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黄蜂山

2020-01-14沈海清

民间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横山马蜂黄蜂

沈海清

这天一早,黄蜂山下横山村的村主任马金龙,接到乡里一个电话,告诉他,给横山村下派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给村主任当助理。马金龙一听可高兴了,总算给他派来个有文化的助手。

这个大学生叫高峰,一个白面书生,从小在省城长大,是农学院毕业的。其实,高峰到横山村当村干部,是他外公王大山促成的。王大山是位残疾军人、离休干部,今年九十三岁了。王大山当年是黄蜂山一带的游击队长,在配合解放军解放杭州时,被炮弹炸断了双腿,因为行走不便,所以一直待在省城的荣军疗养院里。

上级批准高峰到横山村当村干部后,王大山曾吩咐高峰,在黄蜂山一带打听一个养过蜂的人,这个人曾经救过他的命。但黄蜂山一带有十多个村子,不知道当年那个养蜂人是哪个村的,又不知名不知姓的,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十年,这位当年的养蜂人现在还在不在人世,也不敢肯定。所以,高峰也不抱多大希望。

高峰一到横山村,村主任马金龙就带他到各处走了走。高峰问马金龙:“马主任,横山村漫山遍野都是树木花草,为什么不养蜜蜂呢?”

马金龙叹了口气,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民们曾经尝试着养过蜜蜂,但这山里的马蜂实在太多了,那可是蜜蜂的天敌啊!”

横山村在山旮旯里,村民的住房也比较分散,没有什么副业。以前,村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曾经养过蜜蜂,想不到,山里的马蜂非常多,这些马蜂喜欢吃蜜蜂,它们的光顾给蜂群带来灭顶之灾,一到夏末至秋季,外界蜜源匮乏,马蜂就在空中截杀蜜蜂,仅仅几个小时便蜂尸遍地,所以养蜂人往往会血本无归。

高峰笑着说:“要消灭马蜂也容易,我有个高中同学,他在城里开药材公司,正大量收购马蜂巢呢!”

“什么,城里还收马蜂巢?”

“是啊,马蜂的成虫、幼虫和蜂巢都可入中药,也可食用!但蜂巢要等到冬天才能收取,現在刚刚入冬,正好可以带领乡亲们搜寻马蜂巢。”

于是,高峰带领村民在山里林间到处找马蜂巢,然后到城里卖给药材公司,一个冬天过去,马蜂巢差不多摘尽了,村民也有了一些经济收入。

没了马蜂的祸患,高峰便教乡亲们养蜂。这时,乡亲们才知道,原来高峰让大家摘马蜂巢,是为了养蜂做准备。

但一到秋天,马蜂又来了。原来,高峰带领村民虽然摘除了很多马蜂巢,但还有不少漏网之蜂。它们繁殖很快,集结成群后,一发现蜜蜂的踪影,马上赶来骚扰。对马蜂的骚扰,又不能用药,因为马蜂和蜜蜂虽然种类不同,但身体结构相似,一旦用药,也会影响到蜜蜂。唯一的办法,就是守在蜂箱边人为扑杀,但那么多的蜂箱,靠人力根本顾不过来。

高峰知道,要把马蜂赶尽杀绝,唯一的办法就是火攻,他准备入冬以后就发动村民用火焚烧马蜂巢。当他回省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外公王大山时,却遭到了外公的坚决反对,因为这可能引起山火。

高峰说:“如果不把马蜂灭绝,乡亲们怎么养蜜蜂呢?”

王大山说:“你们能不能直接饲养马蜂呢?当年救我的那个养蜂人,就是饲养马蜂的。”

高峰说:“我在学校学过课程,从理论上讲,马蜂是可以饲养的,但没有实践过,怕饲养失败,给乡亲们造成损失!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养马蜂的利润比蜜蜂高,但马蜂比蜜蜂要难管理。而且马蜂的蜂王一定要野生的!”

王大山笑了:“你只要找到当年那个养蜂人,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高峰向马金龙问起,当地以前有没有人养过马蜂时,马金龙说,黄蜂山一带过去是有人养过马蜂,横山村也有一个人养过。

高峰一听,忙问是谁养过马蜂。马金龙告诉高峰说:“是残佬爷。”

残佬爷的大名叫马大山,是马金龙的本族,论辈分,马大山还是马金龙的爷爷辈儿。马金龙小时候听人说,解放前夕,马大山养过马蜂,但没多久,他养的马蜂被国民党兵给烧了,还被国民党兵用枪托打在脑袋上,从此落下了毛病,有时会犯糊涂。解放后,马大山当过村支书,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

高峰刚到横山村时,曾去看过这位和他外公同叫“大山”又同年的老人。这位乡亲们称为“残佬爷”的老人,只要天晴,就会坐在门前晒太阳,还时不时从兜里摸出一枚银圆把玩着。高峰去看他时,见他说话语无伦次,以前的事好像都不记得了,后来光顾着养蜂的事,就没再去看他。这次听马金龙说马大山曾经养过马蜂,心想老人又和外公同岁,他是不是外公要找的那个养蜂人呢?于是,高峰又找到马老人家里,可老人表情漠然,说话仍然语无伦次,问他什么事,也是答非所问。后来,当高峰说起乡亲们正在养蜜蜂时,老人忽然说了一句:“养蜜蜂,要防备马蜂!”当高峰问他要怎么防备时,老人又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当外公听高峰说了马大山的情况时,兴奋地说:“这位马大山一定是当年救过我的养蜂人,我得去找他!”

于是,高峰陪外公坐车来到了黄蜂山下。村民们一听高峰的外公———当年的游击队长要来村里看望马大山,马上组织起来,用躺椅做了一副滑竿,把王大山抬到了村里。

当一行人来到马大山家里时,王大山握住他的手,说:“您老不但和我是同年,还和我是同名呢!”见老人好像没什么反应,王大山又说:“当年我在黄蜂山打游击时,曾经被一个养蜂人救了。”

突然,老人的眼睛亮了,他注视了王大山好一会儿,问:“你,游击队,当年被一个养蜂人藏在一个水塘里?”

一边的高峰差一点跳了起来:“是的!”

“养蜂人让游击队员头上戴一张荷叶?”

“是啊,是啊,后来,这些马蜂被国民党兵给烧了……”王大山说。

“你就是当年黄蜂山的游击队队长?”

“是啊,您还记得这件事?”

“我,我什么事都能忘,就这件事不能忘!”

那年,游击队得到了国民党部队的杭州城防图,准备下山送给南下的解放军,助他们解放杭州。可是,王大山带了几名战士刚下山,就被国民党的一个连盯上了,经过一场激战,几名战士英勇牺牲,王大山退到山上,国民党兵紧紧追赶。正在危急关头,一个养蜂的小伙子让他躲进水塘,蹲在水中,只露出脑袋。养蜂人又给他摘了一张荷叶,盖在头上。不一会儿,国民党兵包围上来,但找来找去都找不到王大山,一个军官望着满满一水塘的荷叶,阴险地说:“这里没有其他藏身的地方,那个游击队长一定藏在水塘里!”他命令士兵往水塘里掷手榴弹。这时,养蜂的小伙子猛地踢翻了两只蜂箱,那些马蜂受了惊吓,知道有敌来犯,便一股风似的飞了出来。马蜂是会传递信的,一箱传一箱,刹那间,几十箱的马蜂漫天飞舞,朝着进入它们领地的国民党兵发起了攻击。

这些马蜂特别大,蜇人也特别凶,国民党兵被蜇得鬼哭狼嚎,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据说蜇死了十多个国民党兵,还有几个滚下山坡摔死了。

国民党兵为了报复,就燃起火把,把几十箱马蜂烧了个精光,又把养蜂人毒打了一顿。

养蜂人的家人听到动静,把养蜂人抬下山去,找医生治好了伤。那些国民党兵走后,王大山从水塘里上来,在养蜂人的窝棚里留下了身上唯一的一枚银圆,便下山把杭州城防图交给了解放军,解放军根据城防图,顺利解放了杭州。

马大山哆嗦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银圆,说:“我一直在等你回来,把这枚银圆还给你!”

王大山说:“老哥啊,当年您损失了蜂,还受了伤,这是补偿您的!”

马大山摇了摇头:“你们为解放老百姓拼命,我这几箱马蜂算什么,你啊,只要能来看看我就行了!”

高峰说:“老支书啊,我外公在解放杭州的战斗中,被炮弹炸断了雙腿,要不,他早就到黄蜂山找您了!”

王大山说:“老哥啊,当年,您不仅仅是救了我,还救了杭州城,要不是那份杭州城防图,要解放杭州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周折呢!这些年来,我一直想来找您,但已经伤残,只好让我小外孙高峰报考农学院,让他毕业后到黄蜂山来帮乡亲们养蜂。老哥啊,我记得当年那些蜂特别大,应该是马蜂!”

马大山说:“是的,当年我养的就是马蜂。马蜂也可以饲养,但不能和蜜蜂同时养,因为蜜蜂最大的天敌就是马蜂。”

高峰说:“我们黄蜂山上这么优厚的条件,如果同时饲养马蜂和蜜蜂,那该多好啊!”

马大山说:“孩子,你放心大胆地养吧,就是失败了,还可以重新来!”

要养马蜂,先要捕捉马蜂王,但怎么才能捕捉到马蜂王呢?马大山自从见了王大山,脑袋竟然变清楚了,说在他小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后,野外的马蜂蜂巢里,密密麻麻全是成熟的蜂蛹,其中就有一只是蜂王。但这些蜂巢都很隐蔽,一定要抓一只外出觅食的公蜂,在它腿上拴上红线,然后跟着红线追,这样就能找到蜂巢。找到蜂巢后,先用火将发疯的公蜂驱散,就能摘巢取蛹,捕捉蜂王。

高峰按照老支书说的,捉了一只昆虫放在红线做成的圈套内,等马蜂来吃,然后抓住红线两端轻轻一拉,就套在它的腰上了。被打上记号的马蜂会在傍晚时飞回自己的巢穴,高峰利用红线追着这只马蜂,找到了它的蜂巢,最后捉了蜂王。

可是没想到,一到冬天,好不容易捉回的蜂王被冻死了。怎样才能保证蜂王过冬冻不死呢?有一次,高峰帮老支书劈柴,这些山柴都是从山上砍来的树干,高峰发现劈开的老柴疙瘩里,居然有像地道一样细小的通道,里面躺着冬眠的蜂王。原来蜂王可以躲在树木的洞中过冬,于是他找来工具,给过冬的蜂王建起了巢穴。

有了过冬的巢穴,从野外捉回的蜂王就不会冻死了,在解决了马蜂的驯化、喂食、过冬和繁殖等一系列问题后,高峰正式宣布成立横山村马蜂养殖场,开始大规模饲养马蜂。

后来,高峰经过观察,发现马蜂每次起飞都是直接往高空直飞,他估计,如果同时养殖蜜蜂,放到适当距离,也许马蜂就不会发现。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马大山,马大山表示赞同,说以前就有人同时养马蜂和蜜蜂,取得成功过,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另外可以在蜜蜂养殖箱旁边再种上几株旱烟,因为马蜂最不喜欢旱烟的气味。

高峰马上着手进行实验,不久就取得了成功。马金龙高兴地说:“我们山村的土办法,加上高峰带来的科学技术,横山村三年内一定能致富!”

猜你喜欢

横山马蜂黄蜂
你真的认识黄蜂吗
情暖横山
好斗的黄蜂
西夏时期横山地区若干问题探讨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一只马蜂引起的风波
我是变身小黄蜂
胡景铎将军横山起义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