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蜂产业发展与思考
2020-01-14赵生武
赵生武
(卢氏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河南 卢氏472200)
卢氏县地处豫西边陲,境内森林辽阔,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发展养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被原国家商业部、农业部和经贸部确定为优质蜂蜜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是全国重点蜂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卢氏县立足自然生态优势,抢抓产业扶贫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养蜂扶贫产业,推动区域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1 卢氏县蜂产业现状
1.1 蜜源植物
卢氏县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伏牛山、崤山、熊耳山三大山系横贯境内,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0%以上,林坡、草坡面积372 万亩,其中:刺槐林32.26 万亩,人工种草10.7 万亩、杂木灌木林300 余万亩,植物2 400 余种,野生中药材1 200 余种,植物种类繁多,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气候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特点,年降水量为646.9 mm,全年日照时数2 021.2 h,年平均气温12.6 ℃,无霜期为184 d,特别适宜植物生长。
1.2 养蜂规模1.2.1 蜂群数量
据调查,全县现有中蜂养殖户3 000余户,遍布19个乡镇,蜂群2.2万群(箱);意蜂养殖户80余户,蜂群9 000余群(箱),多集中在东明、范里、文峪、沙河、横涧等乡镇;年产中蜂蜜(土蜂蜜)100余吨,洋槐蜜、荆条蜜600余吨;加上每年5月份外地来卢放蜂的蜂农450余家,蜂群5万余群(箱)。全县蜂蜜年产量达1 800余吨,总产值5 000余万元。
1.2.2 蜂产品企业
全县蜂产品收购加工企业6家,销售蜂蜜产品门店35户,产品种类也由单一的蜂蜜出售增加到蜂胶和蜂花粉系列产品、蜂蜜吃片、王浆花粉蜜、王浆花粉蜜干吃片、蜂蜜功能饮料等10余个品种。
2 卢氏县蜂产业发展优势
2.1 资源优势
卢氏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山脉纵横,河流密布,野生植物丰富,森林覆盖率70%以上,蜜粉源植物500余种。从早春的迎春花、榆树开花吐粉,相继有山茱萸、油菜、刺槐、草木樨、五倍子、五味子、板栗、猕猴桃、椿树、桐树、椴树、山枣、山葡萄等,直到晚秋的野荆芥、野菊花等主要蜜源植物接连开花流蜜,其间还有很多辅助蜜源植物开花流蜜。卢氏还是全省中药材基地县,有“一步三棵药”之称,丹参、党参、山萸肉、桔梗、黄芪等多种中药材120余种,绝大多数中药材都是具有药用保健价值的优质蜜源植物,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全县海拔悬殊,使同种蜜源植物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流蜜期,例如:刺槐就有三个流蜜期,持续时间可达一个半月,在全国少见。全年形成了四个大流蜜期和五个大吐粉期,蜂群在这里有2/3的繁育时间,母蜂可在同一巢房里连续繁殖11代蜂仔。据测算,全县可承载5万群中蜂定地饲养和10万群意蜂的转地饲养。
2.2 品牌优势
“卢氏洋槐蜜”色泽水白,晶莹剔透,入口清香,不易结晶,在颜色、口感、气味等方面,具有其他蜂蜜不可相比的独特优势,被列为国内四大名蜜之首(槐花蜜、荆条蜜、枣花蜜、荔枝蜜),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巴黎中欧企业产品金奖,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
2.3 政策优势
近年来,卢氏县把蜂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卢氏洋槐蜜”地理标志产品和蜂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蜂产业提质升级增效。县蜂业协会入会会员达到350人,“协会+合作社+养蜂基地”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14个标准化示范蜂场相继建成,80个村2 000余户养蜂贫困户得到蜂箱扶持,30多个重点村和养蜂合作社获得了养蜂扶贫产业奖补,100名养蜂骨干受到各级各类养蜂技术培训;2019 年,成功举办了首届2019槐花节以及蜂产品推介招商会、蜂产业发展论坛,卢氏县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达成了蜂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杭州日出蜂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神蜂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蜂企达成了蜂产业合作意向,北京市扶贫支援办,河南省发改委、畜牧总站等相关部门也对卢氏县发展蜂产业给予了资金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蜂产业三年规划出台,蜂产业入选今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项目库,为全县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4 机遇优势
十九大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养蜂业作为绿色发展产业,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助力农民脱贫攻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代养蜂业促进卢氏县蜂产业提质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国蜂群总数已达到920 万群,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蜜产量达到47万吨,蜂胶、蜂花粉、蜂蜡产量分别为600 吨、5 000 吨、1 万吨,均位列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上25%的蜂蜜和90%的蜂王浆均来自中国,河南省年出口量达6 000余吨,主要出口到日本、西班牙、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县蜂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期。
3 存在问题
3.1 养殖新技术推广慢,管理粗、产量低
卢氏县的蜜蜂养殖以个人和家庭中蜂养殖为主,采取传统落后的自制方箱、圆木桶或墙洞泥封养殖,过箱活框养殖不到1/3,活框养殖技术推广缓慢,大部分蜂农管理粗放,放任自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每箱蜂年产蜂蜜5~10 kg,不到意蜂的一半。养蜂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病虫害防治、育王分蜂、冬春季补饲等新技术普及率低,严重制约了蜂产业的发展。
3.2 蜂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
全县蜂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牌子杂,形不成品牌效应,知名度低,市场不认可,好产品卖不出去,只能靠价格竞争。蜂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了效益的提升,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3.3 市场体系不完善,产品质优价廉
卢氏县虽有“中国槐蜜之乡”的美誉,但是县内养殖与加工企业没有合作,多为自产自销,生产与收购脱节,导致蜂产品销路不畅,市场知名度低,高品质的“成熟蜜”受“水蜜”和市场低劣产品的冲击,销路不畅,造成产品积压,质优价廉。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力量薄弱,上市蜂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3.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产业发展受限
县政府虽然从扶贫整合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蜂产业发展,但距真正需要相差甚远,资金短缺导致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难度大。养蜂没有像其他农产品一样纳入政策性保险。
3.5 认识不够到位,行业管理滞后
部分职能部门对蜂产业发展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意识到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用工省、收益高的特点,蜜蜂授粉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部分乡镇没有把蜂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把上级部门争取来的蜂箱发给贫困户,没有进一步指导怎样通过养蜂实现扶贫。县蜂业管理站与其他机构合并,蜂业管理职能没有真正凸显出来,产业发展管理滞后,新技术推广难以进行。
4 思考与建议
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蜂业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规划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优质刺槐成熟蜜基地建设,争创“中国蜜蜂之乡”和“全国养蜂示范县”,促进全县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4.1 加强产业领导,完善管理机制
县委、县政府成立蜂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乡镇成立区域蜂业管理站,负责蜂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的制定,新技术引进推广,人员技术培训,蜂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等。把蜂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蜂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项目申报工作。
4.2 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制定蜂产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做好蜜源植物普查,根据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设置中蜂种群保育、繁育自然保护区和意蜂蜜养殖区,征求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等科研院所专家意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卢氏县养蜂产业发展规划。
4.3 着力推广活框养殖,开展新技术培训
利用“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平台,制定蜂农技术培训规划,依托县职业中专、蜂业协会等单位,以乡、村为单位开展活框养殖等新技术培训,加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合作社、示范户改造改建力度,扩大中蜂、意蜂养殖规模,引领带动全县蜂产业发展。
4.4 大力培育主导品牌,提高蜂产品知名度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监管局负责、农业农村局监管、相关部门协作的方式,注册“卢氏蜂蜜”地理标志公共品牌。制定“卢氏蜂蜜”品牌标准,以招商引进和本地培育相结合的办法,培育一批养蜂、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包装+电商门店销售”的机制,提升“卢氏蜂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5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产品安全
成立蜂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蜂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蜂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添加、滥用抗生素等行为。逐步推行蜂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打造统一的追溯平台,为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建立蜂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问题“黑名单”制度,鼓励举报、加强曝光,惩处企业失信行为;制定蜂蜜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市场秩序;开展绿色蜂产品认证工作等,为蜂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4.6 开展蜜蜂课题研究,健全蜂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蜜蜂所、中国养蜂学会等科研机构协作,吸取陕西宁陕县成功经验,在卢氏县组建“蜜蜂院士工作站”,积极加入国家蜂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蜜蜂育种、养殖、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卢氏县蜜蜂科研基地,建立与国家蜂产业重大需求、重大科研项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之间有机衔接的组织管理新机制,实施蜂产业提质升级工程,加大对新型养蜂机具、蜂药、新技术、新产品等投入力度,提升养蜂产业科技含量。
4.7 弘扬蜜蜂特色文化,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在现有“豫西蜂情园”、举办“卢氏槐花节”的基础上,规划兴建蜜蜂文化主题公园,组织举办“蜜蜂文化节”,弘扬蜜蜂精神、传播蜜蜂文化、普及蜜蜂知识、宣传蜂业品牌,为全县养蜂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依托乡村振兴特色蜜源、传统养殖、百草园等资源,结合乡村旅游促进蜂旅融合,打造“蜜蜂驿站”、“蜂情小镇”、“甜蜜谷”等景点,开发养蜂体验、定制代养、生态康养等经营模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休闲养蜂产业,充分发挥蜂产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