心。

猜你喜欢

文言文小学语文教学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