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与经验
2020-01-14董立毅
董立毅
摘 要:2020年4月23日,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赵国秋教授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托,面向全省中小學校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做复课后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策略讲座。赵国秋教授在此次主题讲座中特别提到了校园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中职学生爆发的危机更为多样,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预警、预防和干预,帮助他们平安地度过青春期阶段,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学生重返校园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危机 中职生 干预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小学陆续复课,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对知识渴求的学生,还有随之而来的师生适应问题。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心理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办学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在校园内的心理危机事件大多是以学业压力、情感矛盾、人际冲突、精神障碍等为主要诱因。不同于普高学生偏重学习,容易产生学业方面的心理危机事件,中职学生爆发的危机更为多样,大多是基于人格障碍,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多人因学业不顺、家庭不和谐,显得更为自卑、焦虑、冲动。
随着学生摆脱危机并重回心理平衡,他们习得的应对危机的技能也将使他们受益匪浅。当前,学校大多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也有一套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很多班主任也都有浙江省心理健康C证资质,但校园心理危机中,校领导、主管部门、心理老师、班主任分别承担什么角色?干预工作是否能阻挡一波又一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呢?
一、案例背景
王某,女,某中职学校高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新生入学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中表现出性格内向,性情多变,偏执,孤僻,她与同学关系疏远,班内基本没有朋友,极少参加班级活动。在行为上也显得异常,她只与一位同学做朋友,而且显得很黏人,无论是下楼打水,还是去食堂就餐,就跟唯一的“朋友”同行。另外,她极其关注自己的外在表现,绝不接纳别人对自己客观的评价。由于性格和行为怪异,导致其与同学、室友多次发生言语冲突甚至爆发肢体冲突。
一天中午,王某打电话给班主任,说自己在寝室阳台“失手”将钥匙掉落到楼下的一辆汽车挡风玻璃上,玻璃碎了。班主任老师听到学生语无伦次,立刻安慰学生,并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不想,王某突然情绪激动起来,命令老师不能通知家长,自己会负责赔偿。班主任老师在了解车辆损失后,觉得数额较大,还是通知了家长。王某接到家长电话后,在楼道嚎啕大哭,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班主任老师见局势无法控制,就联系了德育处主任。德育处派了一名刚入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前去安抚王某的情绪,无论大家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闻讯赶来的校领导立刻要求家长到校配合缓解学生情绪。没过多久,家长来到学校,在同学和心理辅导老师的鼓励下,王某和班主任、车主老师进行了交流。最后,王某在妈妈的陪护下离开了学校。
二、干预复盘
王某所在学校是较早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学校,从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和班主任,到德育部门,上至校级领导,三级预警机制比较完整。但这件事情发生后,笔者相信经历过此次事件的校领导和老师心情无法很快平复。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是校园应对师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园危机处理的结果
在本案例中,校领导的出场时间比较晚,原因在于没人告诉他们学校里出了这件事情,可见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已经失效了。幸好校领导在事件发酵过程中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且及时进行了干预,在了解到家长与王某关系不是很融洽的情况下,依旧拍板通知家长到场,而且让家长作为切入点进行危机干预,最终让事件转危为安,甚至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让学生恢复正常。
(二)德育部门是危机事件中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中间部门,也是危机处理的第二道屏障
但在本次案例中,德育部门暴露出了缺乏经验的弱点。王某在入学时的心理状况排摸中没有被列入易激惹群体,事件发生中仅派一位经验不足的心理辅导老师匆忙应对,显得不够重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忽视了对事件的分析和还原,错过了上报的时机。另外,后续应对办法匮乏,显得束手无策。正是因为缺乏实战操练,缺乏应对经验,所以心理辅导教师才没能在危机干预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班主任老师在事件过程中已经失去了主动权和控制权,所以问题出在伊始
首先,班主任在平时对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心理危机教育指导,如果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掌握基本的危机应对方法,也许会起到预防或减轻危机的作用。其次,班主任忽视了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尊重的需要。通知家长的方式太直接,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特别是在危机事件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如果与校方、家长、学生的信息传递不够客观严谨,容易导致家长情绪激动,使得危机冲突加剧,影响到整个危机事件的干预及效果。
三、案例反思
这件案例的发生、发展过程,让笔者对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尤其是新冠疫情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产生了忧虑。当下80后独生子女家长和00后子女存在着很多在学校管理尤其是心理干预工作中急需调研、分析、应对的问题。
(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无论是三级预警还是四级预警,需要方案简捷明了,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强。比如,可以针对精神障碍危机、校园意外危机等特殊情况编制操作手册或简易流程图,让师生一目了然,提高干预的效率。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管理和沟通。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危机干预小组应对事件进行准确还原,并与下一步计划和目前的进展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意见,确保与不同团体的沟通信息真实客观,避免参与者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以讹传讹导致恐慌并影响危机干预的下一步工作。
(二)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与培训
学校经常会进行消防、地震安全演习,但缺乏心理危机干预演习,一旦发生,问题会大量地暴露出来。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和培训,比如面向学生可以开展危机干预主题的校园心理剧比赛,面向教师群体尤其是德育部门、班主任、学校领导,可以在集中培训的时候进行桌面推演或者实战演习。只有大家都参与到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学校才能真正形成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三)要让心理辅导老师回归一线,并且发挥专业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常年奋战在行政一线。据了解,各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远离学生,疲于应付行政或其他工作,缺乏咨询经验的情况占比较高。为了能够有专业力量解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首先心理辅导老师要从其他行政部门或其他学科中回归心理专业。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能够用好专业测评软件,做好学生阶段性的心理筛查,对需要特别关注的高危个体,心理辅导教师需要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制定预警等级,设计干预方案,做好危机预防与转化工作。其次,在学校营造心理咨询氛围,引导学生遇到“心理感冒”找心理辅导老师的习惯。如果在咨询中发现具有可能性的学生,就要结合他的周围关系群体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设计干预方案,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如王某的案例,心理辅导老师应该考虑到多部门协同,利用危机主体的软肋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化解危机。如果在应对危机时超出了心理辅导老师的能力范畴,应该及时寻求心理专业机构的支持,提供尽量完整的信息,在危机化解后做好转介工作。在危机干预结束后,除了应对干预主体,还要修复干预主体外围的影响,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化解同学、室友等群体的消极影响。此外,由于心理干预技术发展较快,要让心理辅导老师参与相关培训,掌握相应技能,并将基本策略和技法交给一线教师和班主任。
参考文献:
[1] 卿梦桃,张丽娜.完善校园心理健康制度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J].区域治理,2019(44).
[2] 陈华娟,付雪,连赵璇.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J].智库时代,2018(46).
[3] 程赞红.寻找珍爱生命的理由——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例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9).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