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装演变与护士身份认同变化关系探析
2020-01-14段志光
刘 华,段志光
(1.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2.山西医科大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以执行医嘱和技术操作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1]。在医学、护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护士职业装经历了各种变化,护士身份认同也发生了变化。有研究认为,员工的着装与他们的胜任感之间的联系可能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2],那么在医学研究背景下,护士职业装演变与护士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健康为中心的背景下,护理模式正在经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即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目前,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正经历从医院向社区、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转变,而护士就处在这种转变的前沿,是迎接新的卫生保健挑战最适当的专业人员[1]。在此背景下,对护士职业装演变与护士身份认同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护士职业装与护士身份认同
职业装一般划分为职业时装、职业制服、工装和防护服,本研究所称职业装特指职业制服。职业制服包括一般职业装和特别职业装,本研究仅限于一般职业装。护理作为一种活动,出现很早;作为一种职业,却是近一百多年的事情。护士职业装的发展史比较简单,但其后期的变化却比较丰富。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护理地位卑微,护士职业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南丁格尔提出“清洁、整齐并利于清洗”的护士职业装设计原则[3]。此后,世界各国的护士职业装虽然各具特点,但都保持了这一原则。护士职业装总体变化的成因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战场急救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护士职业装的简洁、轻便;二是二战以后,纺织服装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解决了护士职业装的浆洗、消毒、挺括、有型等问题;三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设计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护士职业装的颜色、实用、防护、便携、舒适、标识、美观等基本元素,使得护士职业装的多样化明显强于医生职业装。目前,虽有一些关于护士职业装的专门研究[4-6],但尚未检索到关于护士职业装与护士身份认同关系的研究。身份认同起源于哲学领域的研究,意为“同一性”,是西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后被引入多个领域。目前,对于身份认同的认识仍不完全相同。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7],认为身份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认同问题,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成,包括自我身份认同和集体身份认同,在现代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混合身份认同。护士身份认同指护士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对护理行业和护士群体的认知,形成的自我确认和集体认同。如今,护士对自己的定义、选择、接受和承认,是护士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护士的主观世界和主观选择——不仅仅是若干事实的发现,更是一系列价值原则和正当性逻辑的建构;也关系到护士如何认同这些配置给他们的身份,他们怎样发展和定义这些新的权利身份[8]。严格意义上讲,护士身份认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南丁格尔认为,对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医生,更是护士的主要责任[1]。但在现实护理工作中,人们更多地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相当一部分护士和社会公众仍然保持着这种认知。健康是护理的中心,护士是促进公众健康的关键,护士处于健康价值和责任的最前沿[1]。那么,护士身份认同是否具有相应的进化?是否体现在护士职业装的演变中?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护士身份认同的过程,是一个护士对自我和集体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认识和认同过程。服装正是“我们对自我思考的方式”[9]。可见,护士职业装对护士身份认同是有一定影响的,反过来,护士身份认同的进程和程度也影响着护士职业装的演变和接受程度。护士职业装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对于护士身份认同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对于护士身份认同的影响如何?在护士身份认同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占比如何?对护士自我身份认同和集体身份认同的影响哪个更大一些?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护理行业的地位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护士职业装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护士身份认同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2 护理专业理念对护士职业装演变和护士身份认同变化的影响
2.1 护理专业理念对护士职业装演变的影响 理念是时代的产物,服装是时代的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护理专业理念和护士职业装具有时代的内在同一性。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念,不同时代的理念都在护士职业装演变中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但贡献最大的首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对护士职业装演变的影响。19 世纪60 年代,南丁格尔首创护士制服之前,护士服其实就是修女服的变体。从南丁格尔时代起,随着护理学科理念的兴起,各地护士学校仿而行之,虽各具特点,但总体都秉承了南丁格尔设计的原则。南丁格尔[10]认为,病人对颜色的渴望经常被称作是病人的“花哨”。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所谓的“花哨”对其康复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相当有价值的。如果护士能够密切注意病人的“花哨”,那么事情将会变得更好。近几十年来,医护职业装变化最大的,可能还是护士职业装的颜色。除了南丁格尔的护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卫生保健和护理实践的改变已使得护士在促进美国全民健康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10]。在当今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中文“护士”一词来自1914年在中华护理学会第一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对“nurse”被翻译为“看护”的取代[11]。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随着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深入与更新,护理将在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的服务中,由疾病护理走向疾病护理和健康促进。因此,护理的重心将不再局限于疾病护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护士将在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护理的价值更加凸显;②在医护类专业中,护理专业将呈现出其最具人文性的特点;③护理越来越多地介入医生的工作;④我国护理学已于2011 年成为与临床医学平行的一级学科,学科结构将更加完善,护理潜力将巨大释放;⑤国外和我国部分医院摘去护士职业装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燕尾帽,以碎花护士服取代传统的白色护士服。这些都是护理理念变化的结果,意味着护士将以独特的身份和作用促进健康文化发展,对护士职业装演变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意味着作为护士身份标识的护士职业装改革需要同步跟进,这是否预示着护士职业装又一个变革时代的到来?笔者深信,在护理作为重要健康资源介入人人享有健康全过程的路途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护士职业装的演变必将再次受到护理专业新理念的影响。
2.2 护理专业理念对护士身份认同变化的影响 护士身份认同不仅受到护士职业装的影响,也随着护理专业理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论南丁格尔时代,还是我国应用近百年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1994 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专业理念在几代护士中形成了集体记忆。应该说,自护士职业伴随着近代医学和西方医院传入我国而成为一个新兴职业,每种新理念都对护士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护士职业装的改革上。身份认同有一个从感知到经验、到体验、到自我调控的过程,也就是说,身份认同过程具有可塑性和开放性。因而,护理从行业到职业的发展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护士身份认同。国外研究认为,身份概念影响人类群体构思和组织其未来的方式[12]。国内研究认为,身份认同的建构包括了个体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在个体性层面,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身的反思、定位和未来发展的追寻,体现了身份的自我建构性,强调的是个体对身份主动追求认同的过程;在社会性层面,身份认同是他者、团体组织或社会对个体的期望、认可和规范,即社会规范对个体具有一定的形塑功能[13]。这些都反映在护理专业新理念演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护士地位变化中。身份认同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理念和时代语境中,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行业,而是扩展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社会和全球范围;卫生健康正从行业走向全社会;健康管理的重点从生理健康走向全面健康;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也从部分特殊人群扩展到全体社会大众;医护人员需要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和大众。同时,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445 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2 人,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上升到44%,医护比长期倒置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医护比1∶1.15)[14]。认同具有同一性和独特性两个含义,揭示着“相似”和“差异”的关系[15]。如此一来,在保持医院护士身份的同时,需要从职业归属的角度重建护士身份认同,并把护士群体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满足组织需要和心理需要相统一的归属性群体。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和护生的实证研究,如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护理地位得到的提升是否改变或强化了护士身份认同?是否增加了护士职业装的自豪感?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从全球化和现代性角度,研究世界变化对护士身份引起的影响、变动甚至被解构。只有这样,才能重建以健康为中心时代的护士身份认同。护士职业精神对其身份认同也具有重要影响。在群体互动的过程中,护士职业精神的内涵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和丰富。近百年来,无论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时期,还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护理工作者始终艰苦创业、百折不挠、奋发图强、与时俱进,为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1948 年中华护理学会第十六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统一“南丁格尔誓言”的中文翻译文字,要求各地分会在重大会议和护生毕业典礼上诵读[11],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护士在我国护理学科体系的发展、护理人才培养、护理科研、护理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护士和医生逆向而行的战士行为,都彰显出崇高的职业精神,融入并提高护士身份认同程度。在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这种新的社会定位对护士身份认同提出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也必然反映在护士职业装的演变中。
3 护士职业装演变对护士身份认同变化的影响
护士职业装与护士身份认同的关系是一对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外表特征,是个人用来传达给他人的形象符号的一部分[16];得体的着装影响人的工作表现及情绪[17];穿着得体的人让人看起来更有责任感,更有能力、博学、专业、诚实、可靠、聪明、值得信赖;比穿着不得体时更勤奋、有效率[18]。护士制服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最强烈的专业声明[19]。着装选择会影响别人对一个人的看法,着装者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的着装来影响其他人对自己在工作场所的专业印象[2],这种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影响护士职业装随时代和潮流的演变。20 世纪初,要求护士穿全白制服的呼声开始出现在护理杂志上,但直到20 世纪40 年代,医院护士才开始穿全白制服[20]。如果说南丁格尔使护理学成为一门学科并统一护士职业装,是护士装对护士身份认同的第一次追求和冲击,那么,全白职业装则是护士职业装对护士身份认同的第2 次追求和冲击。近些年来,相对于医生职业装而言,护士装的颜色和式样的变化大,虽然这还不能算作护理职业装对身份认同的第3 次追求和冲击,但它至少可以算作是一个新的开始。可见,护理职业装的几次演变对护士身份认同的变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护士职业装的出现,首先考虑的是护士这一新兴职业的形象建立,也是对护士身份认同的第1 次追求和冲击。现代护士装起始于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南丁格尔志愿团队使用的服装规格。1860 年,南丁格尔在使护理成为一门学科的同时,也对此前与修女服装并无太大差异的护士服装进行了设计。虽然设计护士服的最初原因是为了体现整洁、清洁和劳役的形象[21],是护士职业形象的一种塑造,但也有助于护士进行自我识别和身份确立,使他们从定义“什么是护士”,或者“护士本身是什么”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可以说,护士职业装影响更多的是护士自我身份认同,统一的护士职业装使他们感到自己摆脱了修女文化的束缚,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具有特定身份的新成员,有了一种新的职业形象,更多的变化是感觉自己有了权威、受到了他人的尊重。起始于20 世纪40 年代的全白职业装,是护士职业装对护士身份认同的第2 次追求,也是一次对护士集体身份认同的最强烈追求。集体身份认同,是指文化主体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或亚群体之间进行抉择。从历史上看,医院经历了4 个不同的阶段:16 世纪之前的宗教活动中心、16 世纪的贫民院、17 世纪~19世纪的临终者之家、19 世纪末开始的医学技术中心[22]。在前两个阶段,医生都处于从属地位,护士处于主导地位。在第3 个阶段,初期医生处于从属地位、护士处于主导地位,在17 世纪时,医生获得了实质上对医学知识的垄断地位,从而处于第一建议和最终决定所有病人治疗的地位,于是,医护的地位发生了置换,医生主导,护士从属。在第4 个阶段,由于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医学知识的垄断地位和医生的决策地位明显巩固,医生的主导地位和护士的从属地位愈加稳定,且延续至今。在这一阶段,随着护士形象的提升,护士着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 世纪初期护士制服开始变得简单易清洗,同时由于大规模生产和护理作为长期职业的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护士穿全白制服的呼声开始出现在护理杂志上,直到20 世纪40 年代,医院的护士才开始穿全白制服。护士们更多地认识到有必要听取病人对其专业形象的观点和看法,因为护士主要是由他们的穿着以及床边的专业表现来评判的[19]。所以,护士主体逐渐将护理文化视为集体文化自我,将医学文化视为他者,护士地位变化造成的强烈思想震荡和巨大精神磨难,强化了护士的集体身份认同意识,并转化为通过职业装的统一来表达这种集体身份认同。近些年来,护士职业装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式样和颜色的个性化。目前,在一般医院中,除医生、医务管理者和医院各类工作者以外,即使病人、陪侍人甚至社会大众都能轻易地从护士职业装区分出普通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区分出手术室护士、急诊护士、产科护士、儿科护士、导诊护士等。虽然白色制服不再是地位的象征,但毫无疑问,身份仍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能够识别护士[23]。毕竟,一个人的职场着装是受个人在其工作场所所扮演的角色的影响,他们使用服装作为一种角色信息符号,以表示他们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在执行工作角色时与他人之间的关系[24]。护士职业装不仅是其工作角色的象征符号,也是搭建医患关系的桥梁之一。以护士职业装为标识的护士身份的确立和认同,是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的要求,是医患沟通有效性的要求,是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反映了护士职业装文化内涵功能的变化。
4 我国护士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护士服装出现在20 世纪初[11]。1926 年,中华护士会正式决定每年的5 月12 日为“万国医院日”或称为“医院日”,在这一天,护士要全身着制服。1928 年,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士会)第九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男护士、女护士和护生的工作服样式,并成立全国制服研究委员会。在此之前,各地医院和护士学校的制服式样、颜色各异。1929 年,经护士服装研究委员会设计的男、女护士服装样刊登在护士季报上,同时要求全国护士统一制作服装。自此以后,我国护士职业装虽经多次改革,甚至近些年以医院为主体的百花齐放,但其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始终未变。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护士职业装对中国特质护士身份认同的一种追求。
5 小结
职业装展现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自我;职业装显示着装者的身份地位,也表达着装者的身份个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护士身份是一种后置身份,护士职业装作为护士身份的标识性符号,对于护士身份认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行业规范和医院文化的角度而言,护士职业装又局限着护士的身份认同。因此,自护理成为一门学科、护士成为一种职业以来,中外护士职业装的演变对于护士身份认同变化的影响与促进都是毋庸置疑的,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但护士职业装的价值所传达的始终是人们对护士的理解和对社会的理解,还包括对护士身份认同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