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牌县毛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01-14姜海军王晓明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牌县毛竹竹林

姜海军,王晓明

(1.双牌县林业局,湖南 双牌 425200;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长沙 410004)

毛竹是中国栽培历史久、分布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重要、生态适应性较强的竹种,湖南是我国毛竹中心产区,总面积和总立竹均居全国第二[1-2]。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见效快、收益期长、用途广等特点,可作为材用、食用、观赏等,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日常生活、绿色食品、工艺品、生态旅游及环境绿化美化等各个领域[3-5]。特别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旅游等有着重要作用[5]。大力培育和利用毛竹资源,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双牌县毛竹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双牌县毛竹产业的发展对策,旨为双牌县毛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 双牌县自然环境及基本概况

双牌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西部,东邻宁远县,南与道县相接,西接广西全州县,北与永州市零陵区、祁阳县相邻,距离市中心56 km。境内山地起伏、峰恋叠嶂,最高海拔1625 m,年最高温度38.5 ℃,最低温度-5.8 ℃,平均在16.7 ℃,由于境内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较大,年平均降水量1296 mm,年日照时数1556 h,年平均无霜期292 d。立地小气候复杂多样,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自然生态保持较好,适合毛竹生长[1]。

双牌县是湖南省林业十强县和全国南方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是以林业立县的边远山区小县,辖6镇5乡1管理局114个行政村3个社区,153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557户,总人口20.26万人,总面积173932 hm2。有名的阳明山、紫荆山分别坐落在全县的东部、西部、遥相呼应。全县农民主要收入来自木材和毛竹。

境内阳明山、何家洞是毛竹重点产出,当地竹农原来主要以销售毛竹原材料为主,劳动力强度大、竹农收入低。为了把该县得天独厚的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双牌县县委政府支持林业主管部门自1991年以来,围绕毛竹做文章,开展“竹文化节”、“经贸会”等活动,以市场需求建基地、以科技兴竹促发展,引导全县毛竹经营者及竹农发展毛竹加工业,近几年来,该县逐步走向毛竹精加工领域,竹产业也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

2 双牌县毛竹产业现状

2.1 双牌县毛竹资源概况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2551.1 hm2,占总面积的87.7%。森林覆盖率76.63%,林木绿化率79.04%。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602.98 m3,全县竹林面积18297.9 hm2,占林地面积的10.5%,立竹株数5001.94万根,平均每公顷立竹2733根。除毛竹外,其它竹类品种较为丰富,有刚竹、茶杆竹、水竹、方竹、黑竹、苦竹、罗汉竹、花杆毛竹等30多种。毛竹是双牌县第二大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双牌县毛竹资源分布特点

全县毛竹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县城东北部的阳明山和西北的何家洞两大片,四镇(场)竹林总面积13662 hm2,占全县竹林总面积的74.7%,占全县总量的71.6%,是双牌县毛竹林集中区。低山区的江村、上梧江、五星岭、麻江等乡镇集中分布在山区村组,面积达4353.9 hm2,理家坪、打鼓坪、平福头等乡镇有一些零星分布,不足200 hm2。

全县毛竹生长在海拔400~1000 m范围内,毛竹质量好,毛竹平均高12 m以上,平均胸径8 cm以上。其中阳明山片(含茶林镇高峰村)位于海拔700~1100 m,何家洞片(含五里牌镇盘大岭村和大叶江村)位于海拔260~650 m。阳明山、何家洞两大片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5~20 ℃,年降水量1200~1800 mm,土壤类型山地黄壤占85%以上,只有五里牌镇有小部分红壤,母岩大多为花岗岩、板页岩,土壤深度50 cm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正适合毛竹生长。

2.3 双牌县毛竹资源质量状况

近几年来,因毛竹市场价格低落、劳动力工资迅速增长,导致竹农异地发展,竹林荒芜,毛竹病虫害时有发生,竹龄结构趋向老龄化。通过调查,全县毛竹平均立竹度在2250~3000株/hm2之间(有的立竹度只有1350根/hm2),立竹年龄多为3度以下,其中竹龄1~3度竹占70%左右,4度以上竹占30%,竹龄结构1、2、3、4度竹比例为3∶2∶2∶3。且立竹矮、径级小,竹材纤维性差、竹节密,经受不起高温高压,达不到精加工标准,只能通过成本高、利润低的粗加工来销售,致使毛竹滞销。何家洞镇过去每年采伐毛竹300多万根,而现在每年仅采伐100万根左右。由原来37~40根/t下降到现在的47~50根/t,毛竹平均胸径由原来10.4 cm下降到现在的8.7 cm,毛竹平均长度由原来13.6 m下降到现在的10.8 m。

2.4 双牌县毛竹加工业情况

除每年加工100万根以上的精加工企业1家外,中小型加工企业4家,主要生产竹地板等半成品,成本高、利润低,当地竹农加工竹筷、竹片、竹丝等小作坊,全县共有50多家,进行原材料粗加工。

3 双牌县毛竹产业发展的优势

3.1 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把竹产业发展作为全县林业产业化的重点来抓,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确定竹产业为双牌县第二大林业产业。

3.2 竹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

双牌县毛竹资源丰富,是全县的第二大森林资源[6]。近年来,依靠国家有关林业政策,对立竹量不足1500根/hm2、直径8 cm以下的低产竹,已完成了3866.67 hm2竹林低改作示范。随着竹材的用途越来越宽广,竹林、竹笋、竹制品的价格日益高涨,竹农对竹林的培育和改造积极性越来越高。全县约有1.07万hm2的竹林,每亩投入近800元,通过4年左右,可迅速提升其产量。同时,每年对坡度在25度以上适合造竹的采伐迹地和疏残林地约533.3 hm2进行引鞭扩园,每公顷亩投入2.55万元,过5~6年时间就成林了,竹林发展空间大。

3.3 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区位交通优势

双牌县地处都庞岭东南部,系阳明山系,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 ℃,年积温5532.1 ℃,年降雨量1296 mm,年日照时数1556 h,年平均无霜期292 d,且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土层厚、肥沃,适宜毛竹生长[6]。双牌县的毛竹具有径粗、杆高、节疏、壁厚、品质优良的特点,如阳明山的毛竹,因竹壁厚,生产的竹筷能通气,而享誉天下第一竹的美称。

全县洛湛铁路、二广高速、207国道、永连公路及潇水河贯穿南北,距长沙和广州只有300多km,属于湖南南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区位的咽喉地段,其区位交通及地理位置优势,对竹制品的交易、运输、竹制品品牌的打造都十分有利。

3.4 有专业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

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双牌毛竹产业,成立了竹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双牌县竹产业科技园,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有林业科技人员50人(其中林业局抽调15名林业工程师),负责指导全县5.2万名竹农进行竹产业开发的培训及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时带动伐竹、加工、销售等1.9万人开发毛竹系列产品。

3.5 加强科技引导,提倡环保理念

双牌县毛竹已通过FSC森林认证,CFCC森林认证正在通过之中,将为生产提供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其产品会引领毛竹的快速发展。

4 双牌县毛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

竹农只会出售原竹,不会精加工,更不会发展经营竹笋、竹制品、竹工艺品、林下经济等产业,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4.2 毛竹资源培育管理有待加强

现代竹林经营技术主要是通过调节合理的林分结构和科学的水肥管理促进竹林的持续高产[7]。但过去双牌县的毛竹都是粗放经营,原来只砍不抚,顺其自然。近几年也是进行割灌除草,砍除病死竹,而有关全垦、施肥、竹林结构调整、留笋养笋等科学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8]。全县毛竹达到国家丰产林标准的仅占30%。双牌县竹农的在毛竹经营管理投资意识淡薄,毛竹质量很难达到市场需求。目前采取了林地清理、修山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仍处于试点阶段,合理挖笋、调整竹林结构、培育支撑木、留笋养竹等科学技术没有应用。竹林有的采伐过量,只顾眼前利益,砍大留小、砍壮留老,造成留养竹质量差、数量少。毛竹因根系发达、萌芽力强,也是侵蚀植物,林农担心杉木面积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将毛竹林全部采伐,改造其他树种,如上梧江、塘底等乡采伐毛竹造杉木,林下种植生姜;何家洞等乡镇有的因无劳动力长期不伐不抚处于封禁状态。

4.3 毛竹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双牌县对毛竹进行了多次试点改造,在阳明山、何家洞等乡镇规划笋用林、材用林、笋材两用林基地建设6666.67 hm2,全县新造毛竹1333.33 hm2、引鞭扩园3333.33 hm2,近几年毛竹纳入巩固退耕还林后续成果产业1000 hm2。因选择的基地地理条件较差、生存环境不适应、交通运输不便及竹农对毛竹发展的认识不够,虽然得到了项目资金,但竹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毛竹建设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4.4 竹加工龙头企业缺乏

毛竹加工企业从外地引进来1家,本地也办起3家,都因生产竹筷、竹地板等传统产品,毛竹资源消耗大,成本高、效益低而逐渐退出。现在有5家竹加工企业,因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在市场占用率不大。虽然湖南阳明竹咏科技有限公司是双牌的毛竹精加工企业,也有品牌、有市场,产品质量较好,但对毛竹质量要求过高,必须是3~5年的壮竹,且生长在海拔400~800 m的砂质壤土生长的毛竹,要求竹材厚、竹节稀、纤维性好、耐高温高压等,双牌县70%的毛竹达不到其要求,因高质量原材料缺乏致使生产不能满负荷进行。目前双牌县竹加工龙头企业缺乏,竹产业经济效益低,制药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5 双牌县毛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加大投入,培育壮大毛竹资源

毛竹引鞭扩园、低产林改造、推广应用毛竹丰产培育新技术等是提高毛竹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9]。因此,要培育壮大毛竹资源,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纳入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国家生态公益项目、林业贴息贷款、天然商品林保护项目、竹林道建设项目和省林业局发展项目;地方财政引导投入,鼓励企业联营投入和竹农自主投入[10]。二是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基地。计划5年建设毛竹低改示范基地面积3333.33 hm2,每年低产林改培666.67 hm2,并配套建设竹林道50 km;计划5年建设2000 hm2毛竹丰产林基地,每年建设400 hm2,每公顷投资2.25万元,修建竹林道90 km。届时全县毛竹平均立竹度在3000株/hm2以上,平均胸径10 cm以上,平均高度13m以上,立竹竹龄1~3度竹占85%以上,竹龄结构1、2、3、4度竹比例为3∶3∶3∶1。

5.2 发展竹加工业,提升竹产业经济效益

双牌县正在该县工业园集中区施工建设竹产业科技园,集毛竹制品、工艺品、竹笋制品于一体,立体开发,全面发展。规划建设精加工、产品展示、电商物流等功能。主要生产国内外市场急需量大、生态环保、经久耐用、利润高的户外竹制遮阳伞、防腐竹地板、墙板和天花板、防腐竹建材等竹木精深加工产品。与此同时,在各个乡镇场建设粗加工基地,主要从事竹地板条、铁炮串、竹片等竹产品粗加工生产经营活动,并辐射县城附近乡镇。

5.3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在双牌县竹产业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构建完善的竹产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毛竹专业合作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应严厉打击损毁竹林、滥挖竹笋等不良行为,组建调解纠纷、森林防火、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单位,建设毛竹加工、销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5.4 积极推动竹产业第三产业发展

竹子四季常青, 有很高的景观和审美价值,广泛应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美化工程[11]。双牌县是湖南林业大县,竹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因此,依靠全县竹类资源发展森林观光、竹业生态旅游、竹文化、农家乐、竹工艺品等第三产业的前景广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一是潇水河沿线建立毛竹绿色生态长廊。二是立足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黄江源、何家洞龙洞文化艺术园等风景区现有的竹业旅游景观,开发“游大竹海、住毛竹屋、观竹工艺、赏竹音乐、吃竹百宴、喝帝竹酒”等农家乐项目,充分展现竹乡风情,不断推动双牌竹文化生态旅游业发展。

5.5 引进毛竹精加工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品牌效应

以双牌县引进的湖南阳明竹咏科技有限公司为契机,继续招商引资,引进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的龙头企业。实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毛竹生长快、成林快,年年砍年年有,青山常在,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的良好的作用。双牌县毛竹林可固碳9.5万t,在应对气候变化发挥重要作用。发展毛竹产业可扩大竹林资源的面积,提高竹林蓄积和竹材质量,在提供竹原材料的同时,缓解了木材生产的压力,更好地保护了林木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牌县毛竹竹林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竹林察记
双牌:让“小树苗”茁壮成长
节骨草和毛竹苗
双牌:精准扶贫 助力均衡发展
双牌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分析
竹林奇俊
毛竹护笋养竹技术探讨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