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创新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思路和对策
2020-01-14刘恩林吴照柏但新球
刘恩林,吴照柏,但新球,程 鹏,唐 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引言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已经成为生命支持系统最混沌的地方。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逐渐成为政府和市民关注的重点,人们对城市绿地、自然环境和多样性休闲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森林提供的丰富物质资源养育了众多的生灵,哺育了古老的人类文明,森林是维系陆地生态的核心力量,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物质与能量基础。陆地失去了森林,将变成一片荒漠,任何生灵均将无从寄生。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逐步意识到森林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人们迫切要求“将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立在森林中”。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城市森林”概念自从20世纪70年代被引进国内,已逐步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建设城市森林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的观点、理论和手段也在城市建设中被逐步加以应用,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森林城市也应运而生,森林城市是典型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其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1-6]。
2004年11月18日,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贵阳市被批准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标志着中国国家森林城市正式起步。2007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2013年国家林业局编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提出“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此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被列入了相关国家战略规划,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7]。201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内容给予了强调。“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的角度,提出了发展森林城市的任务。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指出“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 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全国掀起了森林城市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194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有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11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形成了跨区域、覆盖城乡的建设体系,已建成一大批森林县城、森林小镇和森林示范村庄,森林城市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森林资源增长和国土绿化进程。
1 监测评估工作现状
我国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伊始就十分重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对国家森林城市的考核评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森林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国家森林城市的科学规划、相关保障规章制度的建设、政府财政的投入机制和对城市森林的组织管理工作;二是城市森林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城市绿化方面的考核与评价,包括公园、道路、农田防护林以及生态廊道等方面的建设;三是城市森林生态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知识的科普宣传、古树名木的管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以及市树市花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2 监测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从2004年正式启动至今15年来,为推动城乡绿色发展、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滞后于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对于森林城市建设的生态功能、承载力、效益等方面的监测评估仍为空白。因此,做好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测评估体系不完善、成效评估指标空白、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价、公众参与不足获得感和幸福感不突出、监测评估人才和队伍建设滞后等。
3 监测评估工作指导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指南,对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3.1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顶层设计
人类早期文明皆是诞生于水草丰美、生态良好的地区,但最后都是因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了文明的衰落或中心的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人类文明史上埃及、印度、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文明荣衰与生态兴衰的历史启示,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精炼话语概括了人类文明演变规律,突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根本影响。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一定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矛盾对立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铁律[8-10]。
习近平总书记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象的比喻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他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独具创造性的运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概念来比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并深刻地阐述了两者的内在关系。“两山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智慧解决了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保护生态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二者即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GDP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取的。“两山论”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8]。
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首先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上,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战略高度从监测体系、标准、机制、服务能力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为森林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和科学推进提供宏观层面的方向指引;其次,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要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遵循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推进森林城市稳步健康发展提供监测评估保障。
3.2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森林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各要素的存在是一种共生共灭的关系,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1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也就破坏了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森林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也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最顶层的资源。无论是人类个体的发展,还是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森林的滋养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这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造福人民群众,我们不仅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要用制度和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制度建设是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规范[8]。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社会而言,人民期待良好的人居环境。绿树成荫、空气优良、水质良好、出门见绿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要求。另外,文化生活丰富,精神生活丰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个人而言,理性消费,抵制浪费行为,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家庭,让每个人都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12]。
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一是要立足生态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角度展开,用精准监测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发展动能; 二是要立足制度和法治保障,从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角度展开,用时效性监测为森林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刚性约束; 三是要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内在需求,从全民参与的角度展开,发挥好公众监督作用,用公共服务监测为森林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3.3 创新完善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体系
一是构建和完善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体系,从组织体系、标准化体系、技术体系、信息化体系、成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确立监测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是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标准化研究和监测评估指标的制定。一方面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与现有国家标准的衔接,强化和优化森林城市生态功能、生态承载力和生态效益评估等内容,保证监测标准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兼容性; 另一方面做好与现有生态专题监测的兼容与衔接,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好相关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和丰富性。
3.4 建立国家和地方协同一致的监测评估体系
围绕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从监测评估指标、方法、手段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创新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理论方法,建立协调统一、运转灵活、反应快捷的国家——地方监测评估体系结构[13]。通过信息化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让不同层级的监测评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消除不同层级的监测评估隔阂,提高监测效率。做到体系协同、标准统一、结果一致,实现上到国家,下至地方的各层级监测评估无缝对接,使各级监测评估成果达到高效准确。
4 创新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对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准则,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用创新的监测评估理念实践体系建设,用创新的机制开启监测评估新局面。
4.1 创新监测评估预警机制,提高时效性
通过对不同层级监测因子在其监测区域内的变化趋势,结合跨平台大数据分析,及时判断变化原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预测未来变化趋势,进而做出趋势预测评估,及时为行政主管部门谋划森林城市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4.2 提高监测评估综合能力,实现服务精细化
通过创新和改进监测评估技术手段和监测装备提升,应用激光雷达扫描、立体摄影测量等技术,实现森林城市生态敏感区、绿化工程区和保护及修复工程区等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拓展,完成多维度的实景重建,除满足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决策外,实现监测评估服务精细化,一方面对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和评价,另一方面对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市的后续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施动态的监测评估,助推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4.3 加强新技术研发,提高评估精度和效率
把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新技术研发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于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监测评估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推动监测评估技术能力的提高。应用3S技术、数字测量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模技术、AR技术、VR技术、AI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系统综合研发出上手容易、好操作,且能够快速完成监测因子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采集的设备与应用的智能化平台,切实提高监测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加快森林城市信息化建设,深入挖掘存档数据与各种现时信息的潜在价值,建立监测因子的解译模型和知识库,在监测数据不断积累与更新下,实现数据驱动应用,从而达到高效、实时、准确地报告监测评估结果,提高监测评估服务能力。
4.4 创新监测评估共享实践,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通过共享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助力智慧林业。一方面将监测评估工作与森林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向公众开放参与接口,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机制,通过“互联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监测评估信息服务的全民、全面、共建和渐进共享。发挥好公众监督作用,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5 加强监测评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不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及监测评估水平,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监测评估创新团队。
5 结语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十五年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还不能很好的为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国家森林城市监测评估工作,把监测评估工作融入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去,将会对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