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LTE 容量分析和计算
2020-01-14王良军
王良军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郑州 450052)
1 地铁LTE 容量计算面临的问题
(1)在进行容量估算时,要根据预测的地铁承载用户数量,包括上下车人数以及断面数量,并综合考虑地铁站所处地区地面经济发展情况,综合配置小区和载频数量。
(2)综合考虑近期远期容量需求。预计在地铁开通的前期阶段,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未完全完善,话务需求不是主要的问题,随着地铁运营的成熟,将带动相应经济的发展,因此,潜在的话务增长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3)对于地铁站的分区和配置还要考虑地铁的远期规划,将来是否为换乘站、是否会进行线路延伸等问题。
2 地铁LIT 容量分析和计算方法
在满足基础覆盖需求同时,需兼顾容量需求,提升网络性能。容量需求决定了覆盖系统划分的小区数量,这需要对各个车站人流量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
2.1 地铁容量分析
地铁属于全封闭场景,用户人流量很大,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具有非常高的突发业务。覆盖范围主要包括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层、地铁商业街、换乘通道、区间隧道等公共活动区域。主要场景如图1所示(分别为站厅、站台、隧道、高架)。
图1 轨道交通主要场景
一般情况下地铁场景包括站厅、站台、区间隧道,特殊站点还存在换乘通道及地铁商业街场景。站厅主要场景空旷,主要含有在线票务支付、票务检查功能,其人流量比较有序,但不会聚集,其与地铁外存在场景转换,与站台区域同样存在场景转换;站台上人员聚集性强,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期,数据需求激增。
区间隧道场景相对封闭的独立双隧道,需注意隔离隧道内存在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网络,同时隧道内隧道长度长且通车速较快,其对网络响应灵敏度要求高。
换乘场景人流交互量较大,如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期间,换乘站网络压力大,需要配置较大的容量及小区切换需求。
地铁商业街将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乘车人员的频繁交互,在重要节点站点如二七广场等,必将迎来商业配套快速发展,其对于该区域的网络容量、网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从而满足用户及商户的网络需求。
2.2 地铁LIT 容量计算方法
地铁人流主要分布在地铁站厅、地铁站台候车区、地铁车厢,流动性大,地铁站人流量在列车进站时达到峰值,最大峰值流量为高峰时段两个方向的列车同时进站,容量估算要以最大峰值流量为依据,对于换乘站,要分别对每条线路的人流量进行估算。
轨道交通列车根据“体宽”可分为A、B、C 三种型号,其中A 型列车宽度最大,载客量最多。A 型列车车长:140m、车宽:3m、最大载客量:每列2592人、车门数(单节每侧):5个。
图2 A型列车模型
A 型列车的最大载客量为2592人,考虑两方向列车同时进站,则列车内的人流量为5184人,假设某地铁站的换乘率为50%,则站台人流量与车厢人流总和为5184*1.5=7776人。此人数即为地铁站站台与列车的峰值人流量。
站厅的人流量可参考换乘人流量即:5184*0.5=2592人,对于多条线路,站厅最大人流量即为2592*n。各运营所需载波配置数量,如表1所示。
表1各运营所需载波配置数量
3 结束语
通过车站的承载功能,所处地理位置,城市功能定位以及时间段来合理推断整体人流量,从而最终决定小区的划分、信源配置数量以及切换带位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