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猪产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2020-01-14王彦华郑爱荣崔国庆邹静张小玲高永革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无害化猪瘟猪肉

王彦华,郑爱荣,崔国庆,邹静,张小玲,高永革

(1.河南省郑州种畜场,河南 郑州450008;2.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3.河南省畜牧总站;4.信阳市畜牧工作站;5.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猪粮安天下”。发展生猪产业,事关乡村振兴,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事关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非洲猪瘟疫情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充分暴露了生猪产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猪稳产保供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作为畜牧工作者,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剖析问题根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谋划下一步生猪产业发展。

1 发展生猪产业的重要意义

生猪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人民群众不可替代的重要食物来源,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1.1 发展生猪产业事关人民群众生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 年全国生猪存栏42 817 万头,出栏69 382万头;猪肉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3%;人均年猪肉占有量38.5 kg左右,大大高于16.02 kg的世界平均水平;就河南来讲,人均年猪肉占有量47.4 kg,位居全国第10 位,猪肉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非洲猪瘟疫情、环保、市场周期性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生猪产能下滑、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2020 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人民群众对粮食的消费将不断减少,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以猪肉为代表的肉制品在“菜篮子”中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如果届时猪肉供应出现严重短缺、价格上涨超出普通群众承受范围,将导致很多群众吃不到、吃不起猪肉。

1.2 发展生猪产业事关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有关权威机构曾分析指出,我国农村产业振兴的最大短板、最大空间都在畜牧业,畜牧业的核心和基础是养猪业。我国生猪产业年产值1.5万亿元左右,占牧业产值的40%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18%左右,相当于主要粮食作物的总和;河南生猪业产值占比更高,约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48%。发展生猪产业,不但能促进农作物加工业的发展进步,而且通过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养殖废弃物,能够构建农牧业良性循环体系,打造以畜牧业为轴心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1.3 发展生猪产业事关经济社会稳定

目前全世界每年可供出口贸易的猪肉量不足1 000万t,2019 年,我国累计进口猪肉210 万t,同比增加75%,占全世界猪肉贸易量的22%左右,同期全国进口牛肉165.9 万t,增加59.7%,我国肉类产品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保障畜产品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猪肉供应量的大幅减少,导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导致CPI上涨幅度过快,据统计部门监测分析,2019年12月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97.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上涨约2.34 个百分点,给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2019 年11 月30 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要求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实抓细,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猪生产。2019 年12 月10 日召开的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突出来抓。由此可见,发展生猪产业,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

2 当前河南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1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和供应基地

2018年全省生猪存栏4 337万头,出栏6 402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年出栏500 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9 万个,年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69%,其中年出栏1万头的养猪场561家,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59个,年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57.5%,常年外调活猪及其产品近3 000 万头,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和供应基地。据初步统计,2019 年全省累计外调活猪及猪肉产品折合生猪1 755 万头,是全国外调最多的省份,在满足河南1 亿人口消费的基础上,河南为保障全国猪肉有效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2.2 养殖场(户)复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据调查,目前仔猪价格由2019年初每头200元上涨到现在1 500元左右,出栏一头育肥猪盈利2 000元左右,养殖效益历史上前所未有。同时,激励牧原、丰源和普、裕嘉、新大、正大、正邦、新希望六和省内外生猪养殖或涉牧龙头企业在河南省积极布局生猪养殖基地,扩大生产规模,预计2020 年年底前新增产能超过1 000 万头。例如,牧原公司不但在全国各地布局生猪养殖基地,而且正在南阳市大力实施百场千万工程,力争项目完成后在南阳市年出栏达到1 000万头;正邦、新大、禾丰、正大等公司在洛阳发展合作农户100余家,建设存栏600头标准化猪舍近190栋,年出栏生猪超过20万头。

2.3 生猪生产已止降回升

通过国家和我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我省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下滑势头得到遏制。据对我省360 个村监测,全省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自2019年9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止降回升,比全国提前两个月实现双回升,其中9 月份环比分别增长0.73%和0.60%,10 月份环比分别增长3.35%和5.27%,11 月份环比分别增长0.45%和2.55%,12月份环比分别增长1.91%和0.98%。从全省饲料生产情况看,10 月份产量触底反弹,猪料环比增长4.18%,11 月份猪料环比增长5.58%,这也说明了全省生猪基础产能在积极恢复。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非洲猪瘟疫情、市场周期性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同全国一样,我省生猪产能同比下滑,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生猪生产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3.1 非洲猪瘟疫情威胁没有完全解除

虽然近期规模养殖场的补栏积极性逐步提升,但由于非洲猪瘟没有疫苗可防、没有药物可治,防控措施主要采取“五控一隔离”,部分养猪场(户)尤其是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户),防控难度大,恐慌心理依然存在,补栏仍然较为谨慎。

3.2 养猪企业融资保险难题依然较为突出

目前,养殖场(户)和银行之间依然存在“贷款难、难贷款”矛盾:一方面银行由于找不到优质客户,获客难、风控难;另一方面养殖企业由于前期亏损和缺少抵押物,普遍贷款难。虽然国家已将能繁母猪保险保额提高至每头1 500 元,但目前二元母猪市场售价达6 000 元左右,是保额的4倍,再加上保险理赔周期长、理赔不到位等因素,养猪场(户)投保积极性不高。同时,保险公司不能到场核实存栏母猪数量,客观上增加了生猪保险的道德风险,再加上目前处于承保亏损状态,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也不高。

3.3 养殖用地瓶颈制约依然存在

我省是农业大省,现有耕地约1.2亿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约1亿亩,基本农田约占耕地面积的85%。按照土地承载力计算,全省畜禽养殖量仍然有较大增长潜力。但由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不允许在基本农田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导致养殖用地空间十分有限,畜禽养殖场只能聚集在占地仅15%的一般农田、林地或其他用地中;而且县域规划大部分都作为基本农田,少部分可以用作养殖用地,加上土地审批手续办理流程较多,审批办理难,新建、扩建用地制约因素较大。

3.4 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国家生猪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经过摸底调查,我省共有年出栏1 000 头以上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1 200 余家,总投资约160 余亿元;由于中央资金有限,我省最终确定对120 余家年出栏10 000~50 000 的规模猪场(种猪场)进行补贴,仅占全省改扩建总量的10%,年出栏1 000~10 000万头的规模猪场均未能享受到扶持政策;而且中央补贴资金占30%,自筹资金占70%,中央补贴资金和自筹资金均需要走招标程序,县区财政困难,招标费用全部由项目场自行承担,且占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一些企业认真考虑后主动放弃项目申报;养殖户的贴息贷款政策规定必须是年出栏5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年出栏5 000 头以下的规模养殖场享受不到贴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规模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

3.5 基层防疫体系建设还较为薄弱

据调查,基层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超过40%,现行防控队伍力量与繁重的防控工作任务不匹配,有关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防检人员工作积极性,有些地方动物防疫机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差,仪器设备配置落后,有效防控手段跟不上,不能很好地发挥疫病防控的支撑作用。从2017 年国家动物防疫政策调整后,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形式,全省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由“据实补助”变为“切块下达”;随着我省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的日益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日趋规范,全省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也逐年增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由原来的每头80元变均为现在的每头35 元左右,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处理1头病猪约需成本50元,补贴低于实际成本,致使参与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无害化处理场、运储体系、养殖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打击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4 对策建议

当前,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着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稳产保供的双重巨大压力。下一步,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统筹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四化”发展,加快建设生猪产业现代养殖、防疫、治污、流通“四大”体系,着力提升生猪产业竞争、科技创新、设施装备和优质饲料供应“四大”能力,推动我省由生猪养殖大省向生猪产业强省跨越。

4.1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前两年受疫情和行情影响,猪场损失严重,目前猪价有所恢复,给生猪产业带来生机。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指导思想应明确给予养猪企业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不能价格一上涨就采取措施进行打压;同时,应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风险预警研判,要统筹规划,精准施策,科学研究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目标和重点政策措施,要稳定恢复、安全发展,防止在非洲猪瘟没有完全根除的情况下快速复产对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二次伤害(冻肉出库、无效疫苗、家禽等替代品过渡增加带来的价格下跌),及早防范生猪生产出现大起大落。在国家层面上,应加强产销衔接,平衡生猪产销地区的利益关系,产区每向销区调一头猪,消区应缴纳一定比例的补偿税费。

4.2 优化保险金融政策

政府要对规模养猪场和种猪场进行精准扶持;保险部门应积极研究生猪保险新产品,把政策保险升级到商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额度,将能繁母猪保额由目前的1 500元提高到3 000~5 000元,育肥猪保额由目前的800元提高到1 500~3 000元,解决养殖户不敢养和非洲猪瘟死亡补贴财政资金不足问题。调整优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补贴方式,尽量采取电子技术上传审核,减少病死畜禽和保险人员大范围移动,鼓励就近无害化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省级设立生猪产业融资提保风险补偿基金,按照风险共担、分档补偿的原则,对省内融资担保机构为年出栏1 万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进行风险补偿,调动融资担保机构服务生猪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县也根据本地生猪生产实际,参照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重点为年出栏3 000~10 000 头的规模猪场贷款融资提供服务。2019 年国家银保监局将河南作为全国4 个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省份之一,相关部门制订试点工作方案,确定试点范围和区域,明确试点目标任务和配套措施,加快开展试点工作,争取率先在全国出典型、出经验。银行部门积极研发贷款新产品,进一步提升风险保障能力,有效化解养殖场户和银行之间的“贷款难、难贷款”矛盾。

4.3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

国家应统筹谋划,设立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建立省级生猪运输指定通道,以便于疫病统一防控和监督管理;支持以市、县为单位建立区域性洗消中心,支持大型养殖企业自建洗消中心,逐步消除非洲猪瘟病毒污染,为稳定生产创造安全、适宜的环境。提高中央预算内生猪规模养殖场新建改扩建项目和贷款贴息扶持比例,各级相关部门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鉴于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和生猪恢复生产特殊时期,相关部门下文明确取消中央预算内资金猪场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招标程序,采取以奖代补。对涉及因扶贫政策整合的项目资金,采取“一面整合,一面由同级财政增加预算给予补平”办法解决,确保项目如期实施。参考小麦收购最低保护价,对生猪生产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

4.4 加强“两体”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列支专项工作经费,配备先进检验检疫装备,改善工作条件,落实工作人员津贴补助等待遇政策,解决“有人干、有钱干、有装备”问题,确保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有效运转。按照80元/头的标准,据实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加大对年出栏5 000~10 000头规模猪场快速监测诊断设备购置的补贴,强化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监测排查手段,增强消除疫情隐患的能力。

4.5 解决养殖用地问题

进一步明确养殖用地为农业用地,提高设施农业用地的比例。针对扩大养殖规模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洗消中心,政府纳入用地规划,积极协调土地落实。针对种养循环,结合实际出台支持以地定养循环农业的土地政策。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搬迁,积极协调落实养殖用地。将生猪种业、粪污处理利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纳入土地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

总之,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将原有生猪产业体系完全打破,一方面确实给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给人民群众生活暂时带来严重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促使生猪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集约化进程和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猜你喜欢

无害化猪瘟猪肉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