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α干扰素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01-14李明利贾睿之张信国刘晋华段静静

医药前沿 2019年35期
关键词:干扰素血常规羟基

李明利 贾睿之 张信国 刘晋华 段静静

(吕梁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山西 吕梁 03300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一种克隆性骨髓增生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血小板持续增高,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态呈现异常症状,易出现血栓、出血等并发症[1]。近年来,α干扰素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得到有效应用,但由于α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其用药安全性还有待提升[2]。本次从不同剂量α干扰素角度分析对该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且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45例,患者临床检查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0×109/L,将入组患者根据α干扰素服用量分组。接受500Uα干扰素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Ⅰ组,共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0~59岁,平均(45.65±1.88)岁;接受300Uα干扰素隔天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Ⅱ组,共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40~58岁,平均(45.55±1.63)岁;接受300Uα干扰素持续皮下注射+羟基脲治疗为Ⅲ组,共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41~58岁,平均(45.71±1.86)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Ⅰ组(500Uα干扰素皮下注射+羟基脲):予以α1b干扰素皮下注射500万U/次,每周治疗的2~3次,待达到缓解后改为持续性治疗,即500万U/次,每周2~3次,同时予以羟基脲口服0.5~2g/d,连续治疗1~5年。治疗期间为患者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两周治疗一次血常规。

Ⅱ组(300Uα干扰素隔天皮下注射+羟基脲):予以α1b干扰素皮下注射300万U/次,隔天治疗一次,待缓解后改为维持性治疗,即300万U/次,隔天一次,同时口服羟基脲口服0.5~2g/d,连续治疗1~5年。治疗期间为患者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两周治疗一次血常规。

Ⅲ组(300Uα干扰素持续皮下注射+羟基脲):予以α1b干扰素皮下注射300万U/次,待缓解后改为维持性治疗,即300万U/次,每周治疗5~7次,同时口服羟基脲口服0.5~2g/d,连续治疗1~5年。治疗期间为患者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两周治疗一次血常规。

1.3 观察指标

将《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作为参考,其中临床表现以及血象结果、骨髓象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提示为显效;血小板降低至治疗前的50%以下,其他异常症状有所减轻则提示为有效;若未达到进步标准则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Ⅰ组、Ⅱ组以及Ⅲ组初始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治疗5年后,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Ⅲ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增生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渐渐得到重视[3]。原发性血小板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明显上升,同时合并血小板功能以及形态异常,发生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原发性血小板主要原则是降低血小板,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的形成,帮助患者稳定疾病,确保其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提示[4],干扰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后续”作用,因此,若要保持其有效性,需要长时间接受干扰素治疗,或者是加大干扰素剂量,干扰素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肌肉轻微酸痛、发冷或头痛等[5]。近年来,α干扰素开始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临床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有所提升,但关于其临床疗效以及剂量的使用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关研究提示[6-7],α干扰素是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治疗原发性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是在于该药可抑制祖细胞的增生。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后,外周血中成熟粒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和骨髓中的祖细胞同步减少,但使用α干扰素有效的患者在停药后又出现血小板上升的情况,因此要稳定血小板计数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需长期服用干扰素。本次分析不同剂量的α干扰素为患者开展治疗,初始治疗有效率分析中Ⅲ组疗效最佳,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予以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剂量300万U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效果最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此同时,随访远期疗效分析中,低剂量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提升,可适当加大剂量,提升临床疗效[8]。

综上所述,对比不同剂量的α干扰素发现,予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00万U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确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干扰素血常规羟基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N,N’-二(2-羟基苯)-2-羟基苯二胺的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TEMPO催化合成3α-羟基-7-酮-5β-胆烷酸的研究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