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型农村转型发展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以山西省乡宁县峰岭村旅游规划为例

2020-01-14赵明邵琦

湖南包装 2020年4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赵明邵琦

(1.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向乡村投入物力、财力,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超越于经济价值之上的选择[3]。在2018 年中央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里提出了乡村振兴应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为新时代的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道路。

资源型农村是指最初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形成的聚落,因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后发展为以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产业, 并且资源型产值依存度、就业依存度、村民收入依存度较高的农村。同其他区域相比,资源型农村普遍面临农业产业模式落后、资源枯竭、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和技术缺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新常态”下中国资源型农村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是当下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尝试以乡宁县台头镇峰岭村为例,通过对峰岭村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探索资源型地区农村转型发展旅游的方法和途径。

1 峰岭村现状条件

峰岭村隶属于乡宁县台头镇,位于乡宁县城东北部,吕梁山区南麓。交通条件便利,距离G22 青兰高速乡宁高速口14 km,233 省道纵贯村庄全境,在村东与309国道相交,与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临汾尧庙景区一线贯穿,周边还有乡宁本地的云丘山景区。峰岭村原名油坊岭,因为这一代盛产小麻,古代作为战略要地,曾经大规模开设油坊,故得名。由前油坊岭、后油坊岭、西山坪、碌柱坪、陈家沟5 个自然村组成,面积约10.4 km2,现有人口560 余人,140 余户。现有耕地面积63.3 hm2,均为旱地。峰岭村四面环山,位于挺拔苍翠的青松之中,海拔最高1 691 m(姑射山支脉金刚岭),最低1 111 m,相对高差580 m。当地生态植被状况良好,一年四季比较凉爽。

峰岭村原有村办煤矿一座,其经济一直以来均以煤及相关产业为主,该村80%的劳动力都在此就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煤炭资源价格高涨的时期,村集体依托煤矿企业陆续修建了南山寺、三清殿、玉皇阁,为峰岭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山西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中,峰岭村村办煤矿由于技术落后、产能低,被兼并整合。在失去煤炭产业之后,广大村民不得不重操旧业,走上了种地、外出打工的老路。但由于峰岭当地土地贫瘠,沟塬峁墚多,又遭受多年的煤炭开采的影响,其地质结构、地下水受到较大影响,建设用地有限,发展农业条件差,外出打工又遭遇学历低、就业层次不高等瓶颈。所以,峰岭村面临着村级财力缺乏、农民收入有限、就业问题突出等问题。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 峰岭村发展优势

2.1 独特的气候资源

峰岭一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当地平均海拔在1 400 m 左右,年均气温9 ℃左右,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6 ℃,7 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2.1 ℃,极端最高温度35 ℃,极端最冷温度-20 ℃。尤其是在夏季,它和平川或城市的气温能相差到十几度,甚至接近20 ℃。闹市里酷热难捱,在峰岭却气候宜人,这样的气候类型极其适合夏季避暑度假。因此利用当地独具的气候资源优势,在避暑度假上下功夫,把休闲度假作为主攻方向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2.2 深厚的文化底蕴

峰岭,原名“油坊岭”,因为在古代这一带盛产小麻,所以大规模开设油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带的油坊现在已经消失殆尽,但是作为过去一种风物景观,也是村名的由来,这是第一文化资源,应该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老村的窑洞、旧民居、池塘,在搬迁入住新村之后,大部分保存完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借此恢复整修,作为农家乐接待设施、休闲设施,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资金,而且能为游客提供别样的乡村感受。金刚岭——李世民与宋金刚在此对峙的传说,断山岭——断山庙与田文镜,凯旋岭与阎锡山的历史事实,都是可以深入挖掘,甚至是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

2.3 良好的生态环境

峰岭村面积10.40 km2,其中林地就占到8.45 km2,可以说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山西西部吕梁山区属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正因为此,2002 年3 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山西考察时,曾两次在峰岭驻足,他希望能统一规划,成片还林,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另外,这里属石山森林区,主要树种有常见的小叶杨、白桦、五角枫、榆、柳等和不常见的树种,灌木有红栌、荀子、女贞子、紫丁香、白丁香、沙棘等等,充分体现着生物的多样性。野果资源如山核桃、山桃、野杏、山丁子、野葡萄等,中草药目前所知,就有一二百种。景区内有鸟类120 多种,兽类30 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雕,有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金钱豹、青羊。

秋天的峰岭观红叶是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山西可以响亮地打出“看红叶何须到北京香山去”的口号,吸引周边的城市客源到此观红叶,享受田园生活。

3 峰岭村发展劣势

3.1 地理因素方面

峰岭村及其周边的主要旅游资源呈带状分布,从西南至东北大约有5 km 左右的游线,散状分布着断山庙、五大夫松、南山寺、三清殿、玉皇阁等10 余处旅游资源,从发展聚落式旅游的角度不利于产业要素的布局,同时也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可通过“小聚集,大分散”的方式加以解决。

3.2 文化方面

文化底蕴深厚,但留存在地面的遗址遗迹少。峰岭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大多停留在书本上、传说中。现有的南山寺、三清殿、玉皇阁、凯旋碑都是近些年的新建仿古建筑,与本地的历史文化相比,有的属于纯粹的新建建筑,缺乏本地文化支撑,有的属于改变原址,迁建的构筑物,同原物相比,已经没有周边的山势、地势的烘托,失去了原址的风采。因此,充分挖掘峰岭村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关于油坊岭、金刚岭、断山岭这些地名所赋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如果确有必要,可进行适度恢复。

3.3 人才方面

长期以来,峰岭当地上下游产业基本都围绕着煤来展开,当地村民不仅依托煤,而且依赖煤,原始资源、初级产品带来的“红利”极大地束缚了村民的思想。据调查,此次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的矿井要求上岗人员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凭,按说这样的学历要求不算太高,即便这样,重新上岗的也不多。所以,究其未来转产旅游业,对产业的管理经营,景区的开发建设,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管理经营经验的初中级人才缺乏仍是一个瓶颈问题。因此,人才的储备和保有量的缺乏是制约峰岭下一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4 峰岭村发展机遇

峰岭发展旅游的机遇,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

(1)宏观政策机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里提出了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文件),提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 号文件),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 号文件),提出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由于旅游产业的产业特性及其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山西省把旅游业确定为新兴支柱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与之相配套,国家省市各个层面都出台了一些促进旅游业发展法律法规,如在财政金融扶持土地利用政策上面给乡村旅游提供支持。山西省在促进资源型企业转产转型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因此,可以说,峰岭目前转产旅游业,具有极佳的政策机遇。

(2)交通环境的极大改善

随着临吉高速的开通,原来的游客往返临汾至壶口之间的“颠簸6 小时,激动10 分钟”的痛苦旅游经历即将得到改变。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往返时间缩小至2 小时,要使游客获得最丰富的旅游经历,必须在沿线增加旅游景点,而峰岭正好位于临吉高速的中段,如果能够以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为核心产品设置,辅以增加文化旅游景观,将极大地丰富目前的旅游产品,不仅可以吸引赴晋旅游的外地游客,而且可以为周边县市的城乡居民提供一处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5 峰岭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1)周边其他景区的竞争

如附近乡宁本地就有云丘山、吉县的人祖山、克难坡等景点,都可能与峰岭产生极大的客源竞争。

(2)制度创新的挑战

项目的开发存在不同的受益主体,如:当地政府、农民、投资者、管理者等。各群体之间会在未来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需要在管理制度上加以创新,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协调平衡各主体之间的不同利益。

6 峰岭村发展旅游的思路

综合考虑峰岭村开发建设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峰岭村发展旅游应坚持以下发展思路:

(1)可持续发展战略

峰岭村发展旅游,首先应在保护峰岭赖以依托的森林资源为前提,突出地方特色。立足“三农”,以改善峰岭村村民的生活条件为宗旨,强化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和延伸产品开发,推进农特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为根本,统一规划、全民参与,处理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做到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2)差异化发展,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

峰岭村发展旅游只有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其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气候条件、文化内涵,打造以提供高水准的服务、特色餐饮为主旨的观光、休闲、度假、避暑旅游产品项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站稳脚跟。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作用。在旅游产品、服务项目的设计上,采取差异化、独特性强、互补性强的发展战略,做到别具一格,错位发展;在景区运营过程中,也要把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设计作为发展的长远目标。

(3)基础设施先行战略

对峰岭村来说,应优先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以特色餐饮、休闲住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率先配套,是极为迫切的一项任务。要打造临汾市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就必须在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做到配套[5]。带动村民发展民宿产业,推动休闲养生经济发展,实现集田园民宿、文化商业、主题飨食、休闲体验、有机农业、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新乡村社区综合体。开发初期阶段,应该首先进行村容风貌的整治,整个村落建筑风格协调,做到旅游区交通通畅、环境整洁、餐饮住宿设施标准化和规模化、景区道路交通导向系统合理准确、旅游区内的道路连接便利、景区大门和旅游区停车场要率先完成配套建设。

(4)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

峰岭村在发展前期面临着市场认知度低、客流量小、竞争力弱等困难,应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协作,在市场推广促销、线路组织、客源共享、整体形象包装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体系,才能迅速打开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7 结语

峰岭村作为资源型农村,发展旅游应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趋势,紧扣现代游客消费心理特征,深入挖掘峰岭当地及以晋南为主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以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避暑度假旅游为主要功能,把峰岭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观光(宗教朝拜)于一体的区域性乡村休闲度假型旅游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完善峰岭村旅游服务设施。把峰岭村建设成为知名全省、影响全国的特色景观名村,使旅游业成为峰岭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走向二次辉煌的动力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品牌产业,成为临汾至壶口旅游黄金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