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

2020-01-14赵玄骥郭建红乔路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石膏脉象口角

赵玄骥,佟 磊,宋 双,郭建红,乔路敏,杨 祎

(1.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宁夏 银川750021;2.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750001;3.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750004;4.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750001;5.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中医医院,宁夏 吴忠751300)

1 病因病机

关于面瘫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言:“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提示面瘫的发生与寒热有关。《诸病源候论》言:“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僻也。”提示体虚受风是面瘫的重要病因。笔者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机主要为体虚,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致面部脉络瘀阻,血行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故发为面瘫。

2 分期论治

该病主要分为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治疗手段主要为针刺配合中药。①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1~7 d,患者出现耳后或面部疼痛、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伴迎风流泪、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角斜、面神经水肿等症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对于该期的治疗,针刺一般取头面部患侧穴位,如攒竹、阳白、瞳子髎、四白、迎香、颊车、地仓、翳风、风池等,远端取双侧合谷等。关于针刺深度,面部穴位宜采用浅刺,一般不行针,留针20~30 min;风池与合谷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 min。中药处方常采用葛根汤加黄芪、石膏合牵正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葛根20 g,麻黄6 g,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大枣3枚,生姜3片,生黄芪40~60 g,生石膏15~30 g(先煎),全蝎3 g,僵蚕10 g。7剂,每日1剂,分3次口服,避免熬夜劳累,避风寒。②非急性期一般指发病7 d以上,患者耳后或面部疼痛有所缓解,眼睑闭合不全,抬眉不能,口角斜。对于该期的治疗,针刺选穴及针刺深度与急性期相同,抬眉欠佳者,可在针刺阳白的同时,在其左右各1 cm处加刺1针;眼睑闭合不全者,在针刺瞳子髎的同时,可沿着眼轮匝肌向外走行,在上下外眼角处向丝竹空方向各针刺1针;口角斜者,在针刺地仓的同时,沿着口轮匝肌的走行,在口角上下朝地仓方向各针刺1针。针法均采取浅刺法,不行针,留针20~30 min。中药处方常采用桂枝汤合黄芪赤风汤、牵正散加减。方药组成: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大枣3枚,生姜3片,黄芪40~60 g,赤芍10 g,防风6 g,全蝎3 g,僵蚕10 g。每日1剂,分3次口服,避免熬夜劳累,避风寒。

3 关于面瘫治疗的问题探讨

3.1 针刺方法问题 对于面瘫针刺深度的问题,无论周围性面瘫还是中枢性面瘫,浅刺较深刺效果更好;针对眼睑抬眉欠佳、闭合不全、口角斜等问题,采用密集针刺可提高疗效。但也有学者认为,深刺地仓、颊车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恢复面神经功能,较常规浅刺疗效更佳[4]。

3.2 急性期是否针刺问题 对于急性期是否进行针刺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的,有学者认为急性期面神经水肿,不宜针刺[5]。笔者认为,可给予中药辅助治疗,麻黄配伍生石膏可利水消肿,生黄芪亦有利水之功,早期介入,大胆施针,可提高疗效。李瑛等[6]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亦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机为急性期和静止期。

3.3 面瘫患者脉象问题 对于面瘫患者的脉象问题,笔者通过临床大量观察发现,面瘫患者多存在脉象偏弱情况,特别是左手脉象偏弱,给予大剂量生黄芪口服治疗后,脉象好转,患者症状同时好转;脉象持续较弱,服中药后脉象未见明显好转者,往往病情缠绵难愈,可加大补气药的用量或合用其他补气药,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疗效。

4 典型案例

患者,女,52岁,2019年6月25日初诊。主诉:左侧口眼斜1 d。现病史:患者1 d前夜间受风寒后出现口角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左侧口角饮水时漏水、左侧面部及耳后疼痛等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查体:神清,精神差,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左侧抬眉不能,左侧鼻唇沟变浅,患侧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向右斜,舌淡红,苔白,脉弱,左脉较右脉更弱。面瘫评分: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评分法)评分0分。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面瘫,风寒阻络夹有气虚证。治以疏风散寒,补气通络。方以葛根汤加生石膏、生黄芪合牵正散加减。方药组成:葛根20 g,麻黄6 g,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大枣3枚,生姜3片,黄芪60 g,生石膏30 g(先煎),全蝎3 g,僵蚕10 g。7剂,每日1剂,分3次口服。针刺处方:患侧攒竹、阳白、瞳子髎、四白、迎香、颊车、地仓、翳风采用浅刺,患侧风池及双侧合谷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嘱患者避风寒,避免劳累,按时休息。治疗3 d后,患者左侧抬眉明显改善,其他症状同前,RPA评分2分。治疗7 d后,患者抬眉较佳,眼睑闭合不全较前改善,示齿时口角可轻度运动,喝水时漏水症状改善,面部及耳后疼痛消失,脉象较前稍有力,RPA评分12分。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中药处方改为桂枝汤合黄芪赤风汤、牵正散加减。方药组成: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大枣3枚,生姜3片,黄芪60 g,赤芍10 g,防风6 g,全蝎3 g,僵蚕10 g。7剂,每日1剂,分3次口服。针灸处方同前,因患者眼睑闭合不全恢复较慢,沿眼轮匝肌走行,在上下眼角处朝瞳子髎方向各加刺1针,以提高疗效。治疗10 d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较前好转,嘴角对称,示齿时嘴角亦对称,脉象明显好转,RPA评分19分。患者病情好转,继续当前治疗方案,2周后患者面瘫痊愈。

按语:该案患者为典型的周围性面瘫,属中医面瘫风寒阻络夹有气虚证,方用葛根汤加生石膏、生黄芪合牵正散加减治疗。葛根解肌散寒,桂枝温经散寒,麻黄发汗解表,三药合用共奏散寒之功;桂枝配伍白芍调和营卫;白芍配伍炙甘草缓急止痛,缓解面部及耳后疼痛等症状;全蝎、僵蚕搜风通络;生姜、大枣顾护脾胃;患者脉象较弱,故重用生黄芪补气;麻黄配伍生石膏利水消肿,缓解面神经水肿,同时生石膏可有效抑制麻黄的发汗作用,引诸药入阳明经。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补气通络之功。1周后患者面神经水肿明显缓解,面部及耳后疼痛消失,中药处方调整为桂枝汤合黄芪赤风汤、牵正散加减。患者病情较前好转,病势减弱,故改用温经散寒较为和缓的桂枝汤为基本方。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有补气活血之功,方中生黄芪补气,赤芍活血化瘀,防风祛风散寒。但患者眼睑闭合不全恢复不理想,遂沿眼轮匝肌走行,在患侧上下眼角处朝瞳子髎方向各加刺1针,以提高疗效。针药并用,患者最终康复。

猜你喜欢

生石膏脉象口角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六偏磷酸钠对制备超细生石膏粉体的助磨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治三叉神经痛
两代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