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新闻眼”从何而来?
2020-01-14何祖谋
文 / 何祖谋
新闻发现力是一个新闻记者的看家本领,是他的战斗力、生产力,若失之,也无从谈起是合格的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来自新闻记者的激情、强烈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悟,抓住一处处采访地点、一个个采访对象,一件件感人故事,从无数次探索中涅槃重生,闪出耀眼的光芒,从而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优秀的新闻作品首先来自发现,来自新闻人对新闻价值的执着追求与久久为功。
何为发现?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认识。鲁迅先生说,查出了前人未知的事物叫发见,此为发现的引证解释。从这里,不难看出新闻发现力就是新闻嗅觉,即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事实所蕴含新闻价值的能力,表现在新闻判断力、挖掘力、鉴别力和预见力中,呈递进式的四个层次,赋予新闻发现力在新闻采写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四力”中为先的是新闻判断力,应是其他“力”的前提和先决基础,它主要是对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而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很关键的指标是事实内含多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要素。
而这要素就是通常指的新闻亮点。新闻前辈梁衡说,所谓新闻亮点就是这条新闻最引人的所在,它是美人惊鸿回眸的一瞥,是早春灰褐色的玉兰树枝条上最先绽开的一朵雪白的花,是一幅暗重的油画上点着的一两笔明快的亮点。有了这一个亮点,这条新闻就与众不同了,这些亮点成了新闻价值的“真宝贝”。当然,判断事实是否有新闻价值,还得由新闻价值六要素专业标准而定。
跨入新时代,信息化突飞猛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越来越凸显出优势,这也对新闻记者增强新闻发现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往往陷入诸多误区:新媒体、自媒体层出不穷,虚假信息频频出现,真假难辨;缺乏生活体验,在现场难以发现有价值新闻线索;观察意识的淡漠,持等要靠心态;“朋友圈”不少,却被“锁”在特定的“圈”里;知识面偏窄,很难从杂堆的信息源中发现有价值的事实;看问题“只看树木、不见森林”,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等等。
对于新闻发现,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曾这样形象地描述:空气中充满了新闻,新闻是不会飞来的,而是取来的,是要搜寻、掘取的。笔者认为,要做好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引领者,就要练就敏锐的新闻发现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本质、探究规律、作出判断。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活政治知识来锤炼政治眼光,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牢固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力、好奇心和探究欲,满怀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
一、站得“高”,才会抓得准
站位要“高”,需要政治眼光。据说老鹰处于两千米高空,想要的猎物一个也难逃其“魔爪”。老鹰的优势,位于高处,视野宽阔。记者要像雄鹰捕猎那样,有意识地去主动捕捉发现新闻事实,它比新闻敏感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其一,心中有大局。党媒的力量来自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记者要有大局意识,号准党委、政府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脉,因时而发,顺势而为。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民营经济对福建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福建民企一路走来,有阳光,也有风雨。在新闻采访中,笔者曾去感受感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痛点和难点,紧紧抓住这个痛点和难点,发现新闻线索,挖掘“亮点”,探究事实,把文章写在民营企业家们的心坎上。欧洲债务危机下,福建省光伏企业如何应对“双反”调查?笔者采写了《光伏产业期待走出困境》《危机下有机遇,福建应抢占光伏技术制高点》等文章,配发记者手记《切莫“单腿”走路》,告诉从业者“双腿”或“多腿”走路,市场不仅将走得稳,而且走得远。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笔者深入福州、泉州等地,采写《深耕新的“蓝海”》,提出银行要着力解决抵押物不足难题,打造“联体式贷款”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银行只有与企业同步,才可双赢。其二,重高度。这个“高”,就是记者要有全球化视野,做到深度思考,贴近报道,要有“源于福建,高于福建”的思想高度,党报是政治纸、思想纸,声音才有穿透力,“居高声自远”,而新闻发现力则更强调记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有质疑,才会有真相
质疑是新闻挖掘力的核心。质疑要以问题为导向,对舆情发展态势和变化规律进行探究与把脉,善于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看到事物表象的另一面;要以质疑的眼光,触及一些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引起受众的共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导向,记者要有评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应该成为新闻人的一种自信和自觉。有了质疑和批判思想,才能真正透析问题,达到理性、建设性的传播目标。
2014年笔者独立采写的《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平潭龙凤头沙滩的警示》和《惠安县崇武半月湾:“半月沉沙”去哪儿了》是2014年度福建新闻奖报纸系列(集体)一等奖作品《百姓富生态美. 若干个怎么办》的组成部分,这两篇文章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发生过的事件,笔者在采写时持质疑与批判的眼光,从表象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确认其蕴含着强大的新闻价值,对我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开发利用,特别是提高决策层和公众生态保护意识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平潭深度开发,如何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决策者在部署生态保护中“决策有据”,有据可循?笔者紧紧抓住问题关键,从以前平潭县政府不注重海洋生态系统写起。2001年,龙凤头沙滩突然被3公里多长的海堤,拦腰截成两半。从那开始,“黄金海岸”的龙凤头不再风光,海堤内沙滩出现硬质化,平潭乡亲每见此景无不长吁短叹。
直到平潭成立综合实验区,区领导才意识到龙凤头海滩沙滩弥足珍贵,很快拆除了龙凤头海堤,还请来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专家前来论证与指导生态修复。如今,保护美丽沙滩已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上下的共识。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笔者花了好大力气,找到2001年时任平潭县旅游局、规划建设局有关领导,让他们来说当时事件的真相,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后来的决策者以“史”为鉴,知得失。
港口建设,规划要讲科学,建设需统筹考虑。惠安县崇武半月湾以“半月沉沙”而闻名,曾是“中国最美丽的八大海岸”之一,而如今3公里多长的半月湾却变成碎石海滩,真令人痛心疾首。为了揭开真相,笔者跑到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找到该所专门研究海洋生态的高工雷刚。雷刚认为,半月湾因相邻防波堤扩建改变了湾内海岸水动力相对平衡条件造成如今局面,而要恢复往日半月湾则那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版面配发了笔者写的“记者手记”,提出项目建设前要做好科学方案的观点。
三、吃透“两头”,才有的放矢
吃透“两头”,既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与上级意图,又要全面了解、科学研判,熟悉社会、基层情况与群众的思想情绪,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譬如关系重大的重要民生报道,在技术层面要抓牢抓实舆论主导权,记者的心要与人民群众的心一起跳动。同时,要发现事件进展的独家新闻,特别是政府层面对事件是如何处置的。只有摸清了事件的进展脉络,议题设置、追踪报道才能有的放矢,党报才有权威性、引导力、影响力。
群众事,无小事。“限摩限电”关系市民出行,每次新政策出台,普通市民都绷紧着神经。特别是自2013年4月10日起,福州市区二环路内全部“限摩限电”,政策力度前所未有。笔者做到吃透“两头”——“上头”,“限摩限电”政策理由是道路设计现状不宜上路;暂无行标,无法上牌;事故多发,隐患重,以及保障交通安全,打击非法营运等。“下头”,市民理由是“我的路权我做主”。吃透了“两头”,笔者前后跟踪采写了《福州:限摩限电区域扩大 公共自行车服务请跟进》《福州便民自行车:“慢”时尚能否实现快发展》《台江20个便民自行车站点成摆设》《闲置的便民自行车站何时启用》《福州便民自行车运管模式谋变》《福州统一便民自行车运管机构》《20个闲置便民自行车站年前启用》等稿件,引导舆论热点,推动了福州便民自行车在全市布点和运管。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新闻发现力往往随事态发展而动,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梳理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比如之前笔者和市民一样,知道2013年4月10日起“限摩限电”政策,这时笔者做议题设置,考虑事前、事中、事后要写哪些稿件,尽量细化、想周全。这样,在新闻发生前后各写一篇稿,让受众有心理缓冲,有更多思考与建议。同时,“限摩限电”后,笔者在城市公共自行车如何跟进、方便市民出行方面进行了思考。其实,当时“限摩限电”虽然不少市民表示支持与理解,但对于出行不便,如坐公交车上班怕迟到等还是颇有微词的。他们表示,要“堵”“疏”并进,不仅要优化城市公交车网络,更应加快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哪里“限摩限电”了,哪里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就得及时跟进。在采访中,笔者紧紧盯住事件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事件发展呈现质的变化的时候),发现了独家新闻源,经过采访写出了独家新闻。记得当时其他媒体想介入报道,但他们掌握不了独家新闻源,就只能“干瞪眼”。
为何独家新闻地位高?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这家媒体的整体权威、整体素质、整体信誉。新时代新媒体,新融合新传播,欲发现独特信息,就须眼光高人一筹,它需要新闻人具备高度的知识水准、新闻敏感,对新闻事业热爱的情怀。时下,有的人在发现独家新闻方法的方面,似乎还存在若干误区,说独家新闻竟然是由网上“搜出来”或是现成材料拼出来的,这样采写的作品肯定得不到受众认可。
四、深入“根”部,才会掘新闻之源
新闻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深入到最基层去,才能挖掘到最鲜活的新闻素材。源在群众,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群众是记者采写新闻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要有把百姓疾苦挂在心头的情怀,不仅需要勇担急难险重任务、不怕吃苦,还须探究社会热点焦点,把脉民生痛点,抓住民生“短板”,回应民生关切,凸显党报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温度。笔者常常深入一线,到海岛、农村、企业、社区、医院去采写,用心倾听基层声音,努力把百姓呼声写出来。笔者积极参与《福建日报》策划的《蓝色家园——福建海岛乡镇行》报道中,不怕风大浪高,深入到平潭大练乡、南海乡,执笔采写的《希望之光闪耀南海乡间》《静卧东海美如初》等作品,都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海岛行”中,笔者发现年关渐近平潭屿头羊角底海面本应最为繁忙,但今年整个养殖海区冷冷清清,为何?主要是因日本市场受阻,销路几近断了,大约1.5千吨可以出箱的鱼只能白白养着。倾听养殖户呼声,笔者连夜写了内参《平潭屿头岛超千吨养殖鱼无人问津——养殖户呼吁政府帮找销路或低息贷款》。随后进一步采访,又发现羊角底所有的养殖户都没买过保险。海水养殖虽是高效益,但因不可抗拒灾害,风险高,往往是无保险可投。于是笔者采写了《养殖保险求路无门》,见报后引起省有关部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极大关注,区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联合协调,帮助养殖户渡过眼前困难。
此外,笔者还采写了内参2篇,关注岛外居民生活生存状况,如反映东庠乡孝北村、大练乡东礁村、南海乡中楼村居民喝水难以及东礁村亟需修建避风港海堤等问题,引起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相关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大练乡东礁村村财不够打井布设自来水管,乡政府不仅发动乡干部捐款助力,还发动群众捐款支持。