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020-01-14张萌
张萌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与教学实践、教师进修紧密结合,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的课题研究小组由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阶段的6位数学教师组成。课题组以空间与图形领域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开展研究,确定了“几何画板在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微课题。带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材解读、加工、应用等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
1.立足校本研修,规范研究进程
课题组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结合自己执教的教材内容,着眼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对教材“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别提出、确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借助几何画板开展三年级上册《长、正方形认识》教学”“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几何画板在《圆周长与面积》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几何画板在《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的课堂实效性研究”等。研究主题确定后,教师们自主检索文献资料,提出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撰写小课题研究计划。
针对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中的困难、问题和自身发展需求,学校在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送教师外出学习,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研究计划的落实情况;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教学研究课活动。
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提升了教师对学科教学本质的认识,促进教师熟练地掌握课题研究、课堂施教、课后反思等研究策略,提高了教师研究教材、优化设计、驾驭课堂的能力。
2.以课堂為依托,聚焦课堂实践
展示课是研究课的延伸和升华,是对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学校帮助教师们在市区教研活动和课题专题研讨活动中做展示课,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课题组引导教师精心打磨每一节研究课、进行课例研究,即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研究实践与反思。课堂问题是课例研究的核心地带,校本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老师们走进课堂、观察课堂、诊断课堂。如围绕总课题内容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几何画板,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形象、深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原理。
每一次课例活动前,先确定研究主题。主题公布后,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年级、教学内容和研究主题撰写课例。先与同一学段的教师进行研究,然后将课例分享到课题组的微信群中,在研讨活动时大家进行分享。活动后,主要撰写者再次对自己的课例进行修改,经由专家指导后,再进入课堂教学实施。此后,再经由专家评议课堂实施效果,教师根据专家的意见再将课例加以整理,形成最终稿。经过多次反复的课例打磨,学校收获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范例。
3.课题研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不同。成熟期的骨干教师经验丰富,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发展期的教师希望通过教研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始阶段的教师则需要广泛学习和大量实践以积累经验,尽快提升教学能力。在课题组的引领下,教师们结合自身需求,形成了培养目标的四点共识:一是通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带题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实现以科研促教研;二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材解读、加工及应用能力,使参与研究的青年教师早日成为学科骨干教师;三是通过带题研究,帮助骨干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化为自觉行为,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更多教师进步;四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依托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不仅教师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撰写的论文、案例、课例也多次在市区评比中获奖。更重要的是,教师带题研究这种校本教研方式,加强了团队研究的力量,提升了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教研工作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骨干团队,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研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