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空
2020-01-14齐庆媛
展览资讯
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时间:2019年9月28~11月24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于2019年9月27日上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文物175件(组),集合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隆化民族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荆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22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并得到了宁夏固原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展览以时代顺序为主线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礼仪之备(先秦)、汉韵胡风(汉晋)、大国气象(南北朝至隋唐)、南雅北逸(两宋辽金)、精丽华贵(元)和文章锦绣(明清)。展览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物讲述中国织绣印染历史及其文化,反映在历史进程中,在民族融合、内外交流的背景下,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在织绣工艺审美上的交流、融合、创新,逐渐形成中国织绣特有的民族风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国家强盛的时代,就是丝路畅通的时代。在中华各民族共同经营之下,世界文明在此往来互鉴,中国丝绸因丝路的通达而远播世界,也因丝路的双向联系而吸收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和技术,融入到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创造出新的纺织技术和工艺门类。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时间:2019年9月10日 ~12月17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商议,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在精选的300余件展品中,一级文物达189组件)举办“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献礼。主题确定为“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寓意丰富,深刻而美好。特展展期为99天,寓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展览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由“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七个单元组成,从艺术的视角展示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陕西历史文化、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璀璨华章。通过300多件文物,向观众展示了周的制礼作乐、秦的一统天下、汉的丝路华章、唐的开放包容。通过大量古代文献和考古出土文物的双重证据,向公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时间:2019年11月1日~2020年2月28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空间跨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线路,是一条东西方交流、对话、融合之路。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为献礼共和国70华诞,相约北京论坛,北京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本次展览以新疆与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为线索,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节“联雪隐天山”,呈现了四万年前人类在新疆的足迹。从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新疆与河西、中原地区关系密切,也与亚欧草原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冶金、作物种植、动物驯养等方面技术的传播中,新疆起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贡献;第二章节“影丽天山雪”,讲述春秋战国时期,新疆草原地带的游牧部族、沙漠绿洲城邦的逐步发展,渐次演变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并在游牧地带的阿尔泰山、天山北麓、葱岭,以及绿洲地带的龟兹、焉耆、于阗、高昌、疏勒等地分别形成区域文化圈;第三章节“明月出天山”,介绍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 年)设西域都护统辖天山南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建置军政机构,设官分职,颁布政令,行使国家管理主权,对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云冈石窟全集》
作者:张焯 等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2019年10月15日,由青岛出版集团、云冈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主办的《云冈石窟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座谈会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丁明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原主任罗世平、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余江宁、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汪家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谢继胜、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教授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等专家、学者就《云冈石窟全集》的出版意义和学术价值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中国佛教考古的奠基人宿白教授曾经说:“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云冈石窟就在东方早期石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研究东方早期石窟的关键;对它研究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一大批石窟的研究工作。”但是,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日本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负责出版的16卷32本的《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调查报告》,长期成为学者们研究云冈的基础材料。
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籍时,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原文,这之后,宿白多次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对云冈石窟的分期、云冈模式的形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1988年,宿白先生主持在云冈石窟举办了第一个全国石窟寺考古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佛教考古的基础人才,进一步推动了云冈石窟的深入研究。
2013年,以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为主编的编纂团队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启动了《云冈石窟全集》编辑。历时7年,搭架拍摄,在20多万张照片中精选出12710张予以出版,前19卷为石窟雕刻,第20卷则总结了历年云冈石窟考古发掘的成果。《全集》共收录45个编号洞窟中的造像59265身,其中包括西部洞窟、龙王窟洞窟群内的造像,成为全面反映云冈石窟的影像谱系资料,为深化对云冈石窟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
作者:关秀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属于特定语义范畴的断代研究,重点描写汉语服饰词在上古时期共时层面的静态分布与语义差异,致力于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在历时层面的词汇演变与词义演变规律。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共时分类描写,利用“词项属性分析表”对每个类别下的词项进行属性分析,以探求词项的语义差别、词义来源及演变情况。下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历时演变研究,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演变的特点及演变动因,探究上古汉语服饰词义引申的路径、类型、特征与动因。
《波斯笔记》
作者:李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波斯,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之一,与秦汉并立的强大帝国,中西交流的关键枢纽。李零教授用“我们”的眼光审视古代的中亚和世界历史,以精彩图文再现波斯余晖。
除了研读大量的著作资料,李零教授及其团队为了进行更详实的调查,曾三次前往伊朗,每次都有摄影师随行,拍摄了许多令人赞叹的资料照片。这些照片,不但在视觉上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以其资料的完整性,做出了当代中国域外考察的非凡贡献。
本书系统详实地梳理波斯帝国的历史,全面地比较古代中国与波斯帝国的方方面面。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历史——地理篇”, 介绍波斯帝国的政治、疆域、制度、宗教;下篇十章为“考古——艺术篇”,介绍宫殿、石刻、艺术品、博物馆文物等。此书为我们考察欧亚大陆两千年以来的文明进程,开启了当代中国的全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